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成本管理实务

上传人:嘀****l 文档编号:253021123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3成本管理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K3成本管理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K3成本管理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1年3月28日,K3,成本管理,概 叙,什么是成本?,生产过程是价值转移的过程,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管理,”,在,ERP,中的,“,位置,”,成本管理与其他模块的关系,什么是成本?,车间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给车间工人及车间管理人员发工资,车间机器设备折旧,车间财产物资保险费,车间职工因工外出差旅费,车间警卫消防费用,车间工人的工作服鞋帽的购置费用,A,产品,B,产品,C,产品,N,产品,付 出 的,“,代价,”,实现的,“,目的,”,价值牺牲,成本就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生产过程是价值转移的过程,车间消耗原材料、燃料动力,给车间工人及车间管理人员发工资,车间机器设备折旧,车间财产物资保险费,车间职工因工外出差旅费,车间警卫消防费用,车间工人的工作服鞋帽的购置费用,A,产品,B,产品,C,产品,N,产品,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费用,生产费用的,“,受益者,”,价值转移,说明: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转移到各产品中,,“,产品,”,是最终的,“,受益者,”,。,成本核算的任务是计算出每个,“,受益者,”,所应负担的费用,即:生产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材料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其他费用,费用分配,将要素费用中归集的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去,A,产品,B,产品,N,产品,要素费用,(起点),成本对象,(终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起点:最初,费用被归集到,“,要素费用,”,中;,终点:最后,费用被分配到,“,成本项目,”,中。,费用分配就是费用对象化的过程,费用分配的原则是:,1)谁受益,谁负担; 2)受益多少,负担多少;3)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计划管理,采购管理,车间管理,销售订单,“,成本管理,”,在,ERP,中的,“,位置,”,材料仓,采购计划,加工计划,外购入库单,产品仓,客户,产品入库单,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的任务,就是计算出,产品入库单的单价,,即:生产成本。,生产领料单,销售出库单,工资费用,成本管理与其他模块的关系,总 帐,工 资,固定资产,计 划,仓 存,成本管理,存货核算,折旧费用,投入产量,材料费用,完工数量,工资、折旧、,其它费用,自制,入库,成本,凭证,出,库,核,算,车 间,实际耗用工时,废品产量,基础资料设置,科目,部门,成本对象,成本项目、要素费用,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现金、银行存款,产成品,手工帐中,费用核算的两种“路线”,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其他费用,间接人工,间接材料,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本年利润,期间费用部门,发生的费用,销售收入,基础资料设置,科目,在手工帐中,成本核算是通过,“,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成本科目来实现的.如果废品损失对制造成本影响较大,可增设废品损失科目。在手工帐中,成本类科目通常设置如下:,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 车间 - 产品 - 成本项目,-辅助生产成本 - 车间 - 产品 - 成本项目,制造费用,-,车间 - 费用项目,废品损失,-,车间 - 产品 - 成本项目,如果使用了,K3,成本管理,会计科目不需要设置的这么复杂,因为生产成本以及制造发费用的详细信息在,K3,成本管理中已全部提供。,基础资料设置,科目,核算项目,基本生产成本,部门,成本对象,成本项目,部门,要素费用,部门,要素费用,部门,成本对象,成本项目,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废品损失,总帐科目,成本类科目的,设置,要考虑成本系统向总帐系统传递凭证。