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社会心理学辅导,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生办公室,尹同良,电话,:82801947,电子邮箱,:,课件查阅、下载,心桥网站,本课的目标,介绍心理学的概念、,介绍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使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工作中的问题,11/25/2024,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1,章,1.1,心理学的定义,p1,心理学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含,:知、情、意三个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IQ,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对事物的感受、体验,EQ,3.,意志过程:树立目标,克服困难达到成功,自觉行动,个性心理,:个体心理的特殊性与差异性,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11/25/2024,3,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1.2,社会心理学的含义,p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社会环境之中,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活动;,研究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社会行为,社会互动的心理学科。,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研究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集体中成员的体积行为,提高效率,11/25/2024,4,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2,章,2.1,什么是社会化,p9,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任务:,1,、个体要知道社会对他的期待,行为规范;,2,、个体逐步具备条件,自觉以社会行为规范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11/25/2024,5,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2.2,社会化的历程,p10,个体社会化是个持续终生的过程:,1,、儿童期社会化:婴儿开始,,3-6,岁最初人格,2,、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青春期受学校与同学影响最重,自我意识发展青年期生理成熟、知识技能、人格、世界观初步形成,3,、成年期的社会化:初步社会化、角色调整适应创造、人际关系、完善人格,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适应社会发展、继续学习社会知识、调整角色、调整价值观、学习承担新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11/25/2024,6,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2.3,社会化的内容,p11,1,、政治社会化:国家意识、爱国情操、合格公民,2,、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生活自理技能社会化:衣食住行的常识习惯谋生技能:独立参加社会活动,具有谋生技能,3,、行为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按法律调解自己行为,有强制性,道德规范:按照道德标准支配自己的行为:爱心助人互助、道德判断是非、采取行动,3,个阶段:强制服从、思想认同、内化自觉执行,4,、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不同,学习承担不同角色,11/25/2024,7,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2.4,社会化的影响因素,p12,一、遗传因素:,二、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教育、,2,、家庭:儿童期关键期、父母教养方式重要,3,、学校:学习知识,学习价值评判标准,4,、同辈群体:,5,、大众传播媒体:角色模式、价值标准、积极消极,6,、计算机网络:文化、角色扮演、暴力、认知偏差,11/25/2024,8,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2.5,人格结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1939,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由此演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著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11/25/2024,9,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2.5.,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论述题,p14,),人格是三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即,1.,本我:无意识,的、原始与生俱来、贮藏心理能量性本能占主导、,遵循快乐原则、寻求即刻满足,随心所欲,2.,自我,:意识结构部分,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个体随年龄增长,学会不能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规范,,遵循现实原则,力争避免惩罚和痛苦,欲望得到合理满足,,自我代表理性和审慎,3.,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个人社会化中,将社会道德标准价值判断内化结果,,遵守道德原则,评判是非,,控制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4.,应该用意识与无意识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社会化就是促使人格三部分平衡发展,11/25/2024,10,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3,章,.,社会认知,p18,3.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之中,通过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推测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11/25/2024,11,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3.2,图式的含义:简答题,p18,1.,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代表特定概念的、有组织的认知框架,2.,图式的作用意义:解释新信息,补充原有不足,预测未来。图式化处理信息,快速经济、高效,3.,图式的种类,个人图式:对某个人的认知框架,如毛泽东,伟人,自我图式:对自己分类描述,漂亮聪明、热情坚强,角色图示:对某个角色的认知结构。