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述评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52924914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述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述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述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述评,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述评,1,“弃医从文”是鲁迅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是鲁迅文学创作的源头和鲁迅思想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鲁迅在,自序、藤野先生、鲁迅自传等文中,对“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精神的目的进行了说明,但是,学术界仍然提出不少异议。,改革开放以来,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研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视角准确把握了鲁迅“弃医从文”转因的内生因素与外部环境,给予鲁迅早期思想研究许多新的启示。,前言,“弃医从文”是鲁迅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是鲁迅文学,2,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反思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是沿着“器物”而制度,由制度而启蒙的路向行进的。鲁迅留学日本选择医学,一是为了日后当医生能够解除像他父亲一样的病痛,二是为了促进国人的维新思想。,但是,随着“找茬事件”和“幻灯片事件”等仙台经验的深刻感悟,鲁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医学仅仅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并不能改变人的精神。要改造国民劣根性,必须致力于文艺唤醒民众。多年来,大多数研究者都是按照这一路经阐述鲁迅“弃医从文”的动机。,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 近代先进的中,3,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1981,年,蒋荷贞认为“鲁迅的弃医从文,既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也决不是由于偶然的一个客观原因,而是他思想中改良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相消长的一个质变”,“标志着鲁迅抛弃改良主义,迈向民主革命启蒙宣传的道路。”,1985,年,程麻鲁迅日本留学史指出,鲁迅从初到日本的“,科学救国,的理想发展到以,文学救人,的志向”是鲁迅最可宝贵的地方,,鲁迅认为人是社会科学中最核心的研究对象,救国必先救人,。,因此,他主动顺应“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战胜以至最后取代改良派的斗争”思想革命的需要,立志“弃医从文”,拯救中国人的精神,,历史就已经把他放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蒙主义战士的地位了。,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 1981年,4,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吴俊认为,鲁迅到日本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现代科学思想,使他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国家要想自强不息,必须与世界现代文明相联系,意识到西方科学知识对于拯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性。,鲁迅的仙台学医,与之后的“弃医从文”,就是他对西方民主思想与科学文化的自觉认同。,鲁迅“弃医从文”的动机就在于他“更为清醒而深切地,省悟了中国社会、文化和民众的精神与人性弊端,”“从科学知识的启蒙转向人文精神启蒙的思想变化。”,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 吴俊认为,鲁迅,5,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本人观点:,从“弃医从文”的政治化、革命化目的解读到到启蒙思想家社会文化、创作心理的探寻,是新时期以来鲁迅早期思想研究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还原鲁迅”、“回归鲁迅”取得重大进展的显著标志。,这种观点被纳入中学和高校教科书,成为一种最权威的定论。需要特别指出,,鲁迅自述唤醒民众,首推文艺是建立在文学自觉意识、文学天赋之上的一种价值判断,如果缺少这个支撑条件,鲁迅“弃医”未必走向文学之路。,一、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思想启蒙 本人观点:,6,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一个事件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点乃至人生方向,这种认识已为心理学所证实。,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仙台时期,“幻灯事件”,“找茬事件”带来的个人屈辱和民族屈辱,是打破鲁迅心理格局,改变鲁迅人生轨迹的标志性事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转因,这种看法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 一个事件往往,7,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程麻认为,“,漏题,事件”让鲁迅感受到了一个弱国子民被无端欺辱时苦诉无门的痛苦心情。这种无端受辱的痛苦,要比他小时在故乡的当铺里抵押衣物时所受的轻蔑强烈得多。,对比起来,儿时也许还只是个人或家庭的屈辱,而现在蒙受的则是全民族和整个中国的屈辱。亲身感受的精神痛苦已经使鲁迅的爱国激情翻腾到炽热的程度,只要再有一点火星飞来,它就会马上熊熊燃烧起来,促使鲁迅的思想发生急剧的变化。,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 程麻认为,“漏,8,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高远东认为,,鲁迅“弃医从文”的动因来源于自己痛苦屈辱的体验。,绍兴家道中落,由小康坠入困顿,犹如掉进冰水里。“幻灯事件”,“找茬事件”,日俄战争胜利的祝捷会、提灯游行等一系列的屈辱,耻辱,“寓言式”的隐含着近代中国的种种遭遇,促成了鲁迅,个人经验与民族屈辱、家国之恨的迅速汇聚与融合,唤醒了鲁迅的民族自觉意识,破灭了“医学救国”的梦想,促成了鲁迅做出了改变人生方向的重大选择。,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 高远东认为,,9,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最早从民族屈辱体验视角研究鲁迅“弃医从文”动因的是日本著名鲁迅研究者竹内好。,20,世纪,40,年代,竹内好鲁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启蒙主义叙述提出了质疑,他说,“,幻灯事件带给他的是和找茬事件相同的屈辱感。,屈辱不是别的,正是他自身的屈辱。与其说怜悯同胞,不如说是怜悯他自己。”鲁迅“并不是抱着要靠文学来拯救同胞的精神贫困这种冠冕堂皇的愿望离开仙台的。”,竹内好否认鲁迅“弃医从文”拯救同胞精神贫困的启蒙主义目的,值得商榷,但是,他从“幻灯事件”、“找茬事件”带来的由个人而民族的屈辱感,确是导致鲁迅离开仙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 最早从民族,10,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本人观点:,我国现代心理学家张耀翔曾对,100,个人的最初记忆做过一项题为“人生第一记忆”的心理测验,结果表明,人的早期记忆多为生活中具体事件或事件的片断,这些具体事件和生活片段中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痛苦、忧伤、悲悯、焦虑、愤怒等,这些情绪常常“三倍于愉悦和欢乐”。