,资本性,购买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支 出,建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本 非车间,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月 发生的,用于管理、组织生产的费用,全 费 用,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部,费 直接费用:,用收益性 车 间,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工资,支 出 发生的 间接费用,:,费 用,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费用的划分,说明:只有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才计入生产成本,基础资料设置,部门,成本核算类型,1)基本生产部门,基本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计入基本生产成本。,2)辅助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最终也转入基本生产成本。,3)期间费用部门,期间费用部门发生的费用不计入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基础资料设置,物料,物料属性,只有属性为,“,自制,”,或,“,配置,”,的物料才能作为成本对象。,配置类物料是一种,“,可以进行配置的自制件,”,。,计价方法:,如果物料的计价方法是,“,分批认定法,”,,那么此物料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是,“,分批法,”,。,使用分批认定法,会增大日常核算工作量。因为在出库和入库时,必须指定批号, 物料每新增一个批次,都要在成本系统中手工新增一个批次成本对象。,概念-成本对象/劳务/要素费用/成本项目,成本对象,成本对象就是成本计算的对象,按成本计算方法可分为以四种:产品品种、生产批次、生产步骤、产品类别。,劳务,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服务的生产部门,“劳务”是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例如:供电、供水、运输、维修、模具等。,要素费用,“要素费用”是对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的分类,要素费用的作用是用于费用的归集。,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是,“,费用,”,的类别,是对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划分,用于反映成本对象的费用构成。,在手工帐中,成本项目是生产成本科目的最明细科目。在,K3,中成本项目是核算项目。,影响成本计算方法的因素1:生产组织方式,单件,产量,单位产品价值,小批,大批,大量,ETO,MTO,ATO,MTS,(生产计划环境),(生产组织方式),造船,精仪仪器,电子挂钟,面粉,(生产组织方式企业实例),大量、大批生产:品种法,小批、单件生产:分批法(订单法),影响成本计算方法的因素2:生产工艺过程,工业生产按生产工艺过程的划分,分为“流程型”和“离散型”。,流程型(连续型),生产工艺过程是一系列连续加工步骤构成。车间或工序之间是“串联”的关系,半成品不做出入库处理,自动化生产水平较高。,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直接成本份额较大。,例:白兰地生产工艺过程,葡 萄(原材料)=检 验=破 碎=压 榨 =发 酵=分 离(去粗质酒,脚)=蒸 馏=,调 配=陈 酿=冷 冻=封 装=成 品(白兰地),离散型(装配型),例如机械制造,其工业过程由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间接成本所占比例要高于流程型生产模式。,成本计算方法:产品品种多,使用品种法。,产品品种少,使用分步法或分批法,。,基础资料设置,成本对象,“,品种法,”,与,“,分步法,”,成本对象,在基础资料中新增加一个物料,如果物料满足如下条件,:,1)属性为自制或配置类;,2)计价方法不为分批认定法;,则系统会自动增加一个与之对应的品种法成本对象。该成本对象可能是品种法成本对象,也可能是分步法成本对象。在进行成本计算时,系统通过判断领料关系来识别该成本对象属于品种法还是分步法。,例如:有两个品种法成本对象,A,和,B,A,领用的所有物料中不存在自制物料,则,A,是品种法;,B,领用的物料中存在自制物料,则,B,是分步法。,说明:品种法与分步法的成本对象是系统自动增加的,用户不能手工添加。,基础资料设置,成本对象,“,分批法,”,成本对象,新增一物料,如果该物料满足如下条件:,1) 属性为自制或配置类;,2) 计价方法为分批认定法.,则用户可以在“基础资料=核算项目=成本对象”中手工添加该物料的分批法成本对象。一个自制物料可以拥有多个批次成本对象。,“,分类法,”,成本对象,可选多个自制物料作为一个类别成本对象,对应的明细产品必为两个以上,需录入各明细产品的系数,需指定标准产品,标准产品的系数为1,标准产品只能选一个。本系统控制:已被定义为一种分类成本对象的产品,将被禁用,不能作为品种法成本对象,也不能做为另一类别成本对象的对应产品。,基础资料设置,劳务、成本项目、要素费用,劳务,k3,中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只能提供一种劳务;,可以做出入库的劳务通常已被定义成物料,不能再定义为劳务。对应的车间也必须设置为基本生产车间,如:模具,。,成本项目/要素费用,只有标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的成本项目,才计算该成本项目下的明细材料耗用成本,包括明细材料成本的数量和金额明细。,新增,“,成本项目,”,和,“,要素费用,”,的原则:系统预置的成本项目和要素费用通常已经够用了,用户新增项目的原则是:该项目费用占生产费用较大比重。