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1、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2、通过过程模式的特点,3、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4、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与社会基本制度(社会结构、系统和文化规范)的交互作用(了解);,2、系统理论:,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的核心观点:,A“系统”是指社会系统内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B在系统视角下,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的环境系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C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而是,采用社会病理模式,,即认为是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5),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的核心观点:,D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E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是动态的,F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周延和延续的整合观点,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3、,生态系统理论(重点),:,生态系统环境:支持性社会网络(滋养性环境)和不友善环境(p6),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A人类被看做是通过与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发展和适应;,B社工通过对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功能失调的处理,来强化能力、整合治疗和改变问题,C个人所在的各个系统层次是层层相扣,分为三个系统:微观、中观以及宏观(P7),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A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B环境的品质:物理环境;社会网络,C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对象的问题、人格的发展与环境的需求属于正常的“生活模型”。,社工介入的目标,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聚焦于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即对环境进行干预,从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D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p9,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p3-10),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2008年真题),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只要存在适当条件,就可以建设性的发挥建设功能;,宗旨: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来达到其目标和愿望,优势视角的社工实务是一个增能过程,且是一种自我增能。p10,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了解),1、强调实务过程是一个有弹性的、各阶段有时交叉重叠的,持续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社工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助人自助);,改变是一个过程: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达到助人自助目标,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了解),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 p18-22),1、通用模式四个系统:,社会工作者系统(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改变媒介系统: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是助人者组成的团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是主要行动者;,服务对象系统:社工服务的直接受益人,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这是第一步;,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工实务的作用,(重点),目标系统:为达到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目标系统是可以转换的;,行动系统: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将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人员组成新的行动系统,去影响服务对象。,第二节:接案,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一社工主要任务:,服务对象的来源(P24),1、主动求助者:个人与机构之间的是否匹配接案会谈,进行服务对象的筛选;,2、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过来的:,发现问题者外部的(社区部门,或邻居),,这里没有家庭成员;,同样需要筛选;服务对象抵触情绪的克服,3、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服务对象存在着客观需要,但主观未认知的;消除对社工(机构)的不信任,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p25),1、自愿型:,含义及特征,求助动机强;专业关系建立较容易,2、非自愿型:,含义及特征,被动;需要娴熟的工作技巧,3、不自愿或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了解),1、掌握其求助的历史过程;,2、通过询问和其他途径获取;,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了解),1、了解其定义;,2、运用到系统理论,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面谈准备(,p26-27),1、资料准备: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特殊事宜; 走访社区,了解个人及社会处境,2、拟定面谈提纲:,自我介绍;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等等,顺序可以灵活掌握,面谈主要任务,(,重点,p27-28),1、界定服务对象问题:诉说激励,了解期希望与需要;服务对象与社工对问题认知往往是不同的;确定工作目标;,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双方性的;期望的距离与差异;协商并达成一致,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互动角色定位(参与);,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专业关系初步建立;,5、达成初步协议:义务;问题界定;期望效果;时间长度,6、决定工作进程:终止;转介;进入下一助人阶段,面谈技巧(p28-29),1、主动介绍自己:介入会引起抵触情绪,故介绍很重要姓名、在机构的,工作、专长、目的、将怎样提供服务,。,2、沟通:区分人际沟通与,治疗性沟通,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缓解焦虑,树立正确想法,促进其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行动。,3、倾听:,移情,换位思考,;琢磨潜在意思;要有所回应,“参与”。,4、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p29:重点了解对方问题;初步获得信任,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重点,P30),1、服务对象的资料是社工服务的事实依据;,2、内容:个人资料;身体状况;特定与能力;,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状况;成长背景;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3、方法与途径:询问主要方法:个人与系统查询;咨询;参与观察不能过度介入:,家访、深入社区,;利用已有资料。