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动力学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252943232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动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物理化学动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物理化学动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1.10,溶液中反应,必需考虑,溶剂与溶质的作用,,及,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1.溶剂对反应组分无明显相互作用的情况,指,反应物(溶质)分子,被周围,溶剂分子,所包围,就好象关在溶剂分子构成的,笼子,中,,笼,中的分子不能像气体分子那样自由地运动,只能不停地在,笼子,中振动。若某一分子具有足够的,(1)笼蔽效应(又称笼效应),估计,反应物分子在一个笼子中的停留时间约为 10,-12,10,-8,s ,同时,发生约 10,2,10,4,次碰撞。,能量,或向某方向振动时,该方向的周围分子在这一瞬间密度较稀,它即可能在该方向冲出,溶剂的笼子,。但它立即又陷入另一个笼子,。分子由于这种笼中运动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笼蔽效应,。,若两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同一笼,中,互相接触,称为,遭遇,,两个溶质分子,只有遭遇才能反应,。,笼罩效应使反应分,两个,步骤:,先扩散,后反应。,若反应活化能:,E,a,小,则反应速率常数,k,大,扩散控制,。,E,a,大,,则反应速率常数,k,大,反应控制,或活化控制,表示反应物A与B扩散到一起形成的,遭遇对,。,其中,由于扩散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反应控制的反应对温度比较敏感,,,而扩散控制的反应对温度不敏感,。,(2)扩散控制的反应,一些快速反应,如自由基复合或酸碱中和反应,多为扩散控制的。其反应总速率等于扩散速率。而扩散速率可用扩散定律计算。,D, 扩散系数,单位 m,2,s,-1,,,表示单位浓度梯度时扩散通过单,位截面的扩散速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向,x,方向扩散,通过截面积,A,S,的,物质B的量 正比于浓度梯度,和,A,s,的乘积。,Fick 扩散第一定律,:,扩散定律:,溶液中每一个溶质分子向任意方向运动的概率都一样,但在浓度高处,单位体积中分子数比浓度低处多,所以,扩散方向总是从高浓度指向低浓度,。,c,大,c,小,扩散方向及,x,正向,对,球形,粒子,,D,可按,爱因斯坦斯托克斯,方程计算:,上式中,,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eta,为粘度,,r,为球形粒子的半径。,因为,x,增大的方向为,c,B,减小的方向,,所以 ,,为保持扩散为正值,,故上式右边加负号。,扩散方向及,x,正向,c,大,c,小,扩散控制的,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若两种半径为,r,A,与,r,B,, 扩散系数为,D,A,与,D,B,的球形分子进行,扩散控制的溶液反应,,可假设,一种分子 A 不动,,,另一种分子 B 向它扩散,,在,r,AB,=,r,A,+,r,B,处,c,B,= 0,,向外浓度逐渐增大,形成,球形,对称浓度梯度,则由扩散定律可导出,该,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为:,上式中,f,为静电因子,,量纲为1 。当反应物因所带电荷相反相互吸引时,反应加速;当反应物因所带电荷相同,相互排斥时,反应减慢,若,无,静电影响,则,f,= 1,。,若反应物分子半径相同,且无静电影响,由(11.10.2)与(11.10.3)可得,扩散控制的,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25,C 水溶液中扩散控制的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k,= 7.4, 10,9,dm,3, mol,-1,s,-1,。,(3)活化控制的反应,若反应,活化能较大,,,反应,速率,较慢,,相对来说,扩散较快,, 则为,活化控制,。若溶剂对反应物无明显作用,其反应速率与,气相反应相似,这是因为 : 溶剂无明显作用,所以,对活化能影响不大,; 虽然由于笼罩效应,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同一笼子中要慢于在气相中自由运动,但一旦进入同一笼子,它们的重复碰撞则快的多,所以其总结果,对分子碰撞只起到分批的作用,,对单位时间内碰撞总数则影响不大,。