,系统参数设置,对半成品进行还原,约当系数设到成本项目,“,计划成本法,”,计价的材料耗用单价取值,系统参数-对半成品进行还原,对半成品进行还原,对于有多道生产工序的产品,为真实反映最终产品的费用构成情况,可使用成本还原功能。,在系统参数中选折了,“,对半成品进行还原,”,选项,则:,1),基础资料,“,成本对象,”,属性页中,“,成本还原系数,”,功能可见。,2)在成本计算时,系统自动对半成品进行还原;,3)提供成本还原报表。,系统参数-成本还原,例:成本还原,半成品,A,是产成品,X,的子项;,产成品,X,的制造成本为300元,按成本项目反映如下:,直接材料:50 ;直接人工:100;制造费用:100;,半成品,A,的成本为50元,按成本项目反映如下:,直接材料:30 ;直接人工:10;制造费用:10;,如果不选折成本还原,在成本报表中,X,的显示如下:,直接材料:50 ;直接人工:100;制造费用:100;,如果选折了成本还原选项,在成本报表中,X,的显示如下:,直接材料:30 ;直接人工:110;制造费用:110.,系统参数设置,约当系数设到成本项目,例:约当系数设到“成本对象-成本项目”,某自制件本期共负担费用90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30元,制造费用30元。完工入库的产成品数量为1个,另有1个在产品月末仍在车间进行生产。在产品的原材料的投入程度为0.5,人工的投入程度为0.2,其他费用的投入程度为0.2。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期初余额录入,生产成本科目借、贷、余三栏含义,期初余额 :期初在产品所占用的成本,借方发生额:本期发生生产费用,贷方发生额:本期完工入库产品的入库成本,期末余额的:期末在产品所占用的成本,K3,成本系统初始数据录入录入的是什么数?,生产成本科目期初余额,即上期期末在产品占用的成本。,初始余额录入界面各项目含义,期初在产品产量:,生产成本科目期初结存数量,本年累计完工产量:,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累计数量,材料明细:,双击材料明细,可录入直接材料的明细耗用。只有,标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的成本项目可以进行明细材,料成本的录入.,期初在产品成本:,生产成本科目期初结存金额。,本年累计发生费用:,生产成本科目借方本年累计。,本年累计完工成本:,生产成本科目贷方本年累计。,K,3,中费用的归集,费用录入就是费用归集的过程,生产费用按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基础资料-要素费用,】,与,【,费用录入功能,】,的对应关系如下:,材料费用录入,材料费用录入就是录入生产领料单,在录入生产领料单时,在单据头上可以指定该此领料对应的,“,成本对象,”,。按,F7,弹出列表,可以分为三类:,1)具体的某个成本对象;,比如此领料完全用于生产某个单独的产品,则此领料单的价值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全部计入该产品的成本,,2)共耗费用;,比如此领料用于生产多个产品,则此领料单的价值属于共耗材料费用,须分配计入各个产品的成本。,3),转入制造费用,比如车间工人领用维修工具,用于生产但未构成产品的实体也未直接有助于产品的形成,属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什么们是分配标准?,系统预置的分配标准,分配标准,“,定额材料,”,实例,分配标准只是一个“比例”的问题,自定义分配标准,自定义分配标准-注意事项,在产品分配标准设置,约当产量法,什么们是分配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共耗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产品的成本,须在多个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而分配标准就是分配共耗费用的分配方法。,例:共耗材料按完工产量分配,一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都耗用,X,物料。,本期一车间领用,X,物料 1个,金额 100 元。,本期一车间,A,产品完工5个,,B,产品完工 15 个。,计算公式:,分配率 = 材料费用总额 / 各种产品产量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成本 = 分配率 * 该产品的产量,费用分配如下:,分配率= 100/(5+15)=5,A,产品应负担的成本= 5*5= 25 (元),B,产品应负担的成本= 15*5=75 (元),系统预置的分配标准,定额材料,用于分配共耗材料费用,是复合分配标准.,计算公式:定额材料 = 投入产量*材料定额,实际完工产量,用于分配共耗材料费用,分配的结果没有,“,定额材料,”,准确。,实际总工时,可用于分配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约当产量,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是复合分配标准,,计算公式:约当产量 = 约当系数 * 期末在产品产量.,分配标准 -,“,定额材料,”,实例,例:共耗材料按,“,材料定额,”,分配,一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都耗用,X,物料。,在,BOM,定义中,一个,A,产品消耗1个,X,,一个,B,产品消耗0.2个,X。,本期一车间领用,X,物料 1个,金额 100 元。,本期一车间,A,产品投产1个,,B,产品投产5 个。