,初步预估(p30),1、界定并认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机构是否能够处理;,3、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工协助,4、确定服务对象要解决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5、判定是否需要处理一些对服务对象有严重影响的问题,建立专业关系(理解),1、含义,2、功能与特点:,控制性关系,3、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决定工作进程,1、终结服务的条件(p32,重点,),2、转介其他服务,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社工与服务对象达成共识,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重点掌握协议内容,:问题界定;可以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p33,重点,),1、考核方式,结合实例分析接案失败的原因,2、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期望不一致,如流浪者拒绝救助;,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判断),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涉及到竞争,四、接案注意事项(P34重点),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跳过接案阶段,,直接进入介入干预程序;,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与自己的价值观与服务专长是否符合;向机构的督导、行政领导报告,另行安排合适人选。,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与服务对象共同决定;先易后难;,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及时性,干扰问题:是否应该考虑机构的经济效益,第三节 预 估,1、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2、预估的基本步骤;,3、预估的主要方法,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p35-39 了解),1、预估:根据,既定情景中的事实,和特点,推论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提出解释、作出预估、形成概念,并决定目标及所使用的介入策略,2、预估目的:,识别服务对象的客观因素:注意收集资料的内容,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预估的原则,(p38 重点),1、个别化原则:准确反映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问题特殊性;,2、合作原则:预估需要服务对象一同参与,3、避免片面: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防止资料的片面性;,4、避免简单归因,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二、预估的基本步骤(P39-44;,重点,),1、收集资料:个人资料和环境资料;系统间的交互作用情况;收集资料的方法(结构性与开放性问题),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排列次序;发现和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3、认定,问题p42,4、撰写预估报告,:预估报告的结构:第一部分是资料和事实;第二部分是专业判断,P44,撰写预估报告的切入点(P43,两方面入手:,优势劣势,),1、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自身存在的问题,2、家庭系统的预估:,家庭自然状况;家庭规则;家庭成员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全部记住),3、社会系统的预估(同事、同学、亲友、社区及其他资源体系):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的满足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需要区分:社会网络与社会体制和组织环境之间,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p44-52),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了解);,2、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重点,熟练掌握):,内容包括家庭的代际间关系、主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职业、死亡,家庭的迁移和分散,家庭角色的分配和指派等,不同符号的含义,,及,排序原则,: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关系中,年长在左,年幼在右;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p44-52),3、社会生态系统绘图法(,重点,):,功能(了解),绘制方法:,首先是圆圈将家庭系统表示出来,将服务对象置于其中;,其次,描述社会系统包含的人和团体、组织、机构等,最后,,用线段连接表示亲疏及方向,三、预估的主要方法(,重点,p44-52),4、社会网络分析(了解):,社会支持网络,种类:正式与非正式系统(p50);,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结构式和开放式问题进行评估,第四节:计划,1、服务计划的构成,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4、服务协议的形式,5、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一、服务计划构成:科学、周密,指导介入行动,(P53-57),1、目的及目标:达到的方向具体工作指标,要求:,陈述要明白易懂,正向态度和行为作为目标陈述;,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应说明完成目标的时间,作为考核指标,目标应与机构功能保持一致,一、服务计划构成,目标的类型:不连续目标和连续目标(重点),记住内容分类(p54),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组织/社区(了解),3、介入策略:直接和间接介入,多层次介入,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5、社工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责任划分,如资源联络者,还是直接服务提供者),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了解),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P57,了解,),1、参与原则,2、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社工与服务对象分享对目的与目标的期望,3、详细和具体,可测量的,;,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所有的介入工作和介入策略都要围绕总目的,5、要能够总结和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58,重点,),1、设定目的和目标:服务计划的第一步(了解),注意:,目的是服务总体要达到的结果,通常不可测量,是一种陈述;具体目标是现实可行的,且是可以测量的;,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共同;,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培养认同感;,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量表)-定义(具体可操作的指标),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2、构建行动计划,:目标设定后,制定一套行动计划来实现目标,选择介入系统,选择介入行动: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重点,学会判定使用何种介入内容),危机干预突发性事件;,资源整合建立和串联的资源网络,经济援助常规性;临时性,安置服务将服务对象带离原有生活场所进行暂时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务,专业咨询 。