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魏 晋 名 士 与 玄 学,孙 丽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2013,年,2,月,一、玄学的形成,(一)玄学的定义:,“初,云尝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从。忽望草中有火光,于是趣之。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行十许里,至故人家,云此数十里中无人居,云意始悟。却寻昨宿处,乃王弼冢。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晋书陆云传 ,(一)玄学的定义:,所谓玄学是指以谈论老子、庄子、周易为中心内容,以探讨“有”、“无”为世界本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它是儒、道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学贵玄远,略于具体事物而探求抽象原理,不以议论时政而以“三玄”为谈资。因谈玄者言及玄远,多与现实政治无涉,故又称为玄学清谈。,(二)“三玄”简介,1、老子和老子:道德经,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约公元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东)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老子和老子,(二)“三玄”简介,1、老子和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道无常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二)“三玄”简介,1、老子和老子: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二)“三玄”简介,2、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55前275年),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一说梁国)蒙县(今豫皖交界处)人,庄子三十三篇,分三部分,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8。唐代时,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西晋郭象庄子注,庄子与庄子,庄子关于道的解释,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二)“三玄”简介,2、庄子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出处同上),“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出处同上),“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篇),(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八卦,内容包括两部分:“经”和“传”。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爻:八卦的画体,“”为阳爻,“”为阴爻。卦则是爻的排列和重叠,如乾卦、坤卦等)及卦辞、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过去称之为“十翼”(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也统称为易传或易大传。,周易与蓍草,(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易的含义:变易、不易、简易,周易的作者:并非出自同一时代、同一人之手。一般认为,八卦大体起于上古,周易起源于商周之际,易传也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起源于孔子而由儒家后学在战国时写成 。,甲骨,(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关于卦: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就是一,是整体的“一”、绝对的“一”,两仪指乾坤,代表天地,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自然界就象征春、夏、秋、冬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二)“三玄”简介,3、神秘之书周易:,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六十四卦,(三)玄学形成之原因:,1、汉魏之际的社会变革和神学经学的破产;,2、汉末魏晋的政治气候;,3、由儒到玄、由清议到清谈的学术思想变迁 :马融、郑玄,清谈的兴起,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启自郭泰,成于阮籍。他们都是避祸远嫌,消极不与其时政治当局合作的人物。东汉清议的要旨为人伦鉴识,即指实人物的品题。郭泰与之不同。,郭泰为党人之一,“有人伦鉴识”可是“不为危言覈论”,而“周旋清谈闾阎”即不具体评议中朝人物,而只是抽象研讨人伦鉴识的理论。故清谈之风实由郭泰启之。郭泰之所以被容于宦官,原因也在这里,然而郭泰只是一个开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页,45,),战争 瘟疫,参考书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汤用彤 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余敦康 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唐翼明 魏晋清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二、玄学的发展阶段,东晋史学家袁宏将玄学划分为三个阶段:何晏、王弼、夏侯玄为正始名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王衍、卫玠、裴頠、庾 (恳)、王承、阮修、谢鲲为中朝(西晋)名士。当代学者基本认可这一划分,并提出东晋自成一个阶段。,国内外学者多讨论魏晋玄学的表现形式,魏晋清谈的分期,如四川大学已故的学者缪钺先生在,清谈与魏晋政治,一文中即提出:“魏晋清谈之演变,可分为四期。魏正始为第一期,魏晋间为第二期,西晋为第三期,东晋为第四期。”(,冰茧庵丛稿,,页,34,),国外学者也把魏晋名士的清谈之发展分为:,黄金时代(正始,二四,0,二四九)、,白银时代(七贤,二五,0,二六四)、,黄铜时代(西晋,二六五三一六)、,土泥时代(东晋,三一七四二,0,)等四个阶段,并说经由此四段之演变,清谈逐渐与现实脱节而成为纯理论的游戏。