,费用分配过程如下:,计算公式:,分配率 = 材料费用总额 / 各种产品,“,定额材料,”,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成本 = 分配率 * 该产品的,“,定额材料,”,分配率= 100/(1*1+5*0.2)=50,A,产品应负担的成本= 50 * (1 * 1)= 50 (元),B,产品应负担的成本= 50 * (5 * 0.2)=50 (元),分配标准只是一个“比例”的问题,按完工产量分配,按“投入产量*材料定额”分配,自定义分配标准,只有在产品的分配标准才需设到成本项目,当选择,复合标准,选项时:,系数设到成本项目,选项为灰,系统根据公式定义的结果判断该标准是否计算到成本项目,并在保存该标准时自动为该选项打勾或不打勾。,复合选项:是指通过加、减、乘、除、括号四则运算定义分配标准。,公式检查,复合分配标准公式中,只能有一个项目设到成本项目。,分配标准在保存时,若有一个单元设到成本项目,则该复合分配标准必为设到成本项目的分配标准,并自动打上标记。,自定义分配标准-注意事项,我已经新增加了一个复合标准,为什么在分配标准设置中看不到?,1)一个分配标准一旦涉及到,“,材料定额,”,,那么,此分配标准只能用于材料费用的分配。,2)一个分配标准一旦涉及到,“,约当系数,”,,那么,此分配标准只能用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在产品分配标准设置,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期末没有在产品或期末在产品数量少、价值小的情况。,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即以为年初期初在产品成本作为各个期间的期末在产品成本,再倒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期间的期末在产品数量稳定的企业。,按完工产品计算,即在产品约当系数为1,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按产品分配费用。适用于期末在产品完工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在产品分配标准设置,只计算原材料费用,对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在产品约当系数为1,其他成本项目的约当系数为零。适用于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比重比较大的企业。,按约当产量计算,通过约当系数计算出在产品的折合为产成品的完工产量,在按产量进行费用分配。这种计算方法最准确。,按自定义固定数值,设置固定的数值作为期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每期期末在产品价值相对稳定的企业。,*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法是一种仅用于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分配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约当产量 = 约当系数 * 期末在产品产量,约当系数就是完工程度,应该=0;,3)某产品在某车间的总完工数量=0;,4)成本计算之前,自制入库单不能做凭证;,5)成本期间与核算期间一致;,6)辅助生产部门有费用发生就必须提供劳务;,7)自制品必须有对应的成本对象;,8)所有的费用单据都必须分配;,9)领料嵌套检查。,向导式成本计算,成本计算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费用分配:,材料费用:只分配材料数量,不分配金额。,其他费用:分配金额到各个成本对象。,成本计算,分步法成本对象成本的逐级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分配;,计算分类法成本对象下的明细产品成本;,半成品还原,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辅助生产的,“,产品,”,成本是如何计算的?,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 辅助生产,“,完工产量,”,其中,“,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就是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领料、工资、折旧等费用;,辅助生产,“,完工产量,”,来自于,成本项目的确认,在,K3,成本系统中,有三个地方可以指定成本项目:,1)核算项目:,“,要素费用,”,对应的 成本项目;,2)核算项目:,“,劳 务,”,对应的 成本项目;,3)费用录入:,“,费用单据,”,对应的 成本项目;,K3,成本系统成本项目确认规则如下:,1)辅助生产车间发生费用计入,“,劳务,”,对应的 成本项目;,2)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a、,费用单据所指定的成本对象为,“,转入制造费用,”,则该笔费用一定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无论其他地方如何设置。,b、,费用单据所指定的成本对象不为,“,转入制造费用,”,材料费用:取要素费用中材料费用要素对应的成本项目;,非材料费用:首先取费用单据指定的成本项目,如果费用单据未指定成本项目,取要素费用对应的成本项目。,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单(汇总显示),材料成本明细表,成本计算单(分页显示),连查,连查,连查,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在,K3,中的实现,这三种计算方法都是品种法的延伸,区别在于成本对象的设置方法不同,在费用分配过程中,无论是品种法成本对象、批次成本对象、分步法成本对象、分类法成本对象都是“平等”的,处理方法相同。