,四、服务协议的形式、签订过程及技巧,1、书面与口头协议,2、签订协议的过程:,会谈协议(理解);,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3、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达成共识,第五节:介入,1、介入的特点,2、介入的分类,3、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4、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5、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一、介入的特点(了解),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干预形式可以是行动的,也可以是非行动的,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二、介入的分类(P68 理解),1、什么是介入:社工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2、,介入焦点的确定,个人、家庭情况;社会网络;社会处境;相关政策,(重点),。,直接介入个人、家庭、小群体,针对服务对象采取的行动以及直接服务提供介入,间接介入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综合性介入,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P69 了解),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2、个别化原则,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主要是双方合力),5、瞄准服务目标(介入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量力而行,优先考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行动),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p70-73),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内在资源和外部资源;,2、,危机介入行动及技巧(2009年真题),:,何为危机生活压力或突发事件改变原有的满意状况,导致出现不平衡,或失去稳定的一种状态(,35,);,技巧:功能恢复和发挥;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介入目标要现实;,担任教导角色,,告诉服务对象应该怎么办,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p70-73),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介入目标;服务对象的情况;资源和设备的配合,4、,调解行动,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系统一起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带来改变的介入策略,5、运用影响力,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p73-75),1、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核心人物;,2、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3、制订计划创新资源:,重点掌握注意事项,4、改变环境,5、改变组织或机构的策略、工作程序、工作方式,案例分析题(,记住,不同于方案设计题,),某村是一个小山村,位于我国鲁西南。这里农作物品种丰富,资源充足,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由于交通不便捷,信息不灵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生产的经济作物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村民即使每日早出晚归,辛勤劳作,收成依旧很少,生活比较困难。为了生计,该村9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村庄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几乎成为空巢村庄。由于劳动力严重缺失,该村的田地日渐荒芜,老人和小孩的收入与生活更成问题。而外出打工青壮年由于没有技能,往往找不到稳定工作,收入也无法保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该村所在乡镇的社工,乡政府要求你协助该村开展工作,你将如何,介入并开展行动,?(31),直接介入与间接介入,第六节 评估,1、评估的目的,2、评估的作用,3、评估的类型,4、评估的方法与技巧,一、评估的目的(了解),1、考查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二、评估的作用(了解),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2、发展本土社工知识与方法,3、巩固改变成果,4、社会问责,三、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评估,,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和介入影响。初期和中期,评估社工技巧,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在结果阶段,重在评估什么因素导致服务对象的改变。,2、结果评估: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结果是可测量的,三、评估的方法与技巧(P78-81 重点),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表现为一种趋势图),基线-标准线,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操作程序:,A建立基线;,B进行介入期测量;,C比较和分析,常用的基线测量:,A单一个案设计;B对照组设计;C时序性系列测量,三、评估的方法与技巧(P78-81 重点),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等级尺度;百分比。,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目标核对表,等级尺度-比较行动变化;,个人目标尺度测量: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满意度;差别影响评分,第七节 结案,1、结案的类型,2、结案的任务,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一、结案的类型(P82 了解),1、目标实现的结案,2、因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二、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P81-83),1、结案是事先计划好的行动,2、结案的任务:,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强化服务对象信心,解除专业工作关系:转介,撰写结案记录(包括几个部分 要掌握),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公开讨论,同感其反应,减少负面情绪,3、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其自立,4、预防问题产生,稳定服务对象的改变成功时,才能结束专业助人关系,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第八节 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的需要及问题,2、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儿童的需要(了解 P92-93),1、生存的需要不能依靠个体实现,需要家庭和社会来满足;,2、,爱的需要情感需要,,重构爱的供给,3、学习的需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人,4、游戏的需要天性决定,5、社会化的需要,6、被保护的需要引导自我保护,二、儿童的问题(了解 P93-94),1、婴儿期(0-1岁)生理层面的问题,2、幼儿期(1-5岁)生理,分离焦虑、恐惧、心理偏差等,3、学龄期(6-14岁)学习性问题,注意了解各个时期,儿童所具有的资源,三、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 p94-95),1、立足于客观社会背景之中;,2、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3、需要充分利用社工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4、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四、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96-105),1、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2、,儿童社会工作的表现形式(P100-103,重点,):,3、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具体案例分析时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介入策略设计);,4、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儿童社会工作的表现形式,1、宏观层面:政策法规;儿童权利实现;推动儿童的社会参与等方面。