,也就是说,,相比快乐,这些痛苦的记忆在人生经历中是最为深刻,最难忘的。,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 本人观点:,11,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如果说家庭衰落、由小康坠入困顿,伴随而来的歧视性屈辱,是影响鲁迅人生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它促使鲁迅“走异路,逃异地,寻找别样的人生”,是鲁迅人生的第一,次,变轨,那么,仙台痛感体验,则是改变鲁迅人生第二个重大事件,这个屈辱性事件彻底改变了鲁迅的人生方向。,从心理学上看,,个人屈辱交织民族耻辱,导致鲁迅对仙台学习生活极不适应,固然可以看作是“弃医”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说法的一个明显缺陷在于忽视甚至否定了鲁迅“从文”的精神追求,割断了“弃医”与“从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人们有理由质疑,“弃医”为什么要,导致,“从文”呢?,二、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民族屈辱 如果说家庭衰落,12,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文学自觉或曰文学意识的发生是外源因素和内源因素双向作用的结果,既依赖于客体的刺激,也来自于心灵的“建构”。司马迁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曾把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看成是“文艺的根抵”。他说我们常常“蓄积着极痛烈而且深刻的许多伤害”,“一面经验着这样的苦闷,一面参与着悲惨的战斗。这里,厨川白村明确肯定了人的压抑、苦闷、痛苦等情感体验是文学自觉、从事文艺的原动力。这些无不说明文学的发生与作家情感体验的内在关系。,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 文学自觉或曰,13,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屈辱体验,这些隐痛一直令他难以释怀,使得具有文艺天赋的鲁迅潜滋暗长了文学自觉与创作冲动。,竹内好是第一个表达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他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因为“幻灯事件”,鲁迅就“弃医从文”。青年鲁迅在绍兴和仙台受到冷落、歧视和羞辱,心灵饱受创伤,这在他的意识中“滋生了敏感、自卑和反抗的因子。在这个基础上,鲁迅产生了文学的自觉。”,“,如果没有了这根抵上的东西,民族主义者鲁迅,爱国主义者鲁迅,也就都成了空话。”,竹内先生阐明了鲁迅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文学意识的内在关联,揭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精神内核,这是目前为止非常有价值的判断。,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 鲁迅从少年到青,14,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界对鲁迅的文学自觉意识产生有一些延伸与深化,但这些阐述基本沿袭了竹内好的说法”。,卢建红认为,长期以来,人们立足于启蒙主义视角,,认为鲁迅“弃医从文”源于“幻灯片事件”,有意无意遮蔽了鲁迅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在“幻灯事件”中,中国人“看”中国人被杀头,鲁迅“看”中国人麻木地“围观”,也“看”日本同学欣赏中国人被杀的表情,鲁迅的日本同学“看”中国人被杀,也“看”鲁迅的反应,。“看”与“被看”的多重镜像,不仅激活了鲁迅的启蒙主义思想,也“成为他文学自觉的唯一契机。”,因此,“鲁迅为自己弃医从文的自觉找到了源头。”,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 新时期以来鲁迅,15,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张龙福指出,我们并不怀疑鲁迅呐喊,的认真表白,也不怀疑鲁迅以文艺改变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目的,但是,“弃医从文”的重大转折背后下隐含着非常复杂的因素,即日本,仙台时期弱国子民的屈辱伴随绍兴时期的隐痛,促使他急需为“为自己的心灵寻求长久的栖息之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这段为人熟知的心理独白表明,鲁迅“渴求用文学来彻底改变自己长期悲愤屈辱的精神状态,因为文学,也只有文学,能够深深植根于个人的心灵沃土,满足着个人的心灵需求,。,”,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 张龙福指出,16,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符杰祥认为,“幻灯片事件”的确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冲击,但这种冲击属于一种外部刺激,真正促使他走上文学之路的关键是鲁迅获得了文学自觉的内部问题。,人,的,思想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不合乎自身需要的东西必须抖落,能够延续生命的有机成分需要有效保存,在这样一个去壳化的过程中,那些激发生命力的原质性东西才逐渐彰显出来,并开始了新的增长。,仙台经验使蜕变中的鲁迅在伤痛中看见自己,在这里,鲁迅“走出了他人的影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 生命,最有价值的,的东西,”这就是文学”,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 符杰祥认为,,17,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本人观点:,“文学自觉说”以文学创作心理作为基础,阐明了鲁迅“仙台经验”与文学自觉意识勃发的逻辑关系,十分贴近鲁迅的生命体验,这是近年来寻找鲁迅文学源头,回归文学家位置富有学术意义的一种探索。,需要明确一点,鲁迅文学意识的萌生、发展与确立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家庭衰落,倍受歧视,剪辫遇到嘲讽、旧式婚姻挫折,“幻灯片事件”,“,漏题,事件”等,各种伤痛淤积发酵促成的,这是一个痛苦焦虑、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的过程。,三、鲁迅“弃医从文”源于文学自觉 本人观点:,18,四、,鲁迅“弃医从文”源于,兴趣爱好,有些研究者从人的兴趣爱好角度揭示鲁迅“弃医从文”的转因,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兴趣爱好是人对特定的事物、活动所产生的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感。兴趣爱好的基础是人的心理需要,也是高层次需要。,当人们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对此心驰神往,予以关注,并锲而不舍付诸实际行动。,对于鲁迅来说,“弃医”与“从文”是两种行为,两种选择,两者没有因果关系。,如果说鲁迅“弃医”与“从文”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那么这种联系就是鲁迅对文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判断,产生了文学爱好。,四、鲁迅“弃医从文”源于兴趣爱好 有些研究者,19,四、,鲁迅“弃医从文”源于,兴趣爱好,日本鲁迅研究家丸山升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他说,鲁迅“弃医从文”是鲁迅关系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和爱好文学的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