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上次课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型,典型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简介,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是网络技术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本章将从层次、服务与 协议的基本概念出发,对,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与参考模型,以及网络协议标准化与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进行介绍,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学习要求,:,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与主要协议。,了解:,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了解:网络协议标准组织,,RFC,文档、,Internet,草案与,Internet,协议标准的制定过程,。,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互联的结点组成的,结点之间需要不断地交换数据与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都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一个协议就是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地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2.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的概念,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表示做什么,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表示要怎么做,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表示什么时候做,哲学家-翻译-秘书结构,社会上存在的邮政系统,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四个重要的概念,协议(,protocol),层次(,layer),接口(,interface),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协议,协议,(protocol),是一种通信规约,。,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中大量计算机之间要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必须制定一系列的通信协议。,层次(,layer),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将总体要实现的很多功能分配在不同层次中;,对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服务及服务要求都有明确规定;,不同的系统分成相同的层次;,不同系统的最低层之间存在着“物理”通信;,不同系统的对等层次之间存在着“虚拟”通信;,对不同系统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有明确的通信规定;,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时,并不需要知道低层服务的具体实现方法。,接口(,interface),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同一个结点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低层向高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只要接口条件不变、低层功能不变,低层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与技术的变化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整套复杂的协议集;,网络协议是按层次结构来组织;,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精确的定义。,网络协议对计算机网络不可缺少,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整套复杂的协议集。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模型。,一个5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的区别,服务和协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服务,是各层向它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协议,是定义同层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一组规则。,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层次结构研究方法的优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并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例如由于技术的进步促进实现技术的变化,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另外,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 需要时,甚至可将这层取消。,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易于实现和维护。,因为整个的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易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 使得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变得容易控制。,有利于促进标准化。,这主要是因为每层的功能与所提供的服务已有精确的说明。,2.2,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提出的背景,1974年,,IBM,公司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SNA);,许多公司纷纷提出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都采用了分层技术,但层次的划分、功能的分配与采用的技术术语均不相同,.,需要研究和制定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很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CCITT,),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CCITT,与,ISO,的工作领域不同:,CCITT,主要考虑通信标准的制定;,ISO,主要考虑信息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的提出,1974年,,ISO,发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准,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也就是,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OSI,框架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联性(,interconnection),、,互操作性(,interoperation),与应用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OSI,参考模型的概念,在,OSI,中的“,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同样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OSI,标准中,采用的是三级抽象:,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服务定义(,service definition),协议说明(,protocol specifications),体系结构,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服务;,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炼地概括与描述。,服务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低层的服务是通过接口向上一层提供的;,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无关;,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具体实现的。,协议说明,OSI,标准中的各种协议明确地定义了:,应该发送什么样的控制信息;,如何解释这个控制信息。,协议的规程说明具有最严格的约束。,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在,OSI,的范围内,只有各种的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而各种产品只有和,OSI,的协议相一致时才能互联;,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OSI,参考模型划分为,7层,,划分的主要原则:,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将信息从一层传送到下一层是通过,命令方式实现,的,这里的命令称为原语,(primitive),。被传送的信息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在,PDU,进入下层之前,会在,PDU,中加入新的控制信息,这种控制信息称为,协议控制信息,(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PCI),。接下来,会在,PDU,中加入发送给下层的指令,这些指令称为,接口控制信息,(interface control information,,,ICl,),。,PDU,、,PCI,与,ICI,共同组成了,接口数据单元,(interface data unit,,,IDU),。下层接收到,IDU,后,就会从,IDU,中去掉,ICI,,这时的数据包被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随着,SDU,一层层向下传送,每一层都要加入自己的信息。,OSI,参考模型的结构,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包。,网络层(,network layer),的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packet)。,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的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报文(,message)。,会话层(,session layer),的主要功能,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管理数据的交换。,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的主要功能,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的主要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1,什么是,OSI,环境,OSI,参考模型描述的范围包括联网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连接结点的物理传输介质不包括在,OSI,环境内。