,2、微观层面:指社工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的各项服务一般儿童社工与特殊儿童社工,3、服务分类(尤其对特殊儿童),:,支持性服务,强化环境力量,通过环境培育的方法促进儿童发展;,儿童社工的服务分类(p102-103),保护性服务,,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等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焦点是在确保儿童权益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生存环境的稳定性。,补充性服务,,对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进行专业介入,以适当增强;,替代性服务,,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五、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自决主体是儿童的监护人或直接抚养人;,重视环境的影响社会化过程;,社,工的特殊角色保护者,2、评估(,这里是预估的含义,)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了解);,3、,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重点),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1、儿童辅导(,个案社会工作):,想象互动游戏治疗-了解,沙盘游戏治疗了解,2、儿童小组工作(了解亲职教育服务),3、受虐儿童的社工介入(重点):,包括:受虐儿童及儿童疏忽两方面。首先是辨识后,进行危机干预,优先考虑儿童的安全,受虐儿童的社工介入(p121-124),1、定义:,受虐儿童五种行为;,儿童疏忽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定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遗弃。,2、对受虐儿童的社工辅导,3、具体介入方法:,优先考虑儿童安全;了解其感受;联合其他资源进行积极介入;隐私保护,第九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P125-126),1、青少年需要(了解,对比儿童需要),2、,青少年的问题,:,属于社会问题的一种;,避免对青少年标签化和排斥,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个体成长互动中去理解、体会、包容和倡导,3、从文化视角进行的四个分类,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p128),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核心基础,2、专业方法和技巧是主要载体(小组游戏和团体活动具有明显成效),3、人与环境互动是基本介入焦点,4、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主要目标,了解,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131-140),1、思想道德品格辅导(了解),2、心理及认知辅导,3、生涯发展辅导,4、就学就业辅导,5、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6、行为偏差及矫正服务(较,重点,):社会技巧训练;加强补救式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连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7、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后文讲解,),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青少年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楷模-实例,认知,激发自制力;楷模的特征、观察者的特质、模仿的结果)p142,认知发展论,2、青少年偏差理论,标签理论,:不同的社会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初级偏差,次级偏差(p145)偏差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五、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1、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需求评估(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知识技能水平)与资源评估(学校、社区支持网络、专业机构等)并重,;,尊重青少年的意愿;,着重提升青少年能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同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等;,结果与过程评估兼顾,五、青少年社会工作直接方法,2、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功能(了解),3、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整合社区资源,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动员社区青少年参与社区发展,六、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项服务(,方案设计,),1、需求评估(项目背景);,2、所用的理论,3、面谈、预估,订立计划与目标;,4、确定介入策略(直接和间接),5、结案,6、评估(满意度、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1、计划设计基本含义,2、计划设计的类型,3、影响计划设计的主要因素(较重点),4、计划设计的主要步骤(参考通用过程),其中需要主要的是:,掌握计划目的与目标的区别,及目标的特性(P98);,订立应变计划.,第十节 老年社会工作(重点),1、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2、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老年的需要及问题,1、需要:了解,注意一条龙照顾服务;,2、老年人的问题:,老年人自身的社会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问题,共五类问题,注意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学会区分,(p167),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1、社会价值观对社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2、反移情(反应过度或冷漠无反应),3、社工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4、需要多学科合作,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身体健康、认知与情绪、精神问题方面:,掌握健康照顾的主要内容(p170),2、建立社会支持网络,(,p173-174,重点,),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促进老年人与社会融合方面的工作,3、处理老年人特殊问题:,虐待与疏于照顾、临终关怀,需要重点了解,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与家庭工作方法:了解,2、小组工作:,现实辨识小组对象;地点;活动内容,动机激发小组成员;让人愉悦的行动,3、老年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p186),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4、老年社区工作(社会性照顾p186-188),:,目标人群,类型: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内容:需求评估和结果评估;,配套衔接资源,社会性照顾的内容:,日常生活的实际协助;提供建议与帮助;技能指导;社会照顾评估、处置和康复方案;保护老年中的高风险人群,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5、机构照顾:,主要工作(p189),老年机构照顾理论,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A爱登选择模式-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B住房与服务模式 