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和人的发展,一、 教育的本质,二、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一、教育的本质,(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与讨论,(二)教育的本质特性,(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1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理由:教育是观念形态文化,其性质、变化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教育有受生产力制约的因素,但要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作用。,2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教育能生产劳动力,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段、形式受生产力制约;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定。,3双重属性说:教育既具有生产力属性,又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4复合现象说:认为教育本质上具“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功能。,5社会实践说: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认为认识教育本质不应将其归属某一范畴,而应以自身的规定性立论。,(二)教育的本质特性,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的本质特性,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以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在动物界,尤其是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虽也存在着类似于人类的“教育”和“教”与“学”现象,但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动物只拥有有生命物质最基本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心理,只有人才是有意识的。,人能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人们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行为。,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人类有意识。人能把自己的需要报告给自己,意识到经验的不足和欠缺。,人类有语言和文字。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功能,不仅可使人类的经验存在于个体系统之中,也可以存在于个体意识之外,脱离每个个体而独立存在;不仅可使人类获悉感官所及范围之内的经验,而且可超越时间限制和空间地域的阻隔,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传递经验的这一特点也证明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4.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教育与其他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的。这样就把教育活动和以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抵御疾病对人的身心危害的医疗活动,以及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为目标的社会服务活动区别开来了。,关于教育本质认识的最新探讨,公益性、公共性、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这种公共物品经过转化,是可以进入市场的,是可以通过市场来运作的。经过转化后的教育,尽管是以私人物品或者准私人物品的面貌出现,但仍应将它看作是一种市场化的公益行为,而不是纯私益的行为。当前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应当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构成公共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应当是一种非政府的和非企业的社会组织,提供的是公共物品。由于教育的非垄断性质,这种公共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来向社会提供。提供公共教育的机构可以是公益性机构,也可以是营利性机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和,生态功能,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与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及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曾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功能。到了现代社会,尽管教育的功能大为扩展,政治功能只是教育诸多功能中的一种,而且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仍然是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方面。,教育的政治功能,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促使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保证一定社会政治的巩固与稳定,教育能够制造和传播政治舆论和思潮,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可以传播、交流文化,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和更新有巨大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人口和生态功能,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使人口的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人口与生态功能,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提高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的人口与生态功能,2.,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三、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 人的发展的含义,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二战后至20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增长理论,生产要素的拓展、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人力资本理论:人被看成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人的发展被看成经济增长的手段,20世纪70年代发展理论的突破:从增长到发展,发展的主题:经济结构的调整;平衡或不平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政治结构的激进变革;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及基本需求的满足;市场制序的作用,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代际公平、个性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核心目标,人的发展有多种含义,教育学中所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发展,其基本定义可以理解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和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1,人的发展的含义,从社会化的角度讲,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其内容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治社会化,二是交往社会化,三是性别角色社会化,四是智力及能力的社会化。,1.,教育对人的制约性,1.1,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历史性与社会性,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与差异性,现实性与潜在性,1.,教育对人的制约性,1.2,人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遗传因素,先天的但非遗传的各种因素,成熟机制,生物因素是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因素,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2.1,生物因素,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2.2,社会因素,人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是从一个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变,实现这个转变的必备条件是人类社会。当生物因素确定之后,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社会环境。,人是积极的能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及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2.3,个体因素,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条件,学校教育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计划性的实现程度;教育过程中能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内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社会影响与学校影响的一致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协调程度,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专门性、选择性和计划性,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学校教育不是与遗传、环境或意向并列的一个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也不是包含在环境之中的特殊环境,而是一种包含着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综合性活动,学校影响的特殊性:明确的发展目标;反思性的发展实践;专门性的教育组织;专业化的课程资源;讲道德的发展共同体,学校教育过程是在一种宽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引导学生积极建构自我的过程,其对学生的影响不但有显性的影响,而且有隐性的、机制性的影响,走进学校就是走进一种高效的发展体系.,学校教育的发展价值,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现有发展水平:儿童凭借自力解答问题的水平,表明昨日的发展成果、发展的总合,最近发展区(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间隔,亦即,儿童能够凭自力解决问题所制约的前者与靠成人的指导以及同高于自己水平的同伴一道解决问题所制约的后者之间的间隔,表明明日的智力发展,发展性教学:教学应走(现实)发展的前头(赞可夫),高速度教育;高难度教学;理论知识占主导地位;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参考文献:,1郑金洲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5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7董纯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8顾冠华、沈广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1谢维和、裴娣娜走向明天的基础教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2郝森林.劳动、人、教育的起源辨析与探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13桂渊.教育起源、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探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1,14高等教育大众化笔谈。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1,15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1999,l,16王传金.基础教育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育探索,200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