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电子测量原理,第,*,页,2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2.1.1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的目的: 获得被测量的真值。,真值:,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条件下,被测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数值。,测量误差,:,所有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 。,2.1.2 测量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及其附件的设计、制造、检定等不完善,以及仪器使用过程中老化、磨损、疲劳等因素而使仪器带有的误差。,(2)影响误差:,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电磁场等)与测量要求的条件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3)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由于测量原理、近似公式、测量方法不合理而造成的误差。,(4)人身误差:,由于测量人员感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视觉疲劳、固有习惯、缺乏责任心等原因,而在测量中使用操作不当、现象判断出错或数据读取疏失等而引起的误差。,(5)测量对象变化误差:,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对象变化而使得测量值不准确,如引起动态误差等。,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1)定义,:,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实际应用中常用实际值,A,(,高一级以上的测量仪器或计量器具测量所得之值、算术平均值、,理论给出或计量学作出规定,)来代替真值。,绝对误差:,有大小,又有符号和量纲,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2)修正值,与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测量仪器的修正值可以通过上一级标准的检定给出,修正值可以是数值表格、曲线或函数表达式等形式。,被测量的实际值,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2.相对误差,一个量的准确程度,不仅与它的绝对误差的大小,而且与这个量本身的大小有关。,例:测量足球场的长度和成都市到绵阳市的距离,若绝对误差都为1米,测量的准确程度是否相同?,(1)相对真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相对误差是两个有相同量纲的量的比值,只有大小和符号,没有单位。,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实际相对误差: 用实际值,A,代替真值A,0,示值相对误差: 用测量值,X,代替实际值,A,例:用图中(a)、(b),两种电路测电阻 上的电压和电流,若电压表的内阻为 ,电流表的内阻为 ,求测量值 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分析所得结果.。,(a),(b),I,I,U,U,低阻测量,V,解、设被测电阻真值为 对图(a),给出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对图(b),给出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b),I,U,相对误差=分数法=,百分法=,千分法=1000,系统误差用准确度表征,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2)满度相对误差(引用相对误差),用测量仪器在一个量程范围内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与该量程值(上限值下限值)之比来表示的相对误差,称为满度相对误差(或称引用相对误差),仪表各量程内绝对误差的,最大值,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电工仪表就是按引用误差 之值进行分级的。是仪表在工作条件下不应超过的最大引用相对误差,我国电工仪表共分七级:0.1,0.2,0.5,1.0,1.5,2.5及5.0。如果仪表为S级,则说明该仪表的最大引用误差不超过S%,测量点的最大相对误差,在使用这类仪表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量程,使示值尽可能接近于满度值,指针最好能偏转在,不小于满度值2/3,以上的区域。,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例1-3 某待测电流约为100mA,现有0.5级量程为0400mA和1.5级量程为0100mA的两个电流表,问用哪一个电流表测量较好?,用,1.5,级量程为,0,100mA,电流表测量,100mA,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解:用,0.5,级量程为,0,400mA,电流表测,100mA,时,最大相对误差为,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3)分贝误差相对误差的对数表示,分贝误差是用对数形式(分贝数)表示的一种相对误差,单位为分贝(dB)。,电压增益的测得值为 误差为,用对数表示为增益测得值的分贝值,分贝误差,2.1.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续),2.2 测量误差的分类,2.2.1 误差的来源,仪器误差,仪器本身不完善引起的误差,如校准误,差、测试系统分辨率不高引起的误差、内部噪声引起,的误差,影响误差,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电磁场等)与测量要求的条件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方法误差和理论误差,测量时方法不完善、所依据,的理论不严密以及对被测量定义不明确等,人身误差以及测量对象变化误差,2.2.2 测量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 。古典误差理论,(一)系统误差,定义:对同一个被测值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大小和方向)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种确定规律而变化的误差。