A,B都是进行适当限制的照顾模式;,C综合性模式-尊重老人的自我决定与选择,第十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1、妇女的需要及问题,2、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3、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妇女的需要及问题,1、妇女的需要(了解),注意权益和发展保障的需要,2、妇女的问题(较重要):,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妇女的生殖健康,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较重要),妇女就业问题,妇女的贫困化问题,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p199 了解),1、多样性:个别化原则;,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3、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4、个人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如家暴),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多总结和提炼,社会工作实务的文化土壤,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重点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策略,),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重点,):,婚姻暴力;,拐卖妇女,性骚扰及性侵害,干预原则及策略(p205),3、流动和留守妇女(p206 较重要),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p211-223),1、性别分析方法(了解),2、妇女赋权的方法(较重点):,干预目标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力量;行动,干预方式,3、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掌握参与式学习的方法 p218,,社工与妇女是合作关系,通过参与式学习以实现赋权),4,、资源联结(重点),:包括个人身边、社区以及外部的资源联结;,P219 案例-方案设计:,小组在发展过程中发生转变:,由经济小组转变为发展性维权小组,第十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1、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p229-235),1、残疾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2、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了解,在综合能力中的社会政策法规中考察),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1、定义:针对残疾人和其他身心健康障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帮助其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2、特点:,专业伦理-,残疾人关心外观形象、残存功能和在社会及职业方面的角色,;助人为乐;,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络),;调解方式;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方案设计题中可能会考察,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235-243),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接待咨询时注意事项(p238);,法律援助的特殊条件(P239),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无障碍环境: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无障碍;,残疾人家庭环境(了解),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个案工作机制p242,),组织残疾人残疾社会活动(了解),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重点),1、社区康复模式,概念: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康复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三因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社区康复的内容:A疾病预防三级预防体系;B康复评定;C开展全面康复服务重点掌握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服务,2、社会康复方法(发展社会支持网络),内容(p248 与社区康复模式比较-宏观层面介入),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会康复措施(重点 p248),:政府政策方面;生存与发展机会方面;家庭社区支持网络方面;社会文化氛围方面;个人增能方面。,3、职业康复方法(获得和保持适当的职业),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了解),4、教育康复模式(了解),第十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重点),1、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2、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3、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1、矫正对象的需要p259:,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2、问题(p260):,难获得公众同情;,社会功能恢复难度大,处于社会网络的边缘,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1、定义:福利服务活动;适应社会生活;(了解),2、特点(p262):,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社会化过程阻断或弱化造成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甚至消失而犯罪的,系统性,专业性,三、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制度(p266),1、社区矫正的含义:监狱矫正社区矫正;封闭性开放性;回归社会。,2、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内容(p267):,适用范围;,社区矫正的任务:适应社会,职责分工(了解),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调查报告的,三个组成部分,(较重点,p270);,针对亲友的社工介入:,a家庭关系协调;,b社区资源连接;,c生活照料,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监禁场所的社会工作:(,较重点,),调动,罪犯自身的潜能以及社会资源,,引导罪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以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的目的:,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狱场所生活,重点是p273 预防交叉感染分类管理;狱友的交往引导,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p274 协助其再社会化),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重点p275),:,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提供住宿或寄宿等训练机会,使受助者掌握正常生活的技能从而顺利回归社会(掌握类型),社会服务(社区劳役)计划的执行:公益服务(了解),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就业、就学辅导;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物质帮助,五、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p279重点),:,行为主义理论矫正是不适当的外显行为;,认知理论错误认知和理性思维能力缺乏是造成行动偏差的原因,改变人的内心世界,标签理论外界标定改变自我认同,去标签化是社工的任务,优势视角发掘矫正对象的优点,社会-心理视角人在情境中,在改善自我认知的同时,加强社会环境方面的介入,五、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直接介入 ),行为治疗方法:,A不重视人的内在心理机制,只注重人的具体可见、可以度量的外在行为;,B治疗效果评估行为记录,C,反应性技巧(关注外显行为) p283;,操作性技巧(关注外显行为);,综合性技巧(关注认知),五、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非理性信念p285),A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B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和辨析的具体方法,技巧有八点。