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评价.韧哥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3010036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韧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韧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韧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土地整治潜力分析,16,级土地资源管理 张 韧,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文献综述,(1)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分析,目前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对土地整治的研究中,还没有对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专门评价,但可从土地整治项目选择的范围、批准立项时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德国在乡村土地整理时选择整理区考虑的条件有: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阻碍生产顺利实施的因素,诸如农田形状破碎、道路通行不便、水利设施不全、开发水平不足等。整理项目在批准是否立项时主要参考了实施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当地土地整理局的处理能力、其它部门对土地整理的影响以及经费支持的可能性,在确定土地整理范围界线的同时,要求整理区域存在和外界连接的交通条件与水利条件。,我国台湾地区在进行农地重划时,确定重划区的参评因素包括农地邻路状况、灌溉排水条件、细小丘块、弯曲的田梗、细小分散的农家耕地和农地产权状况等。台湾地区的农地重划项目主要考虑当前的农地利用状态,并要获得重划区内 2/3 以上土地所有权人的同意。,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目前国内专门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还不多,我国大陆地区在进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多采用以整理后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作为整理潜力,这种方法可以针对某一土地整理项目、某一乡镇、县、市、省甚至国家土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有:张正峰等对国内外耕地整理潜力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与评价方法进行初步探讨;黄中华等将多因素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应用于湖北省保康县重阳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实践;朱蕾等利用GIS技术研究浙江省仙居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何书金对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进行实践研究;罗士军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以长沙市为例的现实潜力的测算;张丽琴等对于土地整理潜力定级标准的探讨;,可以看出,GIS等先进技术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对耕地整理潜力的认识不仅包括可增加耕地数量潜力,还包括耕地质量提高的潜力,开始探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但大多数研究多局限于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等单项潜力评价,对于开发潜力、复垦潜力探讨的较少,对于土地整理的认识不同,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统一。,综上所述,我国的土地整治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土地整治实践;宏观性与项目性的土地整理研究较多,区域与中观层面的土地整理研究不足;土地整理目标较为单一,较多的追求补充耕地,缺乏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目标的实现。,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面,我国大陆地区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衡量标准与完备的评价系统,采用的评价方法也过于简单,主要表现在:往往以整理后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或者增加生产力作为唯一标准,没有考虑到土地整理在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潜力;目前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缺少整理潜力在评价区域内部空间上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手段往往采用典型样点调查法,将样点数据用于整个区域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土地整理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不便于更新,评价技术的创新较少;对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的研究不够,缺乏对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变化的影响分析,以及对土地整治中土地质量的指标研究。,土地整治分类,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整治的数量潜力大小,土地整治的质量潜力大小,土地整治综合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农用地整治是指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其潜力来源主要指整理区域中的田间道路、林网、沟渠、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本研究采用耕地标准系数法,(1)确定待整理农用地面积,(2)确定耕地标准系数,*,耕地图斑面积与耕地图斑,地类,面积,这里的,耕地图斑面积是指已扣除其它线状地物,,但还含有田坎的面积。,耕地图斑地类面积是指已扣除其它线状物和田坎及其他应扣除面积后的耕地净面积。,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耕地面积,是未扣出田坎面积。,(1)确定待整理农用地面积,待整理耕地面积以县各乡(镇)级 现耕地面积减去规划期内各项建设占用的耕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耕地面积确定。对于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辅助生产用地基本上都分布在耕地区内,直接依据 2010年底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得;本研究确定零星地类主要为零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单片面积小于 2hm,2,)和损毁地(单片面积小于 1hm,2,),,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属性库,采用图斑筛选法,,从全县各乡(镇)未利用地图斑(包括内陆滩涂及其它草地)中筛选出图斑面积小于 2hm,2,的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从损毁工矿废弃地中筛选出图斑面积小于 1hm,2,,从废弃坑塘中筛选出图斑面积小于 2hm,2,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汇总后得出全县各乡(镇)零星地类的面积。,(2)确定耕地标准系数,耕地标准系数是指单位耕地面积中净耕地(除去田坎、渠道、农村道路等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后的耕地)面积的比例,在耕地整治潜力研究中它是待整治耕地经过整治后所能达到的一个标准耕地或者说理想耕地状态,是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农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1一S,辅,S (式,1,),式中,,为待整理区耕地标准系数,,S,辅,为待整理区标准辅助设施用地(沟渠、田坎、农村道路、零星未利用地面积之和),S为待整理区总面积。