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改革的历史背景 (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3029315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改革的历史背景 (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课 改革的历史背景 (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课 改革的历史背景 (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宗教改革,1.,含,义:,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1626,年,为梵蒂冈的教廷教堂,是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梵蒂冈教廷从中古时代起即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而,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杨振宁,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演变,基督教,一世纪诞生,1054,年第一次分裂,天主教,(,西派,),东正教,(,东派,),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新 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派,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有怎样的权威,?,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教权强于王权,),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教会的腐败统治障碍资本主义发展。,政治,:天主教对德意志的剥削特别严重,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一),背景,(宗教改革为何最早开始于德国?),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灵魂就能升入天堂。,(二)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1,、开始的标志:,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2,、马丁,路德的主张:,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就可获得救赎;,2.,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3.,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4.,君权高于教士甚至教皇,。,3,、评价:,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新教,内容:,过程:,宗教改革,4.,宗教改革的扩展,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材料,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林,。,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三)影响:,(,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力量,,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5.,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封建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思考探究:,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小结: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同,斗争,形式,对待宗教态度,异,范围,作用,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反封建斗争;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意大利开始;,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德国开始;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教会对人们控制逐渐减弱;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改革,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开辟新航路,为资产阶级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打碎了精神枷锁,课堂小结,资产阶级革命,1,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A,免除封建地租,B,取消什一税,C,反对出售赎罪券,D,建立适合本阶级需要的教会,2.15-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宗教内部派系斗争,B,世俗封建主与教会间争权夺利,C,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D,、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课堂练习,3,、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A.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B.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D.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4,、下列各项中,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材料一,“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摘自,“,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赫,乔,韦尔斯,(1),材料一体现了路德怎样的思想主张?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2),材料二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什么?,主张: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因信称义。,冲突: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关系: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极端权力,,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本质上是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