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气的物质组成,N,2,、O,2,、Ar,1、干洁空气 O,3,吸收紫外线,CO,2,保温作用,2、水汽成云致雨;保温作用,3、尘埃成云致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水汽和尘埃 B.氮气和氧气,C.氧气和二氧化碳 D.水汽和二氧化碳,下列关于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C大气中的氮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成份,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散逸层;热层(电离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1、对流层,(1)集中3/4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尘埃,(2)厚度纬度变化: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季节变化:夏季冬季,(3)气温下热上冷(上升100米,下降0.6),(4)对流运动显著,(5)天气和气候变化显著,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1,下列叙述中,符合图中,A,层与,C,层大气共同特点的是,A,具有显著的天气现象,B,大气吸收长波辐射而升温,C,大气对流运动显著,D,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2,减碳目标所要控制的主要气体是,A,水汽,B,CO,2,C,O,3,D,CH,4,1、防止陨星直接撞击(防弹衣),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遮阳伞),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温室效应)(保温被),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明亮的原因是,A大气的散射作用 B大气的反射作用,C大气的吸收作用 D大气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案例: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埂上放烟雾驱赶昨夜的寒气?(增强大气逆辐射),据图解析温室效应,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A表示,_,辐射,B表示,_,辐射,C表示,_,辐射。,(2)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平流层的,_,和对流层的,_,和,_,。,(3)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了,_ _ 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 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4)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_ _ _,,较短的是,_ _,。,(5)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稻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太阳,地面,大气逆,臭氧,水汽,二氧化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通过燃烧稻草产生烟气,制造人工烟幕,增强大气逆辐射,形成温室效应,达到保温的作用。,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形成过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阐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变化并解释理由,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山坡下,滑,流入谷地,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形成,山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阐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区成为凉爽郊区包围中的温暖“岛屿”。如果右图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回答,1图中aa、bb表示城郊高空的等压面,,其中气压值较低的等压面是,。,2如果有A、B两处分别位于同高度城郊高空,,那么气压较高的是,;请,画出,大气在高空AB,处水平方向的运动。,3郊区近地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作,运动。,4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有很多,试列举其中两,点,;,5上海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中的,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除上述措施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6世界气候大会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aa,A,下沉,城市绿化,哥本哈根,全球变暖,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名称及分布,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对不同地表纬度加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分布,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大气环流意义: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冬夏季盛行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联系实际评价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利弊,季风环流和行星风系,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造就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读“北半球某时段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高压中心的名称是_,低压中心的名称是_,据此判断,该图是北半球_(填季节)的等压线分布情况。,2,此时,印度半岛上的盛行风向为_,形成该风向的主要原因是,_ _,,该盛行风强盛时容易导致印度出现,灾害。,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夏季,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洪涝,3图中编号地区都处于,30N附近,但两地气候有显,著差异。所在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地区常年处于_,控制下,气候特点是,_。,亚热带季风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全年炎热干旱,4图中所在地区相比,夏季降水较多的是_(填编号),原因是_。,5右图为所在地区的年气温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地区气温变化的曲线是_(填字母),判断理由是_。,6如果某年份,图中的高低气压差值变小,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江南梅雨期变短 B南涝北旱,C长江中下游提早进入伏旱 D北涝南旱,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A,B,气温(),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足降水,A,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区全年温和,B,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_月(填“一”或“七”)。,2.D的气压中心分别是_(填“高压”或“低压”)。,3.C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4.B处季风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在其影响下,北京的气候特点是_,_。,一,低压,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根据气候图表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根据下列材料,,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材料三 气候资料表,1、材料一表示的是,(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3、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4、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三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5、在材料二E处的等压线图上画出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后的水平气流方向。,6、材料二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的影响,,理由是,。,北,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B,C,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寒流,寒流对沿途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亚洲气候复杂多样,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板块示意图”,分析回答:,(1)图中气候类型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的是,,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的是,,受副热带高压或内陆信风影响的是,。,(2)图中气候类型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的气候类型名称是,。,(3)图中处的气候类型是_,_ _,_,该地气候类型与其地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板块学说的原理来解释处地形的成因:。,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该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大板块的碰撞处,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地和青藏高原。,相同点:在成因方面:都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在特点方面:降水都集中在6、7月份。,不同点:在成因方面: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季风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除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因素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特点方面:南亚属于热带,终年高温,我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节变化明显,南亚热带季风降水更集中,6、7月份降水量远大于亚热带季风气候。,(4)图中和处同属季风气候,通过比较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可以更好地认识两地的气候。,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方面共同点是:,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方面不同点是:,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与气流运动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2、图中、两个天气系统,被称为反气旋的是_。,3、天气系统控制时多_天气。,4、图中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 ,原因是_,_。,5、图中A,B两处相比,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A,晴朗,处云层少,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A,A处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大,6、如所对应的天气系统控制亚欧大陆,则此时是北半球的_季(冬或夏)。图中、两个气压系统名称分别是:A_,_,B_,_,此季节东亚吹,风。此时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点是_。,冬,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西北,温和多雨,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1.11日至 15日该地过境的锋面是,理由:,;,2.描述12日、13日两天出现的天气现象:,;,。,3.在我国这种天气系统往往会带来,(气象灾害),这种灾害在我国,季节时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4.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是,(气压名称),从而使北半球的,_带(气压带名称)仅保留在海洋上。,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学校气象小组在12月11日至15日的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