,特点: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仪器的制造、安装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电源等)影响,测量原理中使用近似计算公式,测量人员不良的读数习惯等。,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误差,(2)变值系差,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在一定的条件下,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根据其变化规律又可分为三种,1)累进性系差: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数值逐渐变化的系统误差(电池充放电),2)周期性系差:在测量过程中误差数值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恒温箱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周期性变化。,3)按复杂规律变化的系差:尽管误差变化规律复杂,,重复测量仍有重复性。,(1)恒定系差(又称恒差),(二)随机误差,1定义在实际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 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有时大(小),有时为负(正)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没规律、不能预先确定),eg. 对某一频率等精度测量10次,得下表;,测量序号i 测量结果Xi(MHZ) 测量序号i 测量结果Xi(MHZ),1 5.000032 6 5.000029,2 5.000029 7 5.000030,3 5.000030 8 5.000033,4 5.000019 9 5.000027,5 5.000031 10 5.000028,表中代表的随机误差与随时间按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规律,。只有通过大量观测,才能确定其统计规律。,2.随机误差的特点:,在多次等精度测量中,有界性;,对称性,;(正负值出现的几率相等),具有抵偿性,。,A,X,n,上界,实际值(,无系差,),下界,随机误差主要由对,测量值影响微小但却互不相关的大量因素共同造成,。这些因素主要是噪声干扰、电磁场微变、零件的摩擦和配合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大地微震、测量人员感官的,无规律变化,等。,3. 精度:表现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精密度(PRECISION)一词来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a) (b) (c),(a),弹着点很分散 -正确度、精密度低,(b)弹着点很集中但偏向一方- -正确度低精密度高,(c)弹着点集中靶心-,正,确度、精密度都高,即,准,确度高,分析:正确、精密、准确及精确。,(三)粗大误差,粗大误差又称粗差、巨差或差错。它是指那些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结果显著地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的误差。,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1)测量方法不当,例如用普通万用表电压档直接测,量高内阻电源的开路电压,2)测量操作疏忽和失误,如未按规程操作、读数错误、记录及计算错误等,3)测量条件的突然变化,如电源电压突然增高或降低,雷击干扰,机械冲击等,含有粗差的测量值称为坏值或异常值,在数据处理时,应剔除掉。,2.2.2 测量误差的分类,(续),4.系差和随差的表达式,在剔除粗大误差后,只剩下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各次测得值的绝对误差等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在任何一次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一般都是同时存在的。,系差和随差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A:实际值(真值),M(x):,数学期望,其定义为:,Xi:第i次测量示值。,X,k,: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示值,应剔除。,:系统误差,其定义为,=M(x)-A,:随机误差,其定义为,i=Xi-M(x),因此,测量绝对误差为,当,=0,时,则,此条件见下图,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特点:,规律性:尽管非常复杂;系统误差规律更难于掌握,消除方法:系统误差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随机误差可用统计方法,2.3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2.3.1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在测量中,,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是由大量微小的没有确定规律的因素引起的,比如外界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电源电压等)的微小波动,电磁场的干扰,大地轻微振动等。,多次测量,测量值和随机误差,服从概率统计规律,。,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测量数据,从而,减少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1)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反映其平均特性,。其定义如下:,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1. 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 方差和标准偏差,方差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与其数学期望的分散程度。,设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为E(X),则X的方差定义为:,D(X)= E(XE(X),2,标准偏差,定义为:,标准偏差同样描述随机变量与其数学期望的分散程度,并且与随机变量具有相同量纲。,标准方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标准差小表示精密度高,测得值集中,大表示精密度低,测得值分散,。