,实际上,一些溶液中二级反应的速率与按气体碰撞理论算得的值相近;而某些一级反应也与气相反应速率相近。如下表所示:,(气 相) 3.38 13.6 103.3,表11.10.1 N,2,O,5,在不同溶剂中分解的速率常数、指前因子及活化能(25,C),溶 剂,k,/(10,-5, s,-1),lg(,A,/s,-1,),E,a,/(kJ,mol,-1,),四氯化碳 4.69 13.6 101.3,三氯甲烷 3.72 13.6 102.5,* 2. 溶剂对反应组分产生明显作用的情况,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溶剂与反应物确有相互作用,从而对反应速率产生显著影响。例如:C,6,H,5,CHO 的溴化,在CCl,4,中就比在CHCl,3,或 CS,2,中快 1000 倍。,二氯乙烯 4.79 13.6 102.1,表11.10.1(续),溶 剂,k,/(10,-5, s,-1),lg(,A,/s,-1,),E,a,/(kJ,mol,-1,),硝基甲烷 3.13 13.5 102.5,溴 4.27 13.3 100.4,由此可见,N,2,O,5,在气相或不同溶剂中分解速率几乎都相等。,有的平行反应,一定的溶剂只加速其中的一种反应,如:,OH,CH,3,COCl +,AlCl,3,OH,COCH,3,在硝基苯溶剂中被加速,OH,COCH,3,在CS,2,溶剂中被加速,又如,溴与甲苯的作用:,在 CS,2,溶剂溶剂中主产物,在硝基苯,溶剂中主产物,+ Br,2,CH,3,CH,2,Br,(85.2% ),Br,CH,3,(对位),Br,CH,3,(邻位),+,(98% ),可见,选择适当溶剂有时还能加速主反应,抑制副反应,这对于降低原料消耗,减轻分离工作,很有意义。,溶剂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原因比较复杂。以下作一简单的定性介绍,以作选择溶剂时的参考。, 溶剂的极性越大,一般,介电常数越大,则有利于削弱异号离子间的吸引力,有利于产生阴阳离子的反应,,而不利于阴阳离子的化合反应。,若,活化络合物或产物的极性比反应物的,大,,则极性溶剂往往能,促进反应,;若,活化络合物或产物的极性比反应物的,小,,则极性溶剂往往,抑制反应,。, 溶剂化的作用。若,活化络合物溶剂化比反应物的大,,则该,溶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而加速反应,;反之,若,活化络合物溶剂化不如反应物的大,则活化能升高而不利于反应。,*,3. 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有一定影响。加入电解质将改变离子强度,从而改变离子反应速率。这就是,原盐效应,。对稀溶液可导出定量关系如下:,设离子 和 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其中,z,A,、,z,B,为A 、B离子电荷数,,z,A,+,z,B,为活化络合物。,的离子电荷数,。按过渡状态理论有:,因为AB 与 A 和 B 之间存在快速平衡,而离子间有相互作用,所以溶液不是理想溶液,需用活度或活度系数表示平衡常数,K 。,所以,速率常数成为:,按德拜休克尔公式:,所以 (11.10.4) 成为:,为常数所以由(11.10.5)可以看出,,因为,应为,直线关系,。,简化后得:,而且从( 11.10.5 ) 可以看出,当,z,A,与,z,B,符号相同时,,z,A,z,B, 0,反应速率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加;当,z,A,z,B, 0 时,反应速率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减小;当,z,A,z,B,= 0 时,反应速率与离子强度无关。,右图为六个体系,直线为按公式的计算值,“ ”为实验值,,k,0,为,I,= 0 时的值。由图可见,实验值与计算值符合良好。, 11.11,多相反应,前面各节讨论的气相反应与溶液反应都是均相反应,它是动力学的基础。但在实际中,还有许多非均相反应,(或多相反应),即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相中。例:用煤的不完全燃烧制取 CO ,反应物分别处于气相和固相,是气 - 固相反应;水与电石作用制取乙炔,则是液-固相反应,。,多相反应大多数在相的界面上进行。也有少数在不同相中同时进行,。如浓硫酸催化下用硝酸硝化苯的反应为液 - 液相反应,此反应在两个液相中都进行,而且在酸中进行得较快。,因为,多相反应大多数在相的界面上进行,,所以反应物向界面的,扩散是一个必然的步骤,。即使在不同相中能同时发生反应,为了进入另一相,反应物也要向界面扩散。,所以,,相界面的大小和性质是,影响多相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界面越大,或分散度越大,越有利于多相反应,。