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类结肠正常及癌变,黏膜表面的电镜观察,小组成员宋立猛白慧颖袁莉艾丽罗曼,指导教师吴岩教授,2019级电子显微镜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一.扫描电镜技术与大肠癌概况,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的电镜特点,三.大肠癌黏膜上皮的病理电镜表现,四.小结,扫描电术与大历痘概据,扫描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由电子枪发射的能量为535keV,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描线圈驱动,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二)大肠癌概况,近年来大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有关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在学者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断更新,且患者的生命质量确,有较大改善,但迄今为止一些基本问题仍,带进一步探索。下面就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正常组织及腺癌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正常黏膜上皮,1正常乙状结肠黏膜,(1)表面平滑,肠腺开口清晰,腺管表面,的界沟明显,每一界沟范围约50um-80um,(2)黏膜上皮可分辨出吸收细胞及杯状细,胞两种。,a吸收细胞游离端呈多角形,微扁,长,径约10um,短径约3m-4.7um,微绒毛密而粗,短,b杯状细胞数量约为吸收细胞的半数,顶浆分泌泡呈不规则圆形,高出黏膜上皮表,面,可分辨出为分泌早期至晚期以及排泄,后各个周期时期。(图1,图2),2正常直肠黏膜,(1)肠腺腺管开口处明显低于黏膜表面,且腺管的轮廓界沟不及乙状结肠者清晰,图3),(2)杯状细胞数量少,顶浆分泌泡也较少,(3)肠腺开口常见巨噬细胞附着(图4),大肠癌黏膜上皮,1.乙状结肠癌黏膜,(1)癌变黏膜表面凹凸不平,肠腺明显增多,腺,管疏密不均,常三三两两并列形成腺管共壁现象。,(2)从黏膜的游离面看,其腺管的管界轮廓无法,分辩,腺腔开口部扩张成锥形陷窝(图5),(3)黏膜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少,且每一细胞的顶,浆分泌泡仅局限于该细胞顶端的中心区,中心区,周缘的质膜十分平整且为微绒毛。(图6),直肠癌黏膜,1)癌变黏膜上皮的表面形态与结肠癌近似,同,样可见肠腺增多,但腺管开口处轮廓不整。,(2)黏膜上皮细胞横径大小不一,微绒毛紊乱变,形。(图7,图8),(3)有的部位还见到黏膜上皮呈不规则集结,细,胞轮廓不清,细胞群间出现较大间隙,细胞游离,耑结构模糊,质膜残缺或形成大小不一的质膜孔。,(4)在个别部位偶见黏膜上皮大片剥落,暴露出,下方的固有膜。(图10),小结,1.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正常癌变大肠黏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分析,可知肠道癌变,大多源于黏膜上皮,且以腺癌为多见。,2结果显示人结肠与直肠黏膜对比,后者的,肠腺开口处较低陷,腺管的管周界较难区,分,上皮中杯状细胞少且其顶浆分泌细胞,较少,癌变大肠粘膜表面与正常对比变,常不平整,肠腺明显增多,3通过对黏膜表面超微形态,腺管开口及形,象,上皮细胞的质膜结构,杯状细胞的顶,浆分泌泡等,即可区分正常结肠与直肠粘,膜的异同,与可对癌变中的结肠与直肠黏,膜提供有利于鉴别的信息,4在直肠黏膜开口处,常见到有巨噬细胞在,管内附着,巨噬细胞的存在对解释机体的,屏障性主动防御及免疫应变等功能提供,超微形态依据,5扫描电镜观察对正常及癌变大肠粘膜有,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