,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测量中的随机误差通常是多种相互独立的因素造成的许多微小误差的总和。,中心极限定理:假设被研究的随机变量可以表示为大量独立的随机变量的和,其中每一个随机变量对于总和只起微小作用,则可认为这个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为什么测量数据和随机误差大多接近正态分布?,(2)测量误差的正态分布,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统计特性,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函数为:,测量数据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随机误差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为:,同样测量数据的数学期望E(X) ,方差D(X),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正态分布时概率密度曲线,随机误差和测量数据的分布形状相同,因为它们的标准偏差相同,只是横坐标相差,随机误差具有:对称性 单峰性 有界性 抵偿性,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标准偏差意义,标准偏差是代表测量数据和测量误差分布离散程度的特征数。,标准偏差越小,则曲线形状越尖锐,说明数据越集中;标准偏差越大,则曲线形状越平坦,说明数据越分散。,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3)测量误差的非正态分布,常见的非正态分布有均匀分布、三角分布、反正弦分布等。,均匀分布:仪器中的刻度盘回差、最小分辨力引起的误差等;“四舍五入”的截尾误差;当只能估计误差在某一范围内,而不知其分布时,一般可假定均匀分布。,概率密度:,均值: 当 时,标准偏差:,当,时,,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2.,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求被测量的数字特征,理论上需,无穷多次,测量,但在实际测量中只能进行,有限次,测量,怎么办?,用事件发生的频度代替事件发生的概率,当,则,令n个可相同的测试数据,x,i,(i=1.2,n),次数都计为1 ,当 时,则,(1)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的估计值算术平均值,被测量X的数学期望,就是当测量次数 时,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规定使用算术平均值为数学期望的估计值,并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即:,算术平均值是数学期望的无偏估计值、一致估计值和最大似然估计值。,有限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比测量值更接近真值?,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2)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故:,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比总体或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小 倍。原因是随机误差的抵偿性 。,*,算术平均值,:,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2,)有限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残差:,实验标准偏差,(,标准偏差的估计值),贝塞尔公式:,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例1】 用温度计重复测量某个不变的温度,得11个测量值的序列(见下表)。求测量值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偏差。,解:平均值,用公式 计算各测量值残差列于上表中,实验偏差, 标准偏差,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3.,测量结果的置信问题,(,1)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置信区间 内包含真值的概率称为置信概率。,置信限:,k,置信系数(或置信因子),置信概率是图中阴影部分面积,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2)正态分布的置信概率,当分布和k值确定之后,则置信概率可定,正态分布,当k=3时,置信因子k,置信概率Pc,1,0.683,2,0.955,3,0.997,区间越宽,,置信概率越大,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3) t分布的置信限,t分布与测量次数有关。当n20以后,t分布趋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极限分布。,当n很小时,t分布的中心值比较小,分散度较大,即对于相同的概率,t分布比正态分布有更大的置信区间。,给定置信概率和测量次数n,查表得置信因子kt。,自由度:,v=n-1,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4)非正态分布的置信因子,由于常见的非正态分布都是有限的,设其置信限为误差极限 ,即误差的置信区间为,置信概率为100。,(P=1),反正弦,均匀,三角,分布,例:均匀分布,有 故,:,2.3.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续),随机误差的均匀分布-正态分布之外的一种主要分布,均匀分布的特点:在其分布范围内,测量值或测量误差出现,的概率密度相等。,仪器最小分辨力限制引起的误差;,数字显示仪器的 个字;四舍五入处理;,对误差分布并不了解,只知大 致范围时。,分辨力测量仪器可能检测出被测信号最小变化(准确值)的能力。,灵敏门值测量仪器不能检测出的被测信号最大变化范围值。,产生的主要原因:,(二)数学期望与标准误差,对于测量值x连续取值,其数学期望定义式为:,(一)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概率密度x)为x)= k a x b,0 xb,由于均匀分布的范围是由a到b,,因此概率为:,(,a x b),a-b之间的概率密度:,对于测量值x连续取值,其标准误差定义式为:,用满量程为,250mA,,,分辨力的灵敏门值为,2mA,,,问测量电流的示值为,200mA,时,其实际值的范围及标准误差为多少?,解,:,由于分辨力造成的随机误差,其出现的概率密度是属于均匀分布的。因此对于示值为,x=200mA,其实际值是在,其随机误差的标准误差为,2.3.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续),1. 