,在多相反应中,反应物要向界面扩散,以进入反应,产物由于浓度梯度的存在,也要由界面向外扩散。所以,,扩散与反应一起构成了多相反应中互相串联的步骤。过程的总速率由几个串联步骤中最慢的一步所控制,。以下举几个例题,来看一看,如何分析多相反应,。,例 11.11.1 固体 MgO 溶解在盐酸溶液中为液 - 固反应:,MgO(固) + 2HCl (水溶液) MgCl,2,(水溶液) + H,2,O,(1) 试导出盐酸向 MgO 表面的扩散速率方程;,(2) 假设 MgO 表面上的反应进行得很快,表面上的盐酸浓度接近平衡浓度,即近于零,求此溶解过程的速率方程。,解:(1) 求扩散速率,设 HCl 在溶液主体浓度为,c,b,,表面浓度为,c,s,。由于搅拌,可认主体浓度是均匀一致的,只有固体表面有一层厚度,的液膜是搅拌不能达到的,所以其中存在浓度梯度。盐酸在这一层中通过扩散到达固体表面。,当搅拌速度一定时,,为一常数。由扩散第一定律:,固体表面,液膜,溶,液,主,体,c,b,c,s,距离,x,所以有:,(2) 求溶解过程的速率方程 : 因为反应很快,,c,s, 0 ,总的速率由较慢的扩散步骤控制,所以总速率即是:,式中 是单位时间扩散通过垂直于,x,方向截面积,A,s,的物质的量,所以为正值; 为单位时间反应物变,化的物质的量,为负值,所以须加一负号;,c,b,为溶液主体浓度,,可认为即溶液浓度,故可改写为,c,。设溶液体积为,V,,则,,代入上式得:,此即该溶解过程的速率方程。若搅拌加快,液膜,变薄,则溶解速率增大。在搅拌速率恒定、固体表面积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此溶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例11.11.2 某气 - 固相反应:,A(g) + B(s),C,(g),A在气体主体及固体表面的浓度分别为,c,b,及,c,s,,若表面浓度,c,s,不为零,且表面反应为一级反应,试推导总反应的速率方程。,解:A由气体主体向表面的扩散速率为:,若 A 在气相的浓度,c,A,,上式两边均除以气体体积,V,,得扩散速率:,式中,为扩散速率常数。,而表面反应速率为:,k,s,为表面反应速率常数,,c,s,为 A 在固相表面的浓度,不容易测定,但可利用稳态时各串联步骤速率相等条件:,得:,将(b)代入(a),用气体浓度,c,A,代替主体浓度,c,b,,得:,上式即该气 - 固相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见它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当表面反应很慢,,k,s,k,d,时,为表面反应控制,( c )成为:,反之,当扩散很慢,k,d, 1, 表明次级过程为链反应;,量子效率, 1,表,明激发态未进一步反应就失活了。通常光化学反应 。,某些气相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见下表:,反 应, / nm,备 注,2NH,3,= N,2,+ 3H,2,210 0.25,随压力而变,SO,2,+ Cl,2,= SO,2,Cl,2,420 1,2HI = H,2,+ I,2,207 282 2,在较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保持常数,2HBr = H,2,+ Br,2,207 253 2,H,2,+ Br,2,= 2HBr 600 2,在近200,C(25,C时极小),3O,2,=2O,3,170 253 1 3,近于室温,CO + Cl,2,= COCl,2,400 436,10,3,随温度而降,也与反应物压力有关,H,2,+Cl,2,= 2HCl 400 436 10,6,随H,2,分压及杂质而变,表 11.12.1 某些气相光化学反应的量子效率,1 mol HI 吸收 1 mol 光子后, 使 2 mol HI 反应,故量子效率,= 2 。,例如,HI 的光解反应机理为:,HI +,hv, H + I,H + HI H,2,+ I,2 I + M I,2,+ M,又如,H,2,+ Cl,2,= 2HCl 的反应机理为:,Cl,2,+,hv, 2Cl,Cl +H,2, HCl + H,H + Cl,2, HCl + Cl,2Cl + M Cl,2,+ M,此光引发的链反应量子效率, 10,6,3 .光化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本节先由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由光化学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的方法。,设有光化反应,其机理如下:,(失活),(活化)初级过程,(解离),处理方法: 光化反应机理中的初级过程速率仅取决于吸收光子的速率,即正比于吸收光的强度,I,a,。对于反应物 A,2,为,零级,反应,由,稳态法:,在这一步,,k,2,是以 表示的速率常数,所以用此常数表示最终产物A时,须乘因子 2 。