,通过典型项目的调查,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中农村道路(以生产路为主)、沟渠、田坎三项辅助生产用地合计占待整理区总面积的比例在4%-6%(零星地类占待整理区的面积比例在0.2%-0.6%,辅助生产用地与零星地类合计占待整理耕地区的面积比例在4.2%-6.6%)。最终确定安福县农村道路、沟渠、田坎三项辅助生产用地的标准系数为5%。,所以:,S,辅,=5%S,。,根据各乡镇待整理耕地面积、辅助生产设施用地和零星地类占地比例、耕地标准系数,计算全县各乡(镇)非耕地系数D,i,和新增耕地潜力系数,i,。,公式如下:,DiS,辅,S,待,(区别于,S,辅,S)(式,2,),新增耕地系数,i,=D,i,(,1-,)式中,S,辅,为某乡镇待整理耕地区域内的辅助生产设施用地、零星地类面积之和,S,待,为某乡镇待整理农用地面积。,根据式,1,式,2.,推导:,i,=D,i,(,1-,),=,S,辅,S,待,(,1-,(1一S,辅,S),=,S,辅,S,待,S,辅,S,S,辅,/S,辅助用地生产系数确定为,5%,i,=,非耕地系数,5%,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内涵,农村居民点整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无序状态,对其空间结构和布局实施整治、改造等土地工程,并配合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完善,以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土地利用工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是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通过拆村并点、内部挖潜和加以改造再利用,可能增加有效耕地及其农用地面积、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率、实现土地增值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能力。,一般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它依据居民点用地现状和规划期末居民点用地的差值,来估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腾退潜力。这种潜力是理论潜力,没有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腾退潜力实现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综合评价指标,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测算流程,计算每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S,i,),并测算新增耕地潜力,增加耕地系数按,90%,计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测算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参照值为,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通过适当降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得到的整治潜力大小。测算公式如下:,式中:,Si,表示在某一参照标准下镇域建设用地整治潜力;,S0,表示各乡镇,2010,年末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Bi,表示,i,乡镇规划人均用地标准;,P0,表示,2010,年末各乡镇农业人口。,综合修正情况:如近几年移民政策好人口流出难以预测,乡内开办很多工厂企业推动的人口回流,乡镇内住商品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宜耕未利用开发土地潜力评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活动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河流水面及湖泊水面的开发应严格禁止,安福县宜耕后备土地类型以残次林、废弃园地、废弃坑塘、内陆滩涂、沙地、裸地为主。,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测算方法,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测算,根据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来源,依据典型项目计算得到的新增耕地率为94%。,根据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的面积及其新增耕地系数,即可测算出各行政村宜耕后备土地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县域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面积;,i,行政村宜耕后备土地的新增耕地系数(%);,S,i,行政村待开发宜耕后备土地面积。,低丘缓坡整治开发潜力,(,新型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选择土地资源调查的单个低丘缓坡地块图斑作为评价单元。,低丘缓坡开发能够为土地资源紧张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在于综合评定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的适宜类型及其程度。,根据各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和山地丘陵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选取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指标为参评因子,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进行宜建的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整治潜力,(一)土地复垦潜力来源,土地复垦潜力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五大部分:一是地下采矿、生产建设挖空后的地表塌陷土地废弃而形成的复垦潜力;二是固体废弃物压占土地形成的潜力,包括城市垃圾、矸石山、废石、废渣、尾矿、粉煤灰等;三是因露天采矿、挖沙取土、烧制砖瓦、工程建设等形成的挖损地;四是由于各种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损毁地废弃而形成的复垦潜力;五是其他可复垦的废弃地形成的复垦潜力,是指除以上四类之外的废弃地。,以安福县为例,安福县土地复垦潜力来源主要为废弃的砖瓦窑和少部分煤矿。,(二)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1.确定评价单元,按照评价单元内部特征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并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对安福县待复垦土地的实地调查,立足优先复垦为耕地、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复垦指导方针,遵循主导性、稳定性和可度量性原则,选取地面坡度、积水深度、挖掘深度、地下水位、覆土来源保障程度、灌溉水源保障程度6个指标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待复垦土地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表,评价指标,宜耕标准,地面坡度(度),25,积水深度(米),10,挖掘深度(米),1,覆土来源保障程度,良好,灌溉水源保障程度,良好,(三)土地复垦潜力测算,根据待复垦废弃土地面积以及新增耕地率,测算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为区域行政村个数),式中:区域废弃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行政村待复垦废弃土地的新增耕地率(%);,行政村待复垦废弃土地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是以补充耕地为主要目的,而且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特别是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复垦等来讲)新增耕地系数较小。在当然在实际的开展中多少都会有新增耕地的。是否算入补充耕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类型可以完成补充耕地任务时,可以不算。,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其他土地整治类型,耕地质量提高潜力评价,分等因素分级计分规则表,权重指标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并结合研究区域的特殊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评价,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