,(以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和美国学者马瑞志,Richard B.,Mather,为代表的观点),黑龙江大学的范子烨教授(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认为:,1,萌芽时期(,147239,),由东汉桓帝刘志建和元年到魏明帝曹睿景初三年;,2,形成时期(,240249,),由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至正始十年;,3,鼎盛时期(,250419,),由魏齐王嘉平二年至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4,衰落时期(,420589,),由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至陈后主叔宝祯明三年。,他认为如此划分,才可以将中古清谈的历史嬗变尽括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几次高潮都出现于魏晋时期,至南朝已近尾声。在刘宋时期,玄学走向官方化,取得了与史学、文学并列的地位。元嘉十六年(,439,),宋文帝命何尚之立玄学,何承天立史学,谢元立文学,雷次宗立儒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南史,卷二,文帝本纪,及,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雷次宗,)。玄学的正式设立,标志着它已经从士人的手中转移到国家学术的宝座。虽然在南朝时期,玄学清谈仍是士人经常谈论的内容,但其成就远远不能与魏晋时期相比,所以我们这里也采用大众化的观点,把玄学的发展划为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一)正始玄学,(一)正始玄学(亦称“正始之音”、“正 始清谈”,约240249年),“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世说新语,赏誉,正始: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年,(一)正始玄学,1、社会背景,2、代表人物,(1)何晏(约193249年): 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论语集解,何晏 王弼,(一)正始玄学,2、代表人物:,(2)王弼(226249年),字辅嗣, 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 。主要作品,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及论语释疑 。今有楼宇烈的王弼集校释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一)正始玄学,(3),夏侯玄(-年):字太初,曹魏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1)何晏:,“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列子天瑞张湛注引何晏道论,“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列子仲尼张湛注引何晏无名论,(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1)何晏:,无为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揭露事物真相,使人事各得其宜),,无往不成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晋书,王衍传,(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2)王弼:贵无论,“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世说新语文学,(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2)王弼:贵无论,“,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老子指略,(一)正始玄学,3、,何晏、王弼的贵无论思想:,(2)王弼:贵无论,“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论语释疑,“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二)竹林玄学,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曰:“(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字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晋书,嵇康传亦载:,“,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当代画家范曾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196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1960年4月,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二)竹林玄学(约255262年),1、社会背景:,魏晋之际的权力争夺,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魏晋风度及其他,,,P19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七贤生平简介:,(1)阮籍(-年):字嗣宗,魏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 ,作品现有阮步兵集,(,2,)嵇康(,223,262,年),:字叔业,,谯国铚县,(今安徽省宿县),人,后迁往河内山阳,(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南三十里处)作品有嵇康集,阮籍 嵇康,嵇康,(二)竹林玄学,2、七贤生平简介:,(3),山涛(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人,()向秀(约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人,,喜读庄子,()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阮籍之侄,,精通音乐“阮咸”(直项琵琶),山涛 王戎,向秀 嵇康,(二)竹林玄学,2、七贤生平简介:,()刘伶(约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沛县)人,,作品有酒德颂,()王戎(年):,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有名的吝啬鬼,阮咸 刘伶,(二)竹林玄学,3、阮籍、嵇康的自然论:蔑礼弃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1)名教与自然的含义:,所谓名教,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指的儒家思想,也不是指某个政治集团所推行的方针国策,而是指由长期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二)竹林玄学,3、阮籍、嵇康的自然论:蔑礼弃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1)名教与自然的含义:,所谓自然,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指的道家思想,也不是指茫茫无垠的自然界本身,而是指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的规律。