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1 地理位置课件 (663)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253041351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6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1 地理位置课件 (66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1 地理位置课件 (66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1 地理位置课件 (66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五:民国前期与后期的中国,1,时空坐标知识结构,民国前期与后期的中国,2,时空坐标知识结构,民国前期与后期的中国,3,最新考纲考点分布,考纲,2018,2017,2016,2015,政治,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5,、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孙中山加强革命领导核心(,2,),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1,),2,、抗战的影响(,2,),3,、人民解放军否定列强在华特权(,3,),国民党一党专政(,1,),1,、北洋军阀统治特征(,1,),2,、国民政府整备持久战(,1,),经济,土地革命的成果(,2,),日本的经济侵略(,2,),1,、中共成立思想条件(,1,),2,、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1,),“诗界革命”(,3,),思想,4,深化历史理解,一、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尝试,政治上,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社会生活上,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思想上,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经济上,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5,知识拓展: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6,知识拓展: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指,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前期专权,后期甚至要复辟帝制,为维护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最终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到,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1928,年,),,主要的军阀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张作霖为首的奉系,以及南方的漠系和桂系,为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些军阀纷纷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为了争夺地盘,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成为近代中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7,深化历史理解,(,2017,海南高考,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8,深化历史理解,(,2017,江苏高考,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主题,时间,1880,1889,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9,深化历史理解,(,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10,最强大脑,材料,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因此不顾孙中山的反对,情愿同袁这种毫无原则的人进行妥协。至于三民主义,他们完全抛弃了民权和民生主义,只接受民族主义的部分内容。他们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例证所提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提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观点:,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己葬送了革命成果。,论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孙中山设计了民族、民权、民生的完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革命派未认识到民权、民生的重要性;,其次:,阐述袁世凯走上了复辟帝制的独裁道路,废除,临时约法,,中国进入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政府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暂时失败。,11,深化历史理解,二、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1)“,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的春天”。,(2),突出特征:,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12,深化历史理解,(,3,)进步作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工,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生产走向集中,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人阶级团结的加强、革命的发动,都有重要作用。,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3,深化历史理解,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企业内迁,: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将企业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毁灭,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膨胀,: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14,深化历史理解,(,2017,江苏高考,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15,深化历史理解,三、国民革命运动的突出特点和重大成果,(1),以,国共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都出现新高潮。,(3),有新式的正规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把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4),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一些被侵略的权益。这促成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5),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6),国民革命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口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这些都成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新起点。,16,深化历史理解,(,2017,江苏高考,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17,深化历史理解,(,2017,海南高考,11,),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18,深化历史理解,四、抗日战争,19,深化历史理解,(,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20,深化历史理解,五、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社会,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21,深化历史理解,六、五四新文化运动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拥护者虽然具有相当的反传统精神,但是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全盘性的反传统”。当然我们也承认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破得多,立得少,批判得多,创造得少,但是,没有创造,更不等于“全盘性的反传统”。而且就事物发展的逻辑而言,破和批判是立和创造的必要前提,正是由于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对礼教、对中国旧的传统的猛烈批判,使人们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与迷信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才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才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确立,才有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创造。因此无论从那一方面而言,我们都不能用“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来界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说“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郑大华,“,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吗,兼与林毓生教授商榷,新视角:,史学界一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坚决否定态度,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某种程度的断裂。材料则指出不能用“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来界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22,深化历史理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A,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23,中外关联,思想,项目,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时代背景,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旧民主主义革命末期,主要任务,反封建压迫,反帝反封建,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理论体系,具体影响,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召唤了五四运动,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局限方面,思想家的思想具有唯心主义,前期没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极端对待东西方文化,24,中外关联,思想,项目,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人民的思想,内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政治民主制度,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思想启蒙作用,25,深化历史理解,“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 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