(了解),2、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A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较重点):,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B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了解p288),C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了解),3、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A含义:以协调整合的方式,建构一套完整全面的服务输送网络;,掌握程序p289,B运作与实施中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关键一步,;,重点分步骤制定矫正计划;,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服务;,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重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第十四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p293-297),1、需要(案例分析时要能够区分 了解):,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一、服务对象的需要及问题(p293-297),2、问题(对象不同,问题不同):,优抚医院伤残军人;社会隔离,光荣院老化问题;社会隔离,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的问题就业难;隐形失业,军休社会工作的问题:角色失调,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1、优抚安置社工的界定(了解p3000),2、特点:,政治性;,政策性;,协调性;,特殊性;,矛盾性政治化与市场化;计划与市场;主体化与边缘化,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303-308,1、优抚医院,2、光荣院,3、烈士褒扬,4、军供社会工作,5、复员退伍军人安置,6、军休社会工作,了解,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共性方法,(p308-324 与初级完全相同),1、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改变态度与信念:,可以见本书p285 矫正社工中的内容,由于角色转换而引起的。重点是重构认知,改变行为,推进适应角色转变;,理性情绪行为疗法(ABCDE),:,社工扮演咨询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认识干预是基础,寻找非理性信念的根源,与非理性信念辩论是核心工作,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共性方法,2、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珍惜现在;,引导服务对象找到往事的意义;,在人生回顾过程中,服务对象有机会直面自己的局限;,坦然面对生活,重新激活疏远的关系,寻求和解,引导服务对象“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服务社会,社工通过 倾听-回应 寻求生命的意义,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共性方法,3、危机干预方法(p311-313 较重点),:,围绕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调适和治疗工作,需要,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地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帮助解决当前问题,增强其自主能力,危机干预模型p312,4、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建立支持性小组(了解),四、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专用方法,1、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方法:,重点注意p317处理疏于照顾问题的方法疏远照顾的三种形式,以及p319建立专门小组的方法,2、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了解),3、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了解),第十五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1、定义:物质救助,精神提升,及社会功能恢复;,2、主要特点:,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方法的政策性,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334-40),1、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城市-农村):,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将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A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并重,B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政府、邻里、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三、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1、教育救助(了解),2、医疗救助(了解),3、住房救助(了解),四、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灾害救助(较重要),:,灾害紧急救援;,灾后社区重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五、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4、流浪儿童(重点),:,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救助体系(物质救助-教育救助;机构救助-回归家庭或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P340),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工作(参照前文),需要注意的点:,选择介入时的“三最”原则p343,制定与实施规划的原则p344,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发展、支持性小组),小组工作的原则p346,小组工作的过程p346,3、社区社会工作(重点),原则p348,主要模式地区发展模式和社会策划,主要任务p349,七、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4、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灾害预防,灾害救助(重点):a保护生命;b寻求资源;C安抚,重建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灾害重建(重点),5、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外展服务(重点)主动介入,机构服务(重点)救助站: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第十六节 家庭社会工作,1、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2、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1、基本内涵:以家庭作为背景;以家庭作为对象;以家庭为活动单位的;,2、特点:,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及概念(,重点,,案例分析),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a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方式导致的;,b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c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有效解决,d 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掌握不同周期的任务与要求,家庭抗逆力(家庭信仰系统、组织方式和沟通过程),生态系统理论:将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微观、中观、外部、及宏观系统),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a 家庭行为学习针对家庭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b 家庭照顾技巧训练针对父母,c,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技能训练与社会支持等方式统合为一体的服务活动,。