,(二)竹林玄学,“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生,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大人先生传),(二)竹林玄学,“,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性不违乎道也者,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通顺,故大道不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嵇康释私论,(三)西晋玄学,1、时代背景: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司马炎下诏曰:“士庶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晋书武帝纪),骄奢贪婪的社会风气,王恺与石崇斗富,(三)西晋玄学,1、时代背景:魯褒钱神论:,“,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闻非钱不发。洛中朱衣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始终。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资治通鉴,),(三)西晋玄学,2、代表人物简介:王衍;乐广;“四友”;“八达”;裴頠;郭象,3、主要思想成就:,(1)裴頠的“崇有论”,(2)郭象的“独化论”,(1)裴頠的“崇有论”:,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物务自婴,遂相放效,风教陵迟,乃著崇有之论以释其蔽曰: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有之所须,所谓资也。资有攸合,所谓宜也。择乎厥宜,所谓情也。,(1)裴頠的“崇有论”:,“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始生者自生,济有者皆有也,(2)郭象的“独化论”:,郭象:,庄子注,“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夫有之未生,以何为生乎?故必自有耳。岂有之所能有乎?此所以明有之不能为有,而自有耳。非谓无能为有也。若无能为有,何谓无乎?一无有则遂无矣,无者遂无,则有自欻生明矣。”,(2)郭象的“独化论”,“千人聚,不以一人为主,不乱则散。故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此天人之道,必至之宜。”,“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夫王不材于百官,故百官御其事,而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知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扞。夫何为哉?玄默而已,而群材不失其当,则不材乃材之所至赖也。故天下乐推而不厌,乘万物而无害也。”,(三)西晋玄学,(2)郭象的“独化论”:,“厉,恶人也。言天下皆不愿为恶,及其为恶,或迫于苛役,或迷而失性耳。然迷者自思复,而厉者自思善,故我无为而天下自化。”,“故圣人无安无不安,顺百姓之心也。”,(四)东晋玄学,(约317420年),:,1、社会背景:偏安 崇尚清谈,2、特点:玄学一枝独秀,(如才女谢道韫),(1),务实求治是当政的玄学名士的主流,(如王导、桓温),(2),佛玄合流思潮,(如支遁、竺法深、殷浩等),(四)东晋玄学,(2)佛玄合流思潮,佛教的般若学 真俗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 ),庐山名僧释慧远:“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年二十四,便就讲说。尝有客听讲,难实相义,往复移时,弥增疑昧。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是惑者晓然,是后安公特听慧远不废俗书。”(高僧传义解三,释慧远传卷六,第211212页),(四)东晋玄学,(2)佛玄合流思潮,支遁:“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共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冯怀)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世说新语文学卷四,第220页),(四)东晋玄学,(2)佛玄合流思潮,殷浩:“浩于佛经有所不了,故遣人迎林公,林乃虚怀欲往。 ”(世说新语文学 刘注引,卷四,第228229页 ),名僧竺法深:“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_-(世说新语言语卷二,第108页),(四)东晋玄学,(2)佛玄合流思潮,康法畅:“畅常执麈尾行,每值名宾,辄清谈尽日。庾元规谓畅曰:此麈尾何以常在?畅曰:廉者不取,贪者不与,故得常在也。”(高僧传义解一康僧渊传附康法畅传卷四,第151页),(四)东晋玄学,(2)佛玄合流思潮,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支遁)、殷渊源(殷浩)俱在相王(简文帝司马昱)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辙远之,数四交,不觉如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卷四,第234页 ),南朝刘宋时玄学馆的设置,标志着玄学的终结。,三、魏晋名士的风貌,(一)“名士”的界定及类型:,1、名士:,(1)一般含义:知名之士,(2)汉末名士:善于清议、评论人物,(3)魏晋名士:指那些善于玄学清谈,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且知名度较高的士人。是否善于玄学清谈是衡量魏晋名士最重要的标准。