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根据所学知识能够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3,、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骞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状元实业家张謇,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3,、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4,、短崭的春天,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463,90801,86,28469,136,103153,表一:,1872-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资本(万元),日产(万袋),1911,年,40,600,多,4.3,1919,年,120,4500,18.8,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荣氏兄弟,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荣宗敬,荣德生,5,、,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6,、夹缝中顽强挣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艰难曲折,1948年,上海的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1840,1860,1880,1900,1920,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萌芽和艰难发展,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受挫,凋谢萎缩,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纺织业,面粉业,地区分布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沿海、,沿江多,,内地少,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1)总体上比较落后;,(2),从行业上,(3)从地区上,集中于轻工业;,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早期火车,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慈禧御用汽车,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作用:,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加快,极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机,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早期电报机,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作用:,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方便了人们的交流,1,、剪辫、废缠足:,辛亥革命,时间轴,2,、社会习俗的变化,清末民初男装的演变,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2,、服饰的变迁:,清朝旗袍,民国旗袍,清末民初女装的演变,3,、社交礼仪:,跪,拜,作揖,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4,、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特点:,社会生活的变化,黄金时代,原因:内因、外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一战期间,受挫:,一战后,再度受挫,总体落后;发展不平衡,交通、通信的发展,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A B C D,B,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C轻工业 D造船业,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C,C,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6,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缠足,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C,C,材料: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张謇大生纱厂厂约,“,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1)阅读材料,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2)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3)民族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哪些有利条件?,(1)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3)国家独立,民族独立。,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