,代入前式,得:,吸收光的强度,I,a,,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吸收光的物质的量。一个 A,2,分子吸收一个光子,生成两个 A,所以量子效率为:,用右边按钮可跳过例题,例 11.12.1 有人曾测得氯仿的光氯化反应:,的速率方程为,为解释此速率方程,曾提出如下机理:,试按此机理推导机理速率方程,从而证明它与上述经验速率方程一致。,解: 由稳态法:,其中,,k,4,是以 Cl,3,C, 或CCl,4,表示的。以上两式相加得:,所以有:,,将此式代入生成CCl,4,的方程,得,其中:,若,k,1,很小,上式中第二项可忽略,则简化为:,与经验速率方程一致。,4. 温度对光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及,对于热反应,温度升高 10,0,C,反应速率增加约 2 4 倍(,11.4,范特霍夫规则)。但对于同样的温度升高,光化反应速率表现有:,大多数,温度系数接近 1,,即是说速率增加很小;,个别反应,温度系数与热反应接近,,如草酸钾与碘的反应;,有的反应,温度升高,速率下降,,如苯的氯化。,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要研究初级过程与次级过程的温度系数。,但是,,大多数,次级过程含有原子、自由基以及它们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活化能很小或为零,所以温度系数比一般分子间作用的热反应要小。所以整个反应,温度系数很小,。,初级过程,是吸收光的过程,与温度无关。次级过程,具有热反应的特征,温度系数与一般反应一样。,如果出现较大的温度系数,一般地说,这表明有一个或几个中间步骤具有较高的活化能,。也可能是,,某些步骤处于反应平衡态,而该平衡反应有一个较大的正反应热,。,设所测得的速率常数,k,是:,k,=,k,1,K,取对数后微分:,右边第一项为 ,,E,a,为,k,1,步骤活化能;,第二项为 ,,U,为“平衡常数是,K,的平衡反应”的反应热。,所以:,由,可见,若,U,为,一个大的正值,即使,E,a,较小,仍可使总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较大,即温度系数较大。,反之,若,U,为负值,且绝对值大于,E,a,,则,E,a,+,U ,k,2,时,K,M,即为 ES 解离常数。,由此可见,当底物浓度 S 不变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加入的酶的浓度 E,0,成正比。当加入的酶的浓度 E,0,不变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 S 增加而增大。,当 S ,K,M,时,,v,达到极大值:,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如左图。,当 S ,K,M,时,,v,达到极大值:,v,当 S E,0,,则 S,S,0,,式 (11.14.6) 成为:,测定 E,0,相同,S,0,不同时的一系列不同初始速率,v,0,作,v,0,- S,0,图,形状如下,与 图 11.14.1 相同,v,S,11.15 多相催化反应,所谓的,多相催化反应(即非均相催化),,主要指固体催化剂催化气相反应,或催化液相反应。本节主要讨论 气,-,固相反应。,1.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1)分子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状态,固体催化剂催化气相反应,是在固体表面上进行的。,首先,固体表面的活性中心由化学吸附吸附气体反应物分子,因为化学键力,它使气体分子的价键力发生变化,或分子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产生催化作用,其主要类型有,解离化学吸附,吸附时发生解离,如,,氢在金属 M 上的吸附:,甲烷在金属 M 上的吸附:,缔合化学吸附,具有, 电子或孤对电子的分子,在化学吸附时,分子轨道重新杂化,产生自由价与金属表面的自由价(空轨道)结合,如,,CO 的吸附:,乙烯在吸附时,碳原子轨道由sp,2,变为 sp,3,,产生两个自由价与金属上两个自由价结合:,H,2,S 使催化剂中毒的机理,:金属表面的空轨道被H,2,S占领,不能再接受反应物的电子,H,p,H,c,(2)吸附的势能曲线:左图为氢在镍上的,Ni,Ni,H,H,H,P,C,过渡状态,r,/nm,势能,E,d,吸附势能曲线。水平线表示势能为零。曲线,P,为物理吸附,为范德华力作用。在,P,的极小处,其纵坐标为物理吸附热,H,p,。,过极小处向左,表现为斥力,,势能升高,曲线上升。在极小点,氢原子核与表面镍核距离约为:,r,Ni,+,r,Ni,vdW,+,r,H,+,r,H,vdW,= 0.32nm,(,r,vdW,范德华距离),Ni,Ni,H,H,H,P,C,过渡状态,r,/nm,势能,E,d,H,p,H,c,曲线,C,为化学吸附的势能曲线,它表示如下过程:,2Ni + 2H, 2NiH,图中,E,d,为 H,2,的离解能,( 434 kJ,mol,-1,)。