,“名士”的界定及类型:,(一)“名士”的界定及类型:,世说新语文学称“支道林、许(询)、谢(安)盛德共集王(濛)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卷,4,,第237页),同书捷悟:“王东亭(王珣,王导孙)左桓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桓遐小名,桓温长子)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马嚼子,这里代指连骑)俱进。”(卷11,第584页),(一)“名士”的界定及类型:,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及诸名胜讲易,日说一卦”(第215-216页)。,东晋名士王恭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谈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任诞卷23,第763页)。,(一)“名士”的界定及类型:,2、名士类型:,(1)温和派:政治上的务实派,如正始名士、山涛、王导、谢安,“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晋书傅咸传),(一)“名士”的界定及类型:,(2)激烈派:政治上的颓废派,如阮籍、嵇康、刘伶、王澄、胡毋辅之、王徽之(王羲之之子)世说新语任诞刘注引戴逵所著竹林七贤论曰:“是时竹林诸贤之风虽高,而礼教尚峻。迨元康中,遂至放荡越礼。乐广讥之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乐令之言有旨哉!谓彼非玄心,徒利其纵恣而已”(卷23,第734页)。,(2)激烈派:政治上的颓废派,王徽之,:,任桓冲骑兵参军时,终日蓬首散带,不理府事。桓冲曾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世说新语,简傲,卷,24,,第,773,页),(二)名士的容止,(容貌姿态、举止,以及由此显示出来的神态和威仪 ),魏晋名士一重精神,二重仪容,三重才情,四重谈吐,1、容貌姿态: 神童、神韵,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三国志,魏书,卷,28,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卷14,第607页),2、才情与谈吐:,1,、容貌姿态,夏侯玄、李丰:“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王戎:“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1,、容貌姿态,王衍:“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卫)玠在群伍之中,寔有异人之望。龆龀时,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咸曰:谁家璧人,?,于是家门州党号为璧人。”,“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1,、容貌姿态,“王右军见杜弘治(名乂,杜预之孙,东晋成帝纳其女为后) ,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形容神态非凡),天质自然” 。,(,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二)名士的容止,2,、才情与谈吐: “才藻(才思,文采)奇拔”、“才峰秀逸(美好超绝)”、“天才宏(广博)赡(充足,丰富)”,乐广谓潘京曰:“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当代的清谈大师)。”(,晋书,潘京传,),郭象“少有才理”(,晋书,郭象传,),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晋书,孙楚传,),2,、才情与谈吐:,“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世说新语赏誉,卷,8,,第,421,422,页 ),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卫瓘称赞乐广说:“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世说新语,赏誉,卷,8,,第,434,页),2,、才情与谈吐,郭象:“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世说新语赏誉卷8,第438页),胡毋辅之:“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晋书,胡毋辅之传,),裴頠被时人称为“言谈之林薮” 。(世说新语赏誉卷8,第430页),总之,容貌、精神、才情、谈吐是构成魏晋名士容止的基本要素,他们大都容貌俊美,颇具神韵,才能出众,谈吐不凡。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魏晋人爱重姿容之美,但并不完全以貌取人。左思以卓越的文学成就终成大器估且不论,像刘伶、庾敳、温峤这些丑陋的男人也同样能够成为出群之器。,世说新语,容止,一八:“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第,612,页)比较典型的人物是温峤。 世说新语言语刘注引语林:“初,温(峤)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卷2,第97页),(三)魏晋名士的嗜好:,1、饮酒:,魏晋名士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大都嗜酒成性,不可一日无酒。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制酒饮酒,但饮酒多为社会性的功用,比如殷人饮酒为祭祀神灵和祖先,周人则加入了社会教化的功能,认为饮酒可使人具有君子之风。魏晋人与前代不同,他们以饮酒传达对生命的珍爱与留恋。,张翰:“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世说新语任诞,,卷,23,,第,20,条),毕卓:“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世说新语任诞,,卷,23,,第,21,条),都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力表达、尽情享受的一种人生态度,是那个特定时代对生命的体认与感受。,因此,做名士是不可不饮酒的。王恭甚至宣称“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此话不无偏颇,但从中可见酒在名士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酒已然成为魏晋风度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更为重要的是,魏晋名士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逍遥,他们衷心地希望能从感觉上对这种逍遥境界有所体味,于是,他们便将饮酒作为进入这种逍遥境界的媒介和引导 。,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世说新语,任诞,卷,23,,,52,),王荟,:“,酒正自引人著胜地。”