如农民;士兵;学生;领导,事件图式:对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如上学;结婚;工作;战争,11/25/2024,1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3.3,社会认知的范围包括:,p19,1,、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仪表、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言语表情,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他人对人对事对物品的态度、习惯化的行为方式,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他人对自己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亲近疏远,11/25/2024,13,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3.4,社会认知的偏差,p20,光环作用,相似假定作用,类化原则,(刻板印象),积极偏见,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11/25/2024,14,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4,章 社会角色,p22,社会角色:,1.,指个体在社会和团体中的位置、社会地位,2.,与之相关的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4.2,角色观念:,1.,角色地位观念,2.,角色义务观念,3.,角色行为观念,4.,角色形象观念,11/25/2024,15,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5,章 自我认知,p24,5.1,自我概念:关于自我人格品质、社会角色、过去经验、未来目标的心理认知,包括:,理想自我:自我追求的目标计划预期行为,真实自我:目前实际的自我特质,11/25/2024,16,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5.2,自我概念获得的途径:,p24,1.,自己的行为,2.,内省,3.,他人反馈,4.,社会比较,11/25/2024,17,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5.3,简述自尊的含义,简答题,p25,自尊,个体对自己品质、性格、能力方面的积极或消极的整体评价;,自尊反映了个体对于自己的满意程度;,自尊具有主观正性和负性成功的经历使人提高自尊,失败降低自尊;,自尊具有动机性,提升动机,选择促使成功的环境,向下比较,容易维持自己的自尊,11/25/2024,18,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6,章,6.1,社会动机,p26,6.1,社会动机,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由一定动机驱,行为的目标是动机要素之一个体的行为总是指向目标,使得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没有强烈的需要,就没有强烈的动机,就没有积极的行为,11/25/2024,19,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6.2,动机类型,p26,1,、成就动机,追求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工作,并达到理想境界的内在动力,2,、权力动机,对权力和支配的欲求,3,、亲和动机,合群动机没希望与他人建立合作、协调友好联系的内心欲望,11/25/2024,20,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6.3,挫折与自我防卫机制,p27-28,挫折,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干扰需要不能满足,产生的感受和情绪状态,自我防卫机制,避开生活工作中面临的焦虑、冲突矛盾,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降低失败影响,缓解焦虑情绪,维护自尊,补偿作用;否定作用;替代作用;认同作用,情绪绝缘作用;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等;,11/25/2024,21,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七章,7.1,态度含义及其构成,p30,1.,态度,个体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稳定的、内在的心理状态,2.,态度构成三要素:,1.,认知成份,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判,2.,情感成份,对态度对象的感受体验,3.,意向成份,行为之前的准备状态,本题,为简答题,11/25/2024,2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八章 态度形成与改变,p32,8.1,态度的形成,个体的所有态度都是后天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形成的,8.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家庭影响,同伴影响,团体影响,11/25/2024,23,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8.3,态度与价值观,p33,1.,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个体态度体现在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个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又影响决定态度,2.,价值观是人们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准则:,态度的核心是价值,价值调节态度。,各种价值:,1,理论价值;,2,实用价值;,3,审美价值;,4,社会价值;,5,权力价值;,6,宗教价值;,11/25/2024,24,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8.4,简述态度与信念 简答题,p33,1.,信念,是对人、对事、对物、对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2.,信念高于价值,影响价值,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信念决定态度方向,持续很长时间,不变方向,3.,生活信念,今生今世各种事物是非真假认识理想信念,信仰,未来事物是非真假的认识,11/25/2024,25,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8.5,论述改变态度的方法,34,1,、人的态度一旦形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改变态度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阶段,2,、改变态度的方法:,1.,劝说宣传法,2.,角色扮演法,3.,团体影响法,4.,活动参与法,11/25/2024,26,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九章 压力与应对策略,p36/41,9.1,压力,当个体遇到不可控制的事件,产生的主观感受,及其生理与心理反应,9.2,每人所处的情景不同,采用策略不同,积极策略与回避策略,问题焦点策略与情绪焦点策略,个性不同,应对方式不同,性别不同,策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策略不同,11/25/2024,27,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十章 社会影响,p45,10.1,社会影响,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10.2,个体在群体之中,会受到群体压力,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从众,顺从,服从,11/25/2024,28,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十一章 社会行为,p48,11.1,利他行为,在毫无回报,自愿助人,11.2.,利他行为特征:,1,、帮助他人为目的,2,、不期望获得物质或者精神奖励,3,、自愿,4,、利他者会有付出或损失,注意区别:助人行为有回报,利他无回报,11/25/2024,29,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p51,12.1,人际关系,人们在交往中结成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对他人的影响与依赖,12.2,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1,、定向阶段:必须引起感情共鸣,2,、情感探索阶段:深入沟通、情感投入,3,、情感交流阶段:涉及自我、安全感,4,、稳定交往阶段:进入高度私密空间,11/25/2024,30,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尹同良,第十三章 人际沟通,p53,13.1,人际沟通,简称沟通。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过程,人际沟通的过程包括:,1,、心理过程分析,2,、动作过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