,计算机,A,和计算机,B,在连入计算机网络前,不需要有实现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如果希望连人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增加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大部分可以由硬件方式来实现,而高层基本上是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的。,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环境,(OSI Environment, OSIE),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进程,A,与进程,B,分别处于计算机,A,与计算机,B,的本地系统环境中,即处于,OSI,环境之外。,进程,A,首先要通过本地的计算机系统来调用实现应用层功能的软件模块,应用层模块将计算机,A,的通信请求传送到表示层;,表示层再向会话层传送,直至物理层。物理层通过连接计算机,A,与通信控制处理机,(,CCPa,),的传输介质,将数据传送到,CCPa,。,CCPa,的物理层接收到计算机,A,传送的数据后,通过数据链路层检查是否存在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的话,,CCPa,通过它的网络层来确定下面应该把数据传送到哪一个,CCP,,如果通过路径选择算法,确定下一个结点是,CCPb,时,则,CCPa,就将数据传送到,CCPb,。,CCPb,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B,。计算机,B,将接收到的数据,从物理层逐层向高层传送,直至计算机,B,的应用层。应用层再将数据传送给计算机,B,的进程,B,。,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包括以下几步。,(1),当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2),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3),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报文,(message),。,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4),传输层的报文传送到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 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就构成了网络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分组,(packet),。,(5),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它被称为帧,(frame),。,(6),数据链路层的帧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计算机,B,时,再从物理层依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进程,A,的数据送给计算机,B,的进程,B,。,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尽管应用进程,A,的数据在,OSI,环境中经过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送到另一台汁算机的应用进程,B,,但对于每台计算机的应用进程来说,,OSI,环境中数据流的复杂处理过程是透明的。应用进程,A,的数据好像是;直接”传送给应用进程,B,,这就是开放系统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最本质的作用。,OSI,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程,Packet,Message,Frame,长度有限制,分割,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1,通信服务类型,:,在网络体系结构中讨论的服务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对网络中数据传输所提供的服务;,整个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通信子网的服务,是指通信子网对主机间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所提供的保证机制,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Connect-Oriented service,无连接服务,Connectless,service,理解网络服务需要注意的问题,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对实现服务的传输可靠性与协议复杂性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主机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和效率的不同,设计者,可以选择,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的类型,;,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与传输层都会涉及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的问题。,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三个过程;,面向连接服务,的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可以不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服务的传输连接,类似一个通信管道,,发送者在一端放入数据,接收者从另一端取出数据,;,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是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无连接服务,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地址,各分组在系统中是独立传送,的,;,无连接服务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三个过程,;,数据分组传输过程中,目的结点,接收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无连接服务的,可靠性不好,但是协议相对简单,通信效率较高,。,确认和重传机制,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确认,是指数据分组的接收结点在正确地接收到每个分组后,要求向发送结点,发回,接收分组的,确认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发送结点没有接收到接收结点的确认信息,就认为该数据分组发送失败,发送结点,重新发送,该数据分组;,确认和重传机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它需要制定较为复杂的确认和重传协议,并且需要增加网络额外的通信负荷,占用网络带宽。,服务类型与服务质量,通信协议四种类型:,面向连接与确认服务;,面向连接与不确认服务;,无连接与确认服务;,无连接与不确认服务。,效率和可靠性是统一在服务中的一对矛盾;,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决定选择不同的服务类型。,2.3,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现代,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是以,TCP/IP,协议为核心,被公认为当前的工业标准;,在,TCP/IP,协议研究时,并没有提出参考模型;,1974年,Kahn,和,Cerf,定义了最早的,TCP/IP,参考模型;,TCP/IP,协议一共出现了6个版本,后3个版本是,版本4、版本5与版本6;,目前使用的是版本4,它的网络层,IP,协议一般记作,IPv4;,版本6的网络层,IP,协议一般记作,IPv6(,或,IPng, IP next generation)。IPv6,被称为下一代的,IP,协议。,IPv6,在地址空间、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与实时语音、视频数据传输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进。,TCP/IP,协议创始人荣获2004年度图灵奖,TCP/IP,协议的特点,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4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互联网络层(,internet layer),主机-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TCP,IP,参考模型的应用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相对应;,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相对应;,TCP,IP,参考模型的互联网络层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相对应;,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在,TCP,IP,参考模型中,对,OSI,参考模型的表示层、会话层没有对应的协议。,主机-网络层,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议,如局域网的,Ethernet、,令牌网、分组交换网的,X.25、,帧中继、,ATM,等;,当一种物理网被用作传送,IP,数据包的通道时,就可以认为是这一层的内容;,充分体现出,TCP/IP,协议的兼容性与适应性,它也为,TCP/I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互联网络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网络层的无连接网络服务;,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处理接收的数据报;,处理互联的路由选择、流控与拥塞问题;,TCP/IP,参考模型中网络层协议是,IP(Internet,Protocol),协议。,互联网络层,在,TCP,IP,参考模型中,互联网络层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它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网络层的无连接网络服务。,互联网络层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以在一个网上,也可以在不同的网上。,TCP,IP,参考模型中网络层,协议是,IP,(Internet Protoc01),协议。,I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的协议,它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服务,,IP,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是,IP,分组,。,互联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在收到分组发送请求之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发送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送到相应的网络输出线。,处理接收的数据报,。在接收到其他主机发送的数据报之后,检查目的地址,如需要转发,则选择发送路径,转发出去;如目的地址为本结点,IP,地址,则除去报头,将分组交送传输层处理。,处理互联的路径、流控与拥塞问题,。,传输层,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它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通信,。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互联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连接。