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1,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必备的元素,IDA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因各种原因造成缺铁时,先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ID IDE IDA,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2,定义,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耗尽,,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本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以妇女、儿童发病率较高,。,缺铁性贫血,3,IDA的发病情况,本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且是最多见的营养性贫血,它可以发生于任何人群,不受地域、民族的限制,妇女、儿童、婴幼儿是高发人群,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很高,缺铁性贫血,4,铁的代谢,铁的来源和吸收,铁的分布和贮存,铁的排泄,缺铁性贫血,5,铁的来源和吸收,铁的来源,外源性铁,生理情况下,来自食物,胎儿来自母体。,病理状态下,输血或铁剂治疗,是铁的重要来源。,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每天可供给人体,再利用铁,21mg,。,铁的代谢,6,铁的来源和吸收,铁的吸收,吸收量:,正常成年人每天从一般食物中摄入铁量为,10-l5mg,吸收率为5-10, 所以每天吸收铁约为1-l.5mg。孕妇2-4mg。,吸收部位:,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胃和结肠吸收甚少。,铁的代谢,7,铁的吸收,富含铁的食物,动物类,:,肝、血、瘦肉,植物类,:,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等,铁的代谢,8,铁的吸收,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食物状态铁(三价,二价),胃肠功能(酸碱度等),体内铁贮存,骨髓造血状态,某些药物(维生素C,),铁的代谢,9,铁的分布,体内铁的分类,按其来源分为:,内源性铁,外源性铁,按其功用分为:,功能状态的铁,贮存铁,铁的代谢,10,铁的分布和贮存,正常成年人体内铁含量男性为50-55mg/kg,女性为35-40mg/kg。,功能状态铁:,血红蛋白铁约占67(居首位),每克Hb中含铁3.4mg,贮存铁29.2(居第二位),,肌红蛋白铁约占3.5(居第三位),,其他组织中铁及含铁酶类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铁含量甚低。,贮存铁:,男性约有1000mg的铁是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肠粘膜等处。女性仅有300400mg,。,铁的代谢,11,铁的排泄,正常人每天铁排泄量甚微,且与吸收量保持平衡,铁主要经粪便,尿液、出汗等途径排出。,正常男性每天排铁,0.51.0mg,,正常女性为1.01.5mg,,经期明显增多,每次约排铁1230mg。,一次妊娠和分娩约失铁500700mg,,哺乳期从乳汁中每天排铁约1mg,。,铁的代谢,12,病因,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小儿生长期的生长及贮存用铁需求量均很高,约,2mg日,且生长愈快需铁量愈多。,妊娠、哺乳期妇女铁需要显著增加,约24mg。,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大部肠切除,因胃酸不足或吸收面积减少,使铁吸收减少。,丢失过多,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妇女月经血过多等),失血,lml丧失铁0.5mg,故慢性失血较急性失血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13,发病机制,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贮存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铁时,铁代谢指标出现异常:,贮铁指标减低-,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减低,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升高,,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骨髓细胞内外铁均减少或消失。,缺铁性贫血,14,发病机制,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组织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影响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缺铁可引起黏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缺铁性贫血,15,含铁酶类活性下降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运动后骨骼肌中的乳酸堆积较正常人多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使患儿神经及智力发育受到影响,上皮蛋白质角化变性,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性贫血,16,IDA的临床表现,贫血的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非特异性症状并伴有体能下降,组织缺铁的表现,异食癖、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燥、易怒和淡漠,引起缺铁的基础疾病的表现,体征,缺铁性贫血,17,IDA的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无光泽、易碎裂,类似枯草,舌炎、口角炎,指甲扁平,、表面有条纹隆起、严重者呈反甲,原发病的体征,缺铁性贫血,18,扁平甲,口角炎,19,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检查血红蛋白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体积较小,并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骨髓检查:,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核分裂细胞多见。多数幼红细胞体积较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量减少,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成熟早于浆成熟,(老核幼浆)。