(出处同上),孟嘉: “喜酣畅,愈多不乱。(桓)温问: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嘉曰:明公未得酒中趣尔。又问: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渐进自然。”(,世说新语,识鉴,刘注引,嘉别传,卷,7,,,16,),魏晋名士还借酒将自己的真实面孔隐藏起来,以醉酒的方式达到逃避政治是非的目的。,阮籍:“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阮籍传,卷,49,,,1360),周顗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世说新语,任诞,,卷,23,,,28,),1,、饮酒,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指出,:“,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后世不知此,凡溺于酒者,往往以嵇阮为例,濡首腐胁,亦何恨于死邪,?”(,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4),2,、麈尾,2,、麈尾,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清谈用麈尾”条中指出:“六朝人清谈,必用麈尾。,亦有不必谈而亦用之者。,盖初以谈玄用之,相习成俗,遂为名流雅器,虽不谈亦常执持耳。”,所谓麈尾,是用麋鹿的尾巴制成的一种工具。,纬略,卷二:“麋之大者曰麈。”“麋之大者”,即成年的麋鹿。又,说文,:“麈,麋属。从鹿,主声。” 麋鹿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鹿科动物。曾分布于我国辽宁、华北、黄河以及长江下游,由于它的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所以被称为四不象。体长约,2,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1,米余,尾生有长束毛,尾端超过后肢的踝关节,毛色灰棕,尾末端束毛黑褐色。夏毛稀疏,呈红棕色。目前已无野生的麋鹿。,麈尾长约尺余,由固定着两排麋鹿尾毛的轴杆和把柄相接而成,古人对麈尾柄的制作极为考究。由于造柄材料的不同,便产生了风采各异的麈尾。,世说新语,容止,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世说新语伤逝,10,:“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著柩中,因恸绝。”,今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有另外四种麈尾。,正仓院御物棚别目录,南仓阶上一八号载:“柿柄麈尾一枚,瑇瑁麈尾一枚,漆柄麈尾一枚,金铜麈尾一枚。”,3,、啸歌,啸赋,云:“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李翰注曰:“此自然之音,不假借于器物,自取于身。役,使;御,用也。”,(,1,)长啸:,诸葛亮:“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 (,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裴注引,卷,35,,,911,页),阮籍:“阮步兵啸,闻数百步。”,(,世说新语,栖逸,,卷,18,,,1,),(,2,)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所谓“啸歌”,又作“歌啸”,“晋文王(司马昭)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座,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世说新语,简傲,卷,24,,,1,),谢鲲:,“,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晋书,谢鲲传,卷,49,,,1377,页),(,3,)啸咏: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美丽。这种啸又称为,“,啸咏,”,,名流逸士们经常借以显示自我的风流与潇洒。,如,世说新语,简傲,八:,“,桓宣武作徐州,时谢奕为晋陵,,俄而引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王徽之:,“,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任诞,卷,23,,,46,),钟琰:,“,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晋书,列女传,王浑妻锺氏,卷,96,,,2510,页),4,、服散,用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中药散剂,所以称“五石散” ;而之所以被称为“寒食散”,乃是因为服用此药后,必须以食冷食来散热而得名。不过因为“五石散”的药性非但猛烈而且复杂,所以仅仅靠“寒食”来散发药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以冷浴、散步、穿薄而旧的宽衣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即所谓的“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只有一样是要例外的,那就是饮酒要“温”。此类举动称之为“散发”和“行散”等。只不过倘若药性散发不出来,又必须再服其他药来引发,药性如显现则称之为“石发”。西晋名士皇甫谧指出,服散须臾要以冷水洗手足,待药行之后,则脱衣冷水极浴,常当寒衣、寒食、寒饮、寒卧;常饮酒令体内熏熏不绝;还须烦劳,如行走、跳涌、劳动出力等。这些方法可能具有一定的解毒和排毒作用。,(裴秀)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抬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晋书,卷,35,裴秀传,P1040,桓温的儿子桓玄“被诏作太子洗马,船泊荻渚。王大(王忱也)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世说新语,任诞,卷,23,,第,50,条),等到了正始名士何晏的手上,他因体弱,乃自合药剂,由于,“寒食散”药性猛烈,在汉时服用者尚不多,所以他在改进了前人的方子后方始服用,后自觉良好,因而大力提倡,终成累世之风。,何晏:“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刘注引: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也。