从这点上来说,,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功能是相似的,传输层定义了以下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允许将一台主机的字节流,(byte stream),无差错的传送到目的主机。,TCP,协议将应用层的字节流分成多个字节段,(byte,segment),,然后将一个个的字节段传送到互联网络层,发送到目的主机。当互联网络层将接收到的字节段传送给传输层时,传输层再将多个字节段还原成字节流传送到应用层。,TCP,协议同时要完成流量控制功能,,协调收发双方的发送与接收速度,达到正确传输的目的。,传输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它主要用于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完成。,应用层,在,TCP,IP,参考模型中,应用层是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应用层包括了所有的高层协议,并且总是不断有新的协议加入。,应用层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送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TCP/IP,参考模型中的协议与网络,2.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共同之处,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基于独立的协议栈;,在传输层中定义了相似的功能。,差别之处,层次的划分,使用的协议,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OSI,是8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的主流,但却未能流行;,OSI,网络体系结构的核心和贡献:,分层模型,服务、接口、协议,Andrew S.,Tanenbaum,在,“,Computer,Networks,”,第三版中评价,OSI:,Bad timing(too late),Bad technology(both the model and the protocol are flawed),Bad implementations(huge,unwieldy,and slow),Bad politics(government and organizations bureaucrats),OSI,协议,造成,OSI,协议不能流行的原因之一是模型与协议自身的缺陷。大多数人都认为,OSI,参考模型的层次数量与内容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会话层在大多数应用中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OSI,参考模型对“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将它实现起来是困难的,。同时,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必然要,降低系统效率,。虚拟终端协议最初安排在表示层,现在安排在应用层。关于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OSI,协议,有人批评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很多选择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很多“原语”在软件的高级语言中实现起来是容易的,但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尽管,OSI,参考模型与协议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至今仍然有不少组织对它感兴趣,尤其是欧洲的通信管理部门。,两头大象的启示,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他非,TCP/IP,协议族;,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2.5 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网络协议标准组织,RFC,文档,Internet,草案,Internet,协议标准,Internet,管理机构,网络协议标准组织,电信标准,ITU,1865年,成立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1947,年,,ITU,成为联合国的一个组织,由三部分组成:,ITU-R:,无线通信,ITU-T:,电信标准,1956-1993年称为,CCITT,ITU-D:,开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46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制定各种国际标准。,OSI、ISO9000,等,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子电信行业最大的专业学会,,发表行业标准,。,IEEE802,标准等,国际标准,Internet,的标准特点,是自发而非政府干预的,称为请求评价,RFC(Request,For Comments);,1969,年,ARPANET,时就开始发布,RFC,,主要是用于,Internet,开发团体的最初的技术文档,至今已超过3000个。,Internet,标准,Internet,标准化名言(,David Clark of MIT):,“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RFC,文档,任何人都可以提交,RFC,文档,但它并不是一定会成为标准,事实上很多,RFC,文档都没有实现;,所有的,RFC,文档都要经历评论和反馈过程,并且在这一段时间内它们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RFC,文档一旦被提交,,IETF,和,IAB,组织将审查,RFC,文档,通过后可以成为一项标准;,RFC,文档的4个阶段:因特网草案、提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http:/,www.ietf.org/rfc.html,Internet,管理机构,Internet,活动委员会,IAB(Internet,Activities Board),,1983年成立,;,1989,年,在,IAB,下又成立了,IRTF(Internet,研究任务组)和,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的各工作组负责组织提出相应的,RFC,建议;,Internet,协会(,Internet Society ISOC),,创建于1992年,是最权威的“,Internet,全球协调与合作的国际化组织”(,www.isoc.org,);,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Center,InterNIC,),负责,Internet,域名注册和域名数据库管理(,)。,Internet,管理机构,Internet,赋号管理局(,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Authority,IANA,),的工作是按照,IP,协议,组织监督,IP,地址的分配(,www.iana.org,);,WWW,联盟(,http:/www.w3c.org),是一个国际性的工业联盟,致力于与,Web,有关的协议的制定;,互联网名字和号码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成立于1998年,负责互联网地址空间的分配、互联网协议参数的配置管理等(,www.icann.org,)。,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无论是,OSI,或,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都有它成功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本来计划通过推动,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的研究来促进网络的标准化,但事实上它的目标没有达到。,TCP,IP,利用正确的策略,抓住了有利的时机,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成为目前公认的工业标准。在网络标准化的进程中,我们面对着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OSI,参考模型由于要照顾各方面的因素,使,OSI,参考模型变得大而全,效率很低。尽管这样,它的很多研究结果、方法,以及提出的概念对今后网络发展还是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但是它并没有流行起来。,TCP,IP,协议应用广泛,但它的参考模型的研究却很薄弱。,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本书将采纳,Andrew .S,Tanenbaum,建 议的一种层次参考模型。这是一种折中的方案,它吸取了,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二者的优点。它是一个只包括,5,层的参考模型。它与,OSI,参考模型相比少于表示层与会话层,用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取代了,TCP,IP,参考模型主机与网络层,.,2.6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小 结,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是网络技术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互连的计算机结点组成的,结点之间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都必须遵守事先约定的规则。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功能完备的网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协议。对于多个复杂的网络协议,最好的组织方法是层次化的结构模型。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按照层次结构模型来组织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计算机网络的,7,层结构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它对推动网络协议标准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TCP,IP,协议对,Internet,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Internet,的广泛应用又使得,TCP,IP,协议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小结,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网络与,Internet,协议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P 9,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80,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主要的是以下两种,:,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 (,broadcast networks),点-点式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s),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分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 WAN ),81,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82,Homework,P54 2,7,试说明,TCP,参考模型的层次,83,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