系统误差的特征:,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多次测量求平均不能减少系差,。,2.3.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续),2. 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1)不变的系统误差,:,校,准、修正和实验比对。,(2)变化的系统误差,残差观察法,适用于系统误差比随机误差大的情况,将所测数据及其残差按先后次序列表或作图,观察各数据的残差值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存在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无明显系统误差,2.3.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续),马利科夫判据:,若有累进性系统误差,,D,值应明显异于零。,当,n,为偶数时,,当,n,为奇数时,,阿贝赫梅特判据:检验周期性系差的存在。,2.3.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续),3.,系统误差的削弱或消除方法,(,1)从产生系统误差根源上采取措施减小系统误差,要从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尽力做到正确、严格。,测量仪器定期检定和校准,正确使用仪器。, 注意周围环境对测量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对电子测量的影响较大。, 尽量减少或消除测量人员主观原因造成的系统误差。应提高测量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改进设备。,(2)用修正方法减少系统误差,修正值误差=(测量值真值),实际值测量值修正值,2.3.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续),(3)采用一些专门的测量方法,替代法:沃尔德称重法、电桥测电阻, 交换法:高斯称重法, 对称测量法, 减小周期性系统误差的半周期法,反向补偿法:消除接触电动势测电阻,系统误差可忽略不计的准则,是:,系统误差或残余系统误差代数和的绝对值不超过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的一半。,2.3.3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粗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列出可疑数据,分析是否是粗大误差,若是,则应将对应的测量值,剔除,。,1. 粗大误差产生原因以及防止与消除的方法,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测量人员的主观原因,:操作失误或错误记录;,客观外界条件的原因,:测量条件意外改变、受较大的电磁干扰,或测量仪器偶然失效等。,防止和消除粗大误差的方法,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产生粗大误差,。,2.3.3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续),2.,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统计学的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给定一置信概率,确定相应的置信区间,凡超过置信区间的误差就认为是粗大误差,并予以剔除。,莱特检验法,格拉布斯检验法,式中,G值按重复测量次数n及置信概率Pc确定,2.3.3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续),应注意的问题,所有的检验法都是人为主观拟定的,至今,无统一的规定,。当偏离正态分布和测量次数少时检验不一定可靠。,若有多个可疑数据同时超过检验所定置信区间,应,逐个剔除,,重新计算,再行判别。若有两个相同数据超出范围时,应逐个剔除。,在一组测量数据中,,可疑数据应很少,。反之,说明系统工作不正常。,例210 P49,2.3.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对测量值进行系统误差修正,将数据依次列成表格;,求出算术平均值,列出残差 ,并验证,按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按莱特准则 ,或格拉布斯准则 检查和剔除粗大误差;,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如有系统误差,应查明原因,修正或消除系统误差后重新测量;,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写出最后结果的表达式,即 (单位),。,2.3.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续),【例34】 对某电压进行了16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中已记入修正值,列于表中。要求给出包括误差在内的测量结果表达式。,2.3.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续),2.3.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续),2.3.4 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续),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即在相同地点、相同的测量方法和相同测量设备、相同测量人员、相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干扰等),并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重复测量,。,不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相同,时进行的测量,测量结果的精密度将不相同。,不等精度测量处理方法:,权值与标准偏差的平方成反比 。权值,测量结果为加权平均值,2.3.5 误差的合成分析,问题:用间接法测量电阻消耗的功率时,需测量电阻R、端电压V和电流I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如何根据电阻、电压或电流的误差来推算功率的误差呢?,2.3.5 误差的合成分析,(续),2.3.5 误差的合成分析,(续),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分项误差符号不定而可同时取正负,有时就采用保守的办法来估算误差,即将式中各分项取绝对值后再相加,该公式常用于在设计阶段中对传感器、仪器及系统等的误差进行分析和估算,以采取减少误差的相应措施。