,”,(,世说新语,言语,卷,2,,第,14,条),由于这个药的材料很贵,所以到后来服用此药竟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有假装“石发”来表示自己富贵身份者,,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侯白,启颜录,载:“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要人竞看,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余嘉锡:“当时士大夫翕然从之。宋尚(宋尚西晋医生,著,太一护命石寒食散,,已佚),更推广之以治一切之病,由是自西晋至南北朝,争相服饵,几成风俗,岂皆有劳伤之疾哉?以为护命散无病不治,且久服可以长生故也。” (,寒食散考,见,余嘉锡论学杂著,第,210,页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196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引皇甫谧言:“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众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余亦豫焉。或暴发不常,夭害年命,是以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王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烂溃;蜀郡赵公烈,中表六丧;悉寒食散之所为也。”,皇甫谧:“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虐,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见出,妻息长诀。 ”,晋书,卷,51,皇甫谧传,P1415,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最早是由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出的。,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 。,宗白华,论,和晋人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1,)宁做我的独立人格精神,世说新语,品藻,一七: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同上三五:桓公少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世说新语,方正,二十: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2,)玄学对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影响(以妇女解放为例),“而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废其玄紞之务。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舍中馈之事,修周旋之好。更相从诣,之适亲戚,乘星举火,不已于行。多将侍从,暐晔盈路,婢使吏卒,错杂如市,寻道亵谑,可憎可恶。或宿于他门,或冒夜而返。游戏佛寺,观视渔畋,登高临水,出境吊庆。开车褰(音牵,揭起,撩起)帏(音维,帐子,帐幕),周章城邑,杯觞路酌,絃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抱朴子外篇校笺,,,616-618,页),世说新语,贤媛,六: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同上七: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迁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同上八: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钟)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钟)会反以状对,卒免。,同上九:王公渊(王广)娶诸葛诞女。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而令妇人比踪英杰!”,同上三: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同上二三:谢公夫人帏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暂见,便下帏。太傅索更开,夫人云:“恐伤盛德。”余嘉锡笺疏云:,类聚,三十五引,妒记,曰:“谢太傅刘夫人,不令公有别房。公既深好声乐,后遂颇欲立姬妾。兄子外生等微达此旨,共问讯刘夫人,因方便称,关雎,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以讽己,乃问:谁撰此诗?答云: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为尔,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此也。”,世说新语,轻诋,六:刘注引,妒记,曰:“丞相曹夫人性甚忌,禁制丞相,不得有侍御,乃至左右小人,亦被检简,时有妍妙,皆加诮责。王公不能久堪,乃密营別馆,众妾罗列,儿女成行。后元会日,夫人于青疏台中,望见两三儿骑羊,皆端正可念。夫人遥见,甚怜爱之。语婢:汝出问,是谁家儿?给使不达旨,乃答云:是第四王等诸郎。曹氏闻,惊愕大恚。命车驾,将黄门及婢二十人,人持食刀,自出寻讨。王公亦遽命驾,飞辔出门,犹患牛迟。乃以左手攀车栏,右手捉麈尾,以柄助御者打牛,狼狈奔驰,劣得先至。蔡司徒(谟)闻而笑之,乃故诣王公,谓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公知不?王谓信然,自敘谦志。蔡曰:不闻余物,唯闻有短辕犊车,长柄麈尾。王大愧。后贬蔡曰:吾昔与安期、千里,共在洛水。不闻天下有蔡克儿。,”,世说新语,惑溺,六: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夫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同上七: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蔡公谓之“雷尚书”。,(,3,)重视情感,对家国之情:,世说新语,言语,三一: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同上五九: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对自然之情:,世说新语,言语,五五: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桓温曾任琅琊内史),同上八八: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同上九一: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世说新语,任诞,五四:王长史(王廞)登茅山,大恸哭曰:“琅邪王伯舆,终当为情死。”,友情:,世说新语,德行,九: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伤逝,一四:王子敬与羊绥善。