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热救护程序,1,一、概述:,正常人体温受大脑皮质及下丘脑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稳定。当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2,一、概述:,当腋下体温超过,39,时称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高热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等为超高热危象。持续高热对脑组织有严重损伤,可引起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之一。,3,二、病情判断:,(一)病史,1,、季节 高热性疾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如胃肠道高热、乙型脑炎、疟疾夏季多见,而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发病率更高。,2,、流行病学史 是否到过流行疫区,有无接触过传染病。,4,二、病情判断:,(二)临床表现,1,、热型 常见热型有,4,种。,(,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或以上数天或数周,每天体温上下波动不超过,1,者。见于肺炎、伤寒等。,(,2,)间歇热: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肾盂肾炎和淋巴瘤等。,5,二、病情判断:,(,3,)弛张热:体温超过,39,,波动幅度大,体温上下波动在,2,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心内膜炎等。,(,4,)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常见于癌性发热、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等。,6,二、病情判断:,2,、伴随症状 详细观察分析发热的伴随症状,对分析病因及严重程度均有重要价值。,(,1,)头痛、呕吐或昏迷:可见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型疟疾、脑出血、中毒性痢疾。,7,二、病情判断:,(,2,)寒战:寒战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发热前有明显寒战者,多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3,)关节肿痛: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8,二、病情判断:,(,4,)淋巴结、肝、脾大:可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5,)尿痛、尿急、尿频:常见于尿路感染。,(,6,)咳嗽、咳痰、胸痛: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肺结核等。,9,二、病情判断:,(,7,)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见于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疾病等。,(,8,)出血现象: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败血症、重症麻疹及病毒性肝炎等。,10,二、病情判断:,3,、中枢性高热 是神经科重症患者最常见的非感染性体温变化,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创伤及血性脑脊液刺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损害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数小时后体温急剧升高至,3940,,持续不退,不伴有白细胞增高,无感染证据,无汗、皮肤干燥、躯干温度高而四肢发冷,患者常在,12,天死亡。,11,二、病情判断:,(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为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及疟原虫感染,若同时伴有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见于伤寒或副伤寒;分类中有不成熟细胞出现,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综合征;若全血细胞减少伴有发热,见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12,二、病情判断:,2,、尿液检查 尿中白细胞增多,尤其是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盂肾炎;蛋白尿伴或不伴有管型尿提示为系统性红斑狼疮。,3,、放射学检查 包括,X,线胸部摄片、胸部或腹部,CT,扫描,以明确胸腹部有无病变及病变性质,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肝脓肿、肝癌、肾癌等,并有助于了解胸腹腔内有无淋巴结肿大。,13,三、急救措施:,(一)降温,迅速而有效的降温是治疗高热患者的关键措施。,1,、物理降温 利用物理原理达到散热目的,是较好的降温方法之一。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者。,14,三、急救措施:,(,1,)冰帽:戴于患者头部,使脑细胞处于低温环境,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以保护脑细胞。,(,2,)冰袋:放置在体表大血管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通过传导方式散发体内热量。,15,三、急救措施:,(,3,)温水或乙醇擦浴:用柔软的毛巾蘸取,50%,的乙醇或,32,左右的温水从患者的一侧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擦至足跟部。同样的方法擦另一侧,直至皮肤表面潮红,才能达到有效的降温目的。,16,三、急救措施:,2,、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可防止肌肉震颤,减少机体分解代谢,从而减少机体产热,扩张周围血管,以利于散热。但药物降温应谨慎使用,只有物理降温后体温再次上升或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时,或不适宜用物理降温者,才考虑在物理降温的同时使用药物降温。,17,三、急救措施:,(,1,)吲哚美辛(消炎痛):口服或鼻饲,(,2,)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3,)复方氨基比林:常用剂量为,24ml,,肌肉注射。,3,、冰毯 适用于中枢性高热,4,、针刺降温 取大椎、内关、曲池、合谷、百会等穴针刺。,18,三、急救措施:,(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24L/min,。高热伴抽搐者给予镇静药,头偏向一侧,以免将呕吐物、分泌物吸入阻塞气管而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并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19,三、急救措施:,(三)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保证组织充足的血液灌注,加快散热。同时应注意纠正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20,三、急救措施:,(四)对症治疗,1,、控制惊厥、抽搐 为防止继续大量产热,减轻脏器功能受损,控制肌肉过度活动和抽搐是十分必要的。止痉药物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2,、控制脑水肿 选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21,三、急救措施:,(五)病因治疗,高热急救的关键是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抢救。如感染应早期应用抗生素,晚期恶性肿瘤则选用对症退热和营养支持治疗。如病因不明确者应慎用退热药和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急救时机。,22,四、救护要点:,(一)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定时开窗通风。病室温、湿度适宜,尽可能安置于空调病室。,2,、口腔护理 在晨起、餐后、睡前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并使患者舒适。,23,四、救护要点:,(二)病情观察,1,、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高热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注意观察高热的伴随症状及程度,同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监测。,24,四、救护要点:,2,、观察降温效果及患者反应 降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降温后体温的变化,以了解降温效果。不宜在短时间内降温过低,以防引起虚脱。尤其对年老体弱,心、肾疾病患者,应正确掌握退热药物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引起大汗、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的发生。,25,四、救护要点:,(三)皮肤护理,1,、高热患者退热过程中大量出汗,应随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更换衣物时动作敏捷,避免不必要的暴露,防止受凉。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26,四、救护要点:,2,、使用冰帽时,应避免一侧头部长时间受冰帽压迫,耳郭处衬干毛巾保护,放置冰袋时应用毛巾包裹,并定期更换检查冷敷部位,防止冻伤的发生。,3,、使用冰毯降温的患者,因冰毯表面凹凸不平易发生压疮,因此在降温期间应加强翻身及皮肤护理。,27,四、救护要点:,(四)饮食护理,1,、补充能量。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28,四、救护要点:,2,、水分的补充。急性高热时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尤其是药物降温后,大汗淋漓,致水分丧失,应注意水分的补充,鼓励患者多饮水,或给静脉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水、电解质紊乱。,3,、长期发热者,应经常测量体重,检查血生化结果,详细记录出入水量,通过监测患者营养状况,提供营养补充的依据。,29,四、救护要点:,(五)安全护理,高热惊厥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裹上纱布放在患者磨牙之间,以免咬破舌头。放置床栏,防止坠床等意外情况的发生。,3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