,粒细胞、巨核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缺铁性贫血,20,21,22,实验室检查,铁代谢检查,血清铁,(SI)降低66.44 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血清铁蛋白(SF)测定12g/L,是体内主要贮备铁的指标,可作为缺铁依据,诊断符合率可达95.5,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肿瘤可升高,骨髓涂片亚铁氰化钾染色,骨髓小粒中无深兰色的铁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异常,缺铁性贫血,23,IDA的诊断的鉴别诊断,IDA的诊断应包括,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明确的病因诊断,缺铁性贫血,24,IDA病因诊断,要明确IDA的病因应进行如下的检查,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胃肠造影、胃镜、肠镜,25,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铁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增多,出现环型铁粒幼细胞。为,小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家族性溶血性贫血,靶型红细胞,,小细胞贫血,慢性炎症或感染性贫血,慢性炎症、感染和肿瘤引起铁代谢异常,,小细胞贫血,转铁蛋白缺乏,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6,IDA的鉴别诊断表,几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比较,27,防治方法,治疗原则:,去除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补充足够合成血红蛋白和贮存的铁。,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消耗过多。,病因或原发病确诊后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妇女和儿童以外的人群,,更应注意原发病的病因的查找,如积极治疗溃疡病。,缺铁性贫血,28,IDA的病因治疗,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有月经病、子宫肌瘤及多胎、多次妊娠的妇女,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也要注意铁剂的补充,对于钩虫病流行区及长期从事献血的人要加强铁的监测,一旦有缺铁及时地治疗,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注意铁的及时补充,29,防治方法,口服铁剂,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每次以,,3次d。,同时可给予维生素C100mg,3次d,促进吸收。,Hb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缺铁性贫血,30,口服铁剂治疗,优点为方便、有效、且付作用轻于注射铁剂,是治疗IDA的首选及主要方法,临床上有硫酸亚铁、葡萄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制剂,一般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反应,每日补充150200mg的铁为宜,亦有副作用,如恶心、上腹痛、便秘等,31,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德),每片含铁105mg,每日12片。,琥珀酸亚铁(速力菲),每次12片,每天三次,多糖铁复合物(力斐能),每片含铁150mg,每日12片,硫酸亚铁片,,每片含铁60mg,每天三片,32,口服铁剂的时间,口服铁剂后,一般,两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两个月,恢复,然后再口服,3-6个月,,或者口服至,SF50g/L,时停药。,33,口服铁剂治疗的反应,口服铁剂后,510天,RC开始上升,,7 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如果无RC反应,血红蛋白亦不增加可考虑如下因素:,服药量不足,吸收不良,损失铁量大于补铁量,药物含铁量不足,诊断错误,34,注射铁剂治疗,注射铁剂付作用大,应慎用,其适应证有:,口服铁剂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消化道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切除术、胃肠吻合术、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妊娠晚期,急待提高血红蛋白而分娩,失血量较多,口服无法补充者,35,注射铁剂的不良反应,注射铁剂前必须计算应补铁的剂量,局部肿痛,面色潮红、恶心、头痛、肌肉关节痛和淋巴结炎,荨麻疹、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36,注射铁剂的用法,常用的注射铁剂是,右旋糖酐铁,,每毫升含铁50mg,首剂给,2550mg,,若无过敏反应,次日开始,50100mg/次,,每周注射,2-3次,直到完成总剂量,37,IDA的预防,加强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缺铁性贫血的人应该少喝牛奶,牛奶会阻碍铁的吸收;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东西。,对于长期献血者,要进行铁的监测,及时治疗慢性出血病、慢性溶血病、慢性炎症或一些慢性系统病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措施,38,巩膜发蓝,缺铁性贫血的早期信号,铁是巩膜表层胶原组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质,缺铁后可使巩膜变薄,掩盖不了巩膜下黑蓝色的脉胳膜时,眼白就呈现出蓝色来,39,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治疗,(1)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2)适量脂肪摄入,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脂肪不可摄入过多,否则会使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及抑制造血功能。 (3)适量碳水化合物,每日400克左右。 (4)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提倡使用铁锅。 (5)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 (6)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主义等。,40,缺铁性贫血食物选择 (1)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 (2)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C片剂。 (3),忌饮茶,尤其是忌饮浓茶,因茶中鞣酸可阻止铁的吸收。,41,谢谢!,4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