但是,更严格和更准确地计算合成误差的方法是测量不确定度理论中的合成不确定度评定,2.4 测量不确定度,2.4.1 不确定度的概念,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结果可能的分散程度,的参数。可用标准偏差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置信区间的半宽度表示。,1.术语,(1),标准不确定度,:,用概率分布的,标准偏差表示的不确定度,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统计方法,得到的不确定度。,B类,标准不确定度:用,非统计方法,得到的不确定度,2.4.1 不确定度的概念,(续),(2),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因为测量结果是受若干因素联合影响。,(3),扩展,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即用包含因子乘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到一个区间半宽度。,*,包含因子的取值决定了扩展不确定度的置信水平。,*通常,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都用扩展不确定度表示,2.4.1 不确定度的概念,(续),2.不确定度的分类,2.4.1 不确定度的概念,(续),3. 不确定度的来源,被测量定义,的不完善,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被测量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测量装置或仪器,的分辨力、抗干扰能力、控制部分稳定性等影响。,测量环境,的不完善对测量过程的影响以及测量人员技术水平等影响。,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值本身的不确定度,在数据简化算法中使用的常数及其他参数值的不确定度,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引入的,近似值,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被测量本身的不稳定性。,2.4.2 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准确得到,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可根据试验、资料等信息定量评定。,误差是不以人的认识程度而改变,与人们对被测量和影响量及测量过程的认识有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误差,A类或B类不确定度是两种不同的评定方法,与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须进行异常数据判别并剔除。,剔除异常数据后再评定不确定度,在最后测量结果中应修正确定的系统误差。,在测量不确定度中不包括已确定的修正值,但应考虑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误差传播定律”可用于间接测量时对误差进行定性分析。,不确定度传播律更科学,用于定量评定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X进行n 次测量,测量值为,x,i,(,i,=1,2,n),,(A)计算样本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X的估计值,并把它作为测量结果,。,(B)计算实验偏差,式中自由度,v,=,n,1.,( C) A类不确定度,2.4.3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续),自由度意义:,自由度数值越大,说明测量不确定度越可信。,2.4.3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续),2.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B类方法评定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以前测量的数据、生产厂的技术证明书、仪器的鉴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等。,确定测量值的误差区间(,-),并假设被测量的值的概率分布,由要求的置信水平估计包含因子,k,,则B类标准不确定度,u,B,为,其中,a,区间的半宽度;,k,置信因子,通常在23之间。,分布,三角,梯形,均匀,反正弦,k,(p=1),概率,P%,50,68.27,90,95,95.45,99,99.73,置信因子,0.676,1,1.645,1.960,2,2.576,3,2.4.3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续),表39正态分布时概率与置信因子的关系,表310几种非正态分布的置信因子,k,2.4.3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续),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续),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1)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两个随机变量X和Y,其中一个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量的变化,那么这两个量是相关的。,独立肯定不相关,但不相关不一定独立。,协方差的概念,协方差,协方差的估计值,2.4.3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续),相关系数,Q,概念 :表示两随机变量相关程度,1,Q,1。,相关系数的估计值,r(x,y),正相关,负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负相关,不相关,0Q1,1Q1,1,方次,1,1,1,1,y=a+bx,2.5.3 建立经验公式的步骤,已知测量数据列(,x,i,y,i,i,=1,2,n),建立公式的步骤如下:,(1)将输入自变量,x,i,作为横坐标,输出量,y,i,即测量值作为纵坐标,描绘在坐标纸上,并,把数据点描绘成测量曲线,。,(2)分析描绘的曲线,,确定公式y=f(x)的基本形式,。,直线,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直线方程。,某种类型曲线,则先将该曲线方程变换为直线方程,然后按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处理。,如果测量曲线很难判断属于何种类型,这可以按曲线多项式回归处理。即:,(3)由测量数据,确定拟合方程(公式)中的常量,。,2.5.3 建立经验公式的步骤,(续),( 4 ),检验所确定的方程的准确性,。,用测量数据中的自变量代入拟合方程计算出函数值y,计算拟合残差,计算拟合曲线的标准偏差,式中:m为拟合曲线未知数个数,n为测量数据列长度。