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诗歌鉴赏技巧,感受诗歌意象特点,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自然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要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欣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感受并把握古诗词意象特点要注意了解、积累掌握一些特殊意象。,古典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规定,其客观事物便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象,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的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古典诗歌中,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今看法多为相似。,一、花,花是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不尽相同。,“,感时花溅泪,”这是杜甫对“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离乱的感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对爱情、生命的感叹。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倾诉忧愁的无计排遣。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紧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的心。心在门内,郁闷无聊,才临老伤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以风雨打落春花,影射南宋被金兵进逼,感叹大好河山被践踏。,古典诗歌借“花”来言志抒情的,大致有梅花、菊花(黄花)、荷花、桃花等。,梅花,梅花被誉为傲骨奇干,向来是洁身孤高的化身,代表品性的高洁。,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词人以梅花独放于凄风苦雨的寒冬黄昏,寂寞荒凉的驿外断桥边,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抑郁不得志的心情,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自己在黑暗险恶的环境里坚持战斗、虽粉身碎骨而此志不移的精神。,又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借高洁的梅花寄托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此外,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借墙角梅花的“,暗香,”,表现梅花不事张扬的高洁品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借梅花表现的意境也是非常美的。,菊花,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作为一种意象,在古诗词中多以坚强高洁表达孤标傲世之意,或以其开花季节特点衬托出环境的凄凉,也有反弹琵琶的,不一而足。,表孤标傲世的如“,菊花犹有傲霜枝,”(苏轼,冬景,)。菊花谢了,但那不畏霜打的枝茎却在寒风中显得生机勃勃。,菊花唐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道理,表达了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衬托环境寂寞凄凉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女词人怜花,所以当她看到西风吹动帘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西风在吹动着菊花,感到菊花随着气候变冷而逐渐变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园中菊花盛开,秋意正浓,但词人因忧愁而憔悴,无心摘花赏花,任其自萎,此时的菊花衬托了环境的凄凉。,题菊花唐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诗另辟蹊径,诗中菊花的形象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与以往菊花的特有寓意不同。诗人选取菊花灿烂及所受不公平待遇这一层面,暗示它不再是高洁的象征,而是劳苦大众的写照。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点。,菊花唐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赋予菊花农民起义战士的战斗风格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想象成战士的盔甲,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此外,古诗中荷花主要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桃花多与美好事物或情感联系在一起,或表示春天的到来,等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诗句都是这种情感的体现。,二、树,古人把植物中的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在这类事物身上,寄寓着傲视困难、坚强不屈、品格高尚等情感。,1,、柳,古人有个习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之意,为了表示“挽留”“留恋”的情愫,古人在送别的时候,常折柳相赠,以寄寓深情。例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词人设想别后之情景,伤心又凄凉,依恋不舍之情借杨柳来表达。,也有借柳表现春天的美好可爱、生机勃勃的。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枝词唐 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近日无人属阿谁?,此诗借柳树表达人才被埋没的感叹。,早春杨柳嫩软娇媚、轻盈婀娜,理应为人所珍爱,但是处境荒凉冷落。作者对永丰柳的痛惜,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柳唐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此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人先追想秋日之柳在春日的情景,可谓快乐、荣华之至,而眼下环境凄凉,零落憔悴。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秋柳衰落的悲叹。秋柳也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2,、松,松是树木中的英雄和勇士,它的形象多表示正直、坚强之意。如,小松,唐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首句一个“,刺,”字,显示小松强大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显示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后两句是作者感叹: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把已成“,凌云木,”的松树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许多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诗中小松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3,、竹,竹多表示有气节,意志坚强之意。如:,题竹石画,清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首诗借竹子来表示诗人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诗中可以窥见诗人的形象。风格质朴泼辣而率真自然。,三、芳草,多喻离恨与闲愁。,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更生,。”以远接天涯、连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恨,生动形象,自然贴切。,再如乐府,相和歌词,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王维,山中相送,:”,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诗歌中,芳草均有表示思念、离恨、闲愁之意。,四、月,月的别称有“银钩、玉盘、蟾宫、桂宫”等。月照大地,洒下银辉,“月光、月辉”在古诗中常成为思念家乡,盼望团圆的标志。,古诗中的月的意象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1,、思乡怀远。古诗云:“,关山月,伤离别也,。”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沉郁隐忧等,均是月的边塞意象的集中体现。,2,、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伤感生命和岁月的流逝,感叹光阴虚掷,追思历史演变。李煜就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的曲折命运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消逝;李白就悟出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张若虚也发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慨。,3,、离愁别恨、悲欢离合的情感。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羁旅愁思;“,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深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萧瑟等。,五、梧桐、芭蕉,梧桐和芭蕉的叶片很大,雨点滴在上面水声很大,尤其在夜雨时分独自听时更加明显。因此,它们在诗词中多被借以表达孤独寂寞、凄苦忧愁之情。,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打在梧桐树叶上的雨,一点也不管离别之人情思正苦。雨滴到明,闻者不眠。梧桐的意向,构成词中气氛浓郁的愁境。,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化用温词,道愁情比温词更直接,情感更深切。,又如,长相思,雨,北宋 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中国古典诗词中,芭蕉夜雨也像梧桐夜雨一样,是一种典型化了的抒情意象。这首小令,通过芭蕉夜雨的凄清氛围和缓慢的时间节奏,揭示了一颗彻夜不眠的痛苦心灵,它载着沉重的情感负荷,欲卸不能,其痛苦随着时间消逝而不断加深。,此外,元人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曲:“,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杜牧也有“,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如此种种,或是旅怀乡愁,或是离别相思,亦或是兼而有之。梧桐和芭蕉,更多的时候是和夜雨联系起来,孤独寂寞、凄苦忧愁之情,借这两种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六、杜鹃,杜鹃又叫子规、鹧鸪,啼声悲苦哀怨,诗人们往往借它表现乡愁乡思或哀怨之情。如,金陵驿,南宋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诗中写景,暗喻国势衰败;以孤云、燕子为喻,写出自己悲苦的亡国之情。尤其以“杜鹃”自比,表达出自己难舍故国、欲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再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人在江边为国事担忧时,忽然听到山中鹧鸪“但南不北”的叫声,想到此鸟“,其志怀南,”的特点,诗人更坚定了当初南归报国的志向。,七、蝉,古人认为蝉居高食洁,饮露餐风,因此蝉常被当作清高洁白的象征。如,在狱咏蝉,唐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诗人咏蝉是以蝉自喻,表示自己清白无辜、自鸣冤屈,希望得到昭雪。,又如,蝉,唐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意在表明,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诗中强调了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八、燕子,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对燕子啄泥筑巢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又如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等。诗中的燕子活泼可爱,寄寓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借“,似曾相识,”的燕子,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人生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距唐已有,400,多年的东晋时的燕子,怎么会飞到眼前的百姓家呢?刘禹锡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在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一种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九、羌笛,羌笛是古羌人吹的一种乐器,奏凄切之音,曲调哀怨,多含思念。后来“羌笛、竹笛、羌管”都成为思乡的代名词。如,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柳寄情也不成。征人怀着这种心情来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诗人以“,何须怨,”的宽解之语委婉出之,则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羌管幽幽霜满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