,分批法,1)增加自制类或配制类物料,计价方法选折分批认定法;,2)在“基础资料=核算项目=成本对象”功能中手工增加批次法成本对象;,3)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系统对批次法成本对象处理与品种法相同。,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在,K3,中的实现,分步法,每个生产步骤的完工状态的物料都必须在,K3,总作为一个独立的物料主文件存在。,比如:原材料,A,投入生产,经过铸造、打磨、喷漆三个生产步骤生产出产品,D。,那么,必须将三个步骤完工状态的物料设置为自制半成品,即:,铸造完毕的物料:,B,打磨完毕的物料:,C,喷漆完毕的物料,: D,(,最终产品,),则产品,D,的生产过程:,A,(,原材料),=,B=C=D,(,产成品),K3,成本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计算,A,的发出成本(材料出库核算),将,A,的成本计入,B,,加上,B,负担的人工、折旧及其他费用,得到,B,的生产成本。,第二步:,计算,B,的发出成本,将,B,的发出成本加上,C,负担的人工、折旧及其他费用得到,C,的生产成本。,第三步:,同上,计算出,D,的生产成本。,最终,计算出了,B、C、D,的成本,也就是计算出,D,的各个步骤的成本。,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在,K3,中的实现,分类法,1)定义分类法成本对象,可选多个自制物料作为一个类别成本对象。,2)成本计算,分类法成本对象与品种法处理方式相同。,3)报表,查看成本计算单(分页),可以查询分类成本对象成本。,鼠标双击,可以查看到分类成本对象下各个明细产品的成本。,废品处理,废品的确认,废品的分类,废品损失的计算,废品损失的总分类核算,已入库、已销售废品处理,废品确认、分类,废品的确认,由于,“,生产原因,”,而造成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的自制件。,产品入库是合格品,后因仓库保管不善、或销售过程运输装卸不当或者其他原因而发生的变质、损坏,不包括在废品之内。,质量不合格,但可以行降级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称为次品。不包含在废品之内。,废品的分类,可修复废品,:技术上可以修复,而且所需修复费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废品,可修复废品一般经过修复,即可成为合格产品;,不可修复废品,:在技术上已不可能修复,或者虽然技术上可以修复,但所需费用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废品,。,废品损失的计算,可修复废品的损失=,修复费用,(超过合格品正常成本的多耗损失 ),- 责任人赔偿款,不可修复废品的损失=,废品已耗的实际成本,(报废损失),- 回收材料,(废料),的价值,- 责任人赔偿款,“,废品损失,”,只能被本期的、已完工的、同类的合格品所负担。,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不可修复废品已耗实际成本,可修复废品的责任人赔偿金额,不可修复废品,责任人赔偿金额,不可修复废品,残料回收金额,净损失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废品损失,借,贷,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总分类核算,已入库、已销售废品处理,对于已入库的废品,处理方式如下:,1)做红字产品入库单,对应凭证:,借:基本生产成本,贷:产成品,2)成本系统中录入废品产量。,3)然后按本期在车间发现的废品进行处理。,对销售后发现的废品,,处理方式如下:,1)作为销售退回处理,则冲销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成本,,做如下分录:,借:产品销售收入,贷:银行存款,借:产成品,贷:产品销售成本,2),然后按入库后发现的废品进行处理。,谢谢!,演讲完毕,谢谢观看!,内容总结,K3成本管理。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最终也转入基本生产成本。配置类物料是一种“可以进行配置的自制件”。在手工帐中,成本项目是生产成本科目的最明细科目。 离散型(装配型)。例如:有两个品种法成本对象A和B。可以做出入库的劳务通常已被定义成物料,不能再定义为劳务。期初在产品产量: 生产成本科目期初结存数量。本年累计完工产量: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累计数量。期初在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科目期初结存金额。我已经新增加了一个复合标准,为什么在分配标准设置中看不到。录入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产量,指定劳务受益部门。1)有费用,就必须有投产。有投产,就必须有完工(或在产品)。3)某产品在某车间的总完工数量=0。5)成本期间与核算期间一致。1)增加自制类或配制类物料,计价方法选折分批认定法。3)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系统对批次法成本对象处理与品种法相同。 已入库、已销售废品处理。已入库、已销售废品处理。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