,如果标准偏差很大,说明所确定的公式基本形式有错误,应建立另外形式公式重做。,2.5.4 一元线性回归,用一个直线方程,y=a+bx,来表达测量数据(,x,i,y,i,i,=1,2,n)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求出a和b,此过程就是一元线性回归。,1.端点法,此方法是将测量数据中两个端点,起点和终点(即最大量程点)的测量值(x,1,y,1,)和(x,n,y,n,),代入,y=a+bx,,则a,b分别为,2.5.4一元线性回归,(续),2. 平均选点法,此方法是将全部n个测量值,(,x,i,y,i,i,=1,2,n),分成数目大致相同的两组,前半部k个测量点为一组,其余的n-k个测量点为另一组,两组测量点都有自己的“,点系中心,”,其坐标分别为,通过两个“点系中心” 的直线即是拟合直线y=a+bx,其中a,b分别为:,2.5.4一元线性回归,(续),3.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残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求出最佳直线。,测量数据中的任何一个数据yi与拟合直线上y=a+bx对应的理想值yi之残差 (,i,=1,2,n 为测量点数),即,求a和b的偏导数,并令它们为零,即可解得a和b的值。,2.5.4一元线性回归,(续),【例3.10】 对量程为10Mpa的压力传感器,用活塞式压力计进行测试,输出由数字电压表读数,所得各测量点的输出值列于下表中。试用端点法、平均选点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方程,,并计算各种拟合方程的,拟合精度,。,压力(,MPa,),2,4,6,8,10,输出(,mV,),10.043,20.093,30.135,40.128,50.072,2.5.4一元线性回归,(续),压力,MPa,输出,mV,端点法,平均选点法,最小二乘法,理想直线,残差,理想直线,残差,理想直线,残差,2,10,.,043,10.044,0,.,001,10,.,95,0,.,052,10,.,080,0,.,0337,4,20,.,093,20,.,052,0,.,041,20,.,097,0,.,004,20,.,090,0,.,003,6,30,.,135,30,.,060,0,.,093,30,.,099,0,.,054,30,.,100,0,.,053,8,40,.,128,40,.,068,0,.,060,40,.,101,0,.,027,40,.,110,0,.,018,10,50,.,072,50,.,068,0,.,004,50,.,103,0,.,031,50,.,120,0,.,048,拟合直线方程,拟合误差,0,.,068,0,.,049,0,.,048,最小二乘法精确度最高,平均选点次之,端点法较差,2章 总 结,1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大量微小的没有确定规律的因素引起的,无法避免和控制,不能消除随机误差。但应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减少随机误差。, 算术平均值, 残差, 实验标准偏差,(贝塞尔公式), 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根据概率分布和置信概率确定置信因子,得到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正态分布或n20时,,k,=23;n20时,查t分布表得,k,;均匀分布时,k,。,测量结果为:,2章 总 结,(续),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固定不变的或按确定规律变化,主要由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环境和测量人员等因素引起。多次测量不能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有:校准的方法、残差观察法、马利科夫判据和阿贝赫梅特判据。,系统误差的削弱或消除方法:(1)从产生系统误差根源上采取措施;(2)修正方法;(3)采用专门的测量方法,如替代法、交换法、对称测量法、半周期法。,2章 总 结,(续),3 粗大误差,粗大误差是由于测量人员的偶然出错和外界条件的改变、干扰和偶然失效等造成,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产生粗大误差。对测量中的可疑数据可采用莱特检验法或拉布斯检验法判断是否是粗大误差,若是,应剔除不用。,4 测量结果的处理,应区别对待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的测量结果用加权平均值表示,标准偏差越小,权值越大。,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应首先检查和修正系统误差,判别并剔除粗大误差。,2章 总 结,(续),2章 总 结,(续),6 合成不确定度,由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其评定方法是:,(1)输入量不相关时,,可写出函数关系式,不能写出函数关系式,(2)输入量相关时,2章 总 结,(续),7.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包含因子的乘积得到:,U,ku,C,,的选取由置信概率(常取0.95或0.99)和概率分布(正态、均匀、t分布等)确定。,8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明确被测量的定义和数学模型及测量条件,明确测量原理、方法,以及测量标准、测量设备等;,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分别采用A类和B类评定方法,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结果。,2章 总 结,(续),9有效数字处理和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1)数据修约规则:“四舍五入,等于五取偶数”;,(2)有效数字与数据的准确度密切相关,测量结果(或读数)的有效位数应由该测量的不确定度来确定;,(3)把测量数据处理成一定的函数关系,通常采用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和经验公式,2章 总 结,(续),10建立公式的步骤和一元线性回归,(1)建立公式的步骤是:,列表画曲线,分析曲线,确定曲线的基本形式,,由测量数据确定拟合方程中的系数,求拟合残差和拟合曲线的标准偏差,并进行验证。,(2)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拟合)是用一个直线方程,来表示测量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求出方程中的两个系数a和b。,回归方法通常有端点法、平均选点法和最小二乘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