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王深相痛悼,语东亭(王珣)云:“是国家可惜人!”,亲情:,世说新语,德行,一七: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世说新语,任诞,九: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世说新语,伤逝,一六: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同上十二:郗嘉宾(超)丧,左右白郗公(愔)“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世说新语,惑溺,二: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刘注引,粲别传,曰:“粲常以妇人才智不足论,自宜以色为主。骠骑将军曹洪女有色,粲于是聘焉。容服帷帐甚丽,专房燕婉。历年后妇病亡。未殡,傅嘏往喭(同唁,吊唁)粲,粲不哭而神伤。嘏问曰:妇人才色并茂为难。子之聘也,遗才存色,非难遇也,何哀之甚?粲曰: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城之异,然未可易遇也。痛悼不能已已。岁余亦亡。亡时年二十九。”,(,4,)玄学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魏晋玄学家大多倾向于“言不尽意”说法,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要把意思说尽了,应留有余地,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机会。自魏晋以后,我国艺术理论、艺术欣赏及创作,都注意要求有不尽之意,反对一览无余,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了“言不尽意”的影响。,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世说新语,巧艺,13,),“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世说新语,巧艺,14,条),注重神韵,“,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性,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生,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嵇康,养生论,四、魏晋名士与清谈,(一)清谈的含义,1、现在的含义:,(1)谈论,聊天,(2)玄谈,谈玄:魏晋时期以三玄,为主要内容的谈论,(3)学术思潮:魏晋时期以清谈为代表的学术思潮,如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杜国庠,魏晋清谈及其影响,等文中的清谈,显然指整个玄学思潮而非单指谈论。,(一)清谈的含义,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含义:,唐长孺先生说:“我们知道当玄学还没有兴起,老庄之学尚未被重视之先,业已有清谈一辞。所谓清谈的意义只是雅谈,而当东汉末年,清浊之分当时人就当作正邪的区别,所以又即是正论。”(,清谈与清议,,,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页,290,),(1)雅谈:优雅的言谈,:,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其二:“清谈同日夕,情盻叙忧勤。”,(,全魏诗,卷三,),又有,三国志,卷七,臧洪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初平(献帝初年年号,,190-193,年)中,焦和为青州刺史。,入则见其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2)正论: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的评论,如:,三国志,魏书,刘劭传,载夏侯惠荐劭曰:“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卷,21,,,P619,)同书卷三十八,蜀书,许靖传,:“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P967,)又如葛洪,抱扑子,外篇,正郭,:“于时君不可匡,俗不可正,林宗周旋清谈闾阎,无救于世道之陵迟,无解于天民之憔悴也。”这三例中的“清谈”皆有称扬的意义,并带舆论性质。,在正论的意义上,“清谈”与“清议”是相通的。,世说新语,任诞,一三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后,(,阮,),咸兄子简,亦以旷达自居,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它宾设黍臛,简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3,)以学理讨论为主(带有玄谈意义)的清谈:,曹爽常大集名德,长幼莫不预会。晏清谈雅论,纷纷不竭。曹羲叹曰:“妙哉何平叔之论道,尽其理矣!”(,北堂书抄,卷九八引,何晏别传,),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而县务亦理。(,晋书,卷四三,王戎传,附,王衍传,),又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风流胜贵,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同上,卷六七,郗鉴传,附,郗超传,),既然“请谈”一词在魏晋时含义颇广,并不专指玄谈,那么很自然的会引出一个问题:当时玄谈,究竟叫什么呢?或者说,我们今天所说的“魏晋清谈”,当时究竟有没有什么专门的称呼呢?,3,、,世说新语,中的“谈”与“清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诉诸于,世说新语,。在这本书中,尤其是,言语,、,文学,、,赏誉,等篇中,可以确定为谈玄或与谈玄有关的段落很多,作者使用了“言”、“谈”、“说”、“语”、“道”、“讲”、“叙”、“论”、“言理”、“说理”、“论理”、“谈道”、“析理”、“谈玄”、“谈名理”、“叙名理”、“言虚胜”、“清言”、“微言”、“玄言”、“谈咏”、“谈论”、“讲论”、“语议”等等不下二十多个词。但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两个词:“谈”与“清言”。说它们最值得注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们出现的频率较其他词高,二是它们都含有特指的性质,即凡是用这两个词的地方几乎都可以肯定是谈玄,而非其它,尤其是“清言”,其特指的意味最强。,(,1,)谈:,如,世说新语,言语,七九条:“谢胡儿(指谢朗,字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