,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了解),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点,p369-370):,家庭处境化原则-家庭自然生产场境中进行观察和评估,从而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增强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能力是根本方法,家庭个别化原则-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除非,根据其自有实际需要进行服务介入,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目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接触阶段使用到接案时的技巧,亲和感、信任感;,开始阶段预估,明确问题、分清问题的先后次序,订立目标,签订合同,介入阶段共同订立计划方案:问题操作化;总目标;阶段性目标;介入方案。,注意p374社工的角色。,结束阶段巩固已有成果,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家庭结构图,可以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所遵循的原则p375,家庭生态图:与外部系统互动关系描述,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观察技巧;聚焦技巧;例子运用;再标签技巧,第十七节 学校社会工作,1、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2、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1、专业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实践性,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p381非考纲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的需要(p387,较重点,),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p389,较重点,),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p389-395),2、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针对学业困境的学生,针对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针对生活困境的学生(p392 较重要),针对心理困境的学生,针对特殊行为的群体学生(p394 较重要),3、结合家庭与社区的力量,,注意社区沟通的内容p396,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1、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是赋权模式与优势视角理论在社工实践中的具体运用p396-402,抗逆力是个人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能力,使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抗逆力的基本思想p397,;,抗逆力的表现形式,抗逆力的构成要素(重点)-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效能因素,抗逆力方法的基本步骤,(p400 重点),危机缓冲和抗逆力建构并重,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2、个案管理:,个案管理的基本过程(P403-405,通用过程),个案管理的基本原则-维护自决,个案管理的注意事项,3、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选题如何选题,在需求评估基础上,实施:团体不同时期的任务需要理解掌握p406,第十八节 社区社会工作,1、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2、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社区社工的特点,1、两层含义(p412-了解):,社工针对目标社区提供的多元化服务;,作为一种社工实务的专业方法(这时服务对象是多元的),2、特点p415-416:,以社区为服务对象;,解决社区面临的集体性问题;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强调社区参与,(社区是我家,发展靠大家);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社区服务:,面向弱势群体,:a面向老年人;b为优抚对象;c为青少年;d为残疾人;e为贫困者;f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的福利服务p417;,面向小区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a 居民生活服务;,b家务劳动服务,c文化生活服务,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社区就业(p419):,引导和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较重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较重要),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较重要),解决社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实际困难,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社区治安(较重要 p421-422,):,宣传教育工作(法律条款等),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较重要,):,群防群治;保护案发现场;监管和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社区治安动态管理,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5、人民调解(了解):,基本原则(p423),平等自愿;,合法合理,不限于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人民调解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6、社区卫生(p425 了解):,社区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社区精神健康工作;,社区环境卫生,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7、社区教育(较重要),社区教育的含义-学校本位;社区工作本位的两种取向p427,社区教育的内容:,A从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来分类,(较重要),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发展式教育-核心是思想解放p428,B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来分类,(重要),家庭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强调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短期培训;健康教育p429,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社区分析:类型;基本情况(了解) ;社区问题(了解p430),社区需求分析:四种需求的区分p431,(重点,);,社区服务方案策划(重要),:,A 策划前的分析工作:逻辑顺序p432,B 策划过程:明确各阶段的内容与任务p433-434 六个步骤,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社区服务方案执行:推广、原则、结束,社区服务方案的评估方法:,A定量评估法;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