化学吸附的平衡位置是曲线,C,的极小点。在此点Ni 与 H的核间距约为:,r,H,+,r,Ni,= 0.16 nm,此极小点的纵坐标为化学吸附热,H,c,,在低覆盖率时为 -125,kJ,mol,-1,。,化学吸附热,H,c,的绝对值比物理吸附,热,H,p,大得多。将两个被化学吸附的 H 原子由极小点拉开,由于 H 与 Ni 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化学键力,所以势能曲线沿曲线,C,急剧上升。在远处达到,E,d,,分解成两个自由原子 H。,曲线,P,与曲线,C,的交点,是由,物理吸附,到,化学吸附,的过渡状态。它说明 H,2,过渡到,化学吸附,时,并不需要预先解离,即不需,E,d,那么高的能量。只是沿,P,上升,取得能量,E,c,后,就能发生,化学吸附,。,E,c,即是,化学吸附,的活化能。,物理吸附,不需活化能,所以在低温即可发生。,P,C,过渡状态,E,c,r,/nm,势能,E,d,H,p,H,c,过渡状态,Ni,Ni,H,H,Ni,Ni,H,H,物理吸附,的氢分子,Ni,Ni,H,H,化学吸附,的氢分子,由,物理吸附,过渡到,化学吸附,示意图,观看动画,2.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多相催化反应在固体表面进行,即反应物分子必需化学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才能发生反应。产物必须能从表面不断解吸,反应才能在表面上继续。同时,由于催化剂颗粒是多孔的,所以大量的,催化剂表面是它微孔内的表面。左图即描述了这种,情况。,红色小球,表示反应物,,绿色小球,表示产物。气体分子要在催化剂上起反应,大体要经过以下七个步骤:,(1) 反应物由气体主体向催化剂外表面扩散;,(2) 反应物由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扩散;,(4) 反应物在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产物;,(3) 反应物吸附在表面上;,(6) 产物从内表面向外表面扩散;,(5) 产物从表面上解吸;,(7) 产物从外表面向气体主体扩散。,在稳态下,以上七步速率相等,,速率大小受阻力最大的慢步骤控制,。若能减少慢步骤的阻力,就能加快整个过程的速率。在计算中,,为了简化,,,总是假设其中一步为控制步骤,其它步骤都很快,随时能保持平衡,。,(1),表面过程,控制(动力学控制) 气流速度大,催化剂颗,粒小,孔径大,反应温度低,催化剂活性小,则扩散速率大于表面过程速率。称为,表面过程,控制,或,动力学控制,。,例如以氧化锌为催化剂使乙苯脱氢,制备苯乙烯的反应,即为,表面过程,控制的反应。,以下,将,吸附、反应,和,解吸,,这三个过程统称为,表面过程,。以区别于,扩散过程,。,总过程,(2),外扩散,控制 若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剂颗粒小,孔径大,活性也很高,但气体流速小,则表面过程与内扩散都较快,所以反应为,外扩散,控制。解决方法为,加大气体流速,,消除外扩散控制。如在,230,C,7.6 MPa下的丙烯聚合反应,750 900,C 时氨的氧化反应,当有适当催化剂时,都是,外扩散,控制,(3),内扩散,控制 催化剂颗粒太大,孔径过小,而若,减小催化剂颗粒、增大孔径,,反应速率即可加大,则是,内扩散控制,当进行动力学研究时,应当排除扩散的影响。不断增加流速到反应速率不受流速影响为止,以消除外扩散的影响;不断减小催化剂粒度,直到反应速率不受粒度影响为止,以消除内扩散的影响。使控制步骤为表面过程。,3.表面反应控制的气 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若在以上七个步骤中,表面反应是最慢的一步,则过程为表面反应控制。相对来说,扩散与吸附、解吸都很快。表面上气体分压与主体中气体分压一样,在反应进行中,能维持吸附平衡状态。所以可以应用朗缪尔吸附平衡来计算。,(1)只有,一种,反应物的表面反应:,若反应 的机理为:,1)吸附:,(快),(慢),2)表面反应:,(快),3)解吸:,(S,表示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1)吸附:,(快),(慢),2)表面反应:,(快),3)解吸:,与 表示吸附在,活性中心上的 A、B 分子。,过程的总速率等于最慢的表面反应速率。按表面质量作用定律,,表面单分子反应的速率正比于反应物分子A对表面的复盖分数,A,。,在吸附平衡时,若产物吸附很弱,则可用朗缪尔方程:,代入上式可得:,以下分几种情况讨论:, 反应物吸附很弱:即,b,A,很小,,b,A,p,A, 1,A, 1,固体表面几乎全被覆盖,,上式可简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