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52915165 上传时间:2024-11-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第一节 概 述,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经常存在着一些物理性因素,如:热、声、力、光、电等,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物理因素具有的特点,自然界中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对人体无害。如气温、可见光。,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如表示气温的温度,振动的频率、速度、加速度和轴向,电磁辐射单位面积(或体积)所产生的能量或强度等。,有明确的来源,物理因素装置工作状态时,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即消失。,物理因素强度一般不是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如果没有阻挡,一般随距离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有些物理因素,如噪声、微波等,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存在状态,性质的不同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常表现为某一范围内是无害的,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对人体可产生不良影响。,脱离接触后体内没有接触因素的残留。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有害因素的治疗方法。可用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来保护劳动者健康,。,第二节 不良气象条件,不良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热辐射,一、高温作业,(一)高温作业定义,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1.生产性热源-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2.,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二)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气温:热源、人体散热、劳动强度。,气湿:相对湿度,80%,称高气湿,相对湿度30%称低气湿。,气流:与生产热源有关,空气加热上升,造成对流,温差大,气流强。,热辐射:指红外线及部分可视线。如各种熔炉、开放的火焰、金属热源等。正辐射、负辐射。,(三)高温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气象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2高温、高湿作业,气象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通风不良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湿热环境。,3夏季露天作业,气象特点: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其持续时间较长。,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四)高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生理功能改变,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1,体温调节,机体与环境的热平衡公式:,S,M,ERC1C2,S,为热蓄积的变化,,M,为代谢产热,,E,为蒸发散热,,R,为经辐射的获热或散热,,C1,为对流的获热或散热,,C2,为传导的获热或散热。,劳动时,人体代谢产热量增大,必须加强散热,才能保持热平衡。,气温30以下而周围物体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对流和辐射散热。当气温升高到接近皮肤温度时,人体主要依靠汗腺蒸发散热。在气象条件诸因素中,气温和热辐射起主要作用。,气温35 以下时,体温多属正常范围。,气温超过 35,特别超过38 时,体温升高显著增多,劳动强度增大时更为明显。,体力劳动时,随劳动强度的增加和劳动时间的延长,代谢产热不断增加使机体获热。热敏感的下丘脑神经元发放冲动增加,导致皮肤血管扩张,皮肤出汗。大量血液携带热由内脏流向体表,热在皮肤经对流和蒸发散去,维持正常体温。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35),机体只能通过蒸发途径散热,湿热环境可降低蒸发散热的效率。,2.水盐代谢,环境温度愈高,劳动强度愈大,人体出汗量则愈多。大量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而影响劳动能力,甚至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热痉挛发生。出汗量是高温作业者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以一个工作日出汗量6,L,为生理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体内缺盐时,尿中盐量减少,故测定尿盐量可判断人体是否缺盐。尿盐量降至5,g24h,或2,g8h(,工作日内)以下时,则表示人体可能缺盐。,3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增加,使血液重新分配,大量出汗而丧失水分,细胞外液减少,使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下降,同时由于劳动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相应地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脏活动增强,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久之使心脏代偿性肥大,甚至产生病理状态。,4消化系统,高温作业对唾液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唾液中的钾、钠、淀粉酶的含量降低;大量水和氯化钠的丧失,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大量饮水使胃酸稀释。而末梢循环血量增加可引起消化道血流减少胃肠道的收缩和蠕动减弱,吸收和排空速度减慢。唾液分泌也明显减少,淀粉酶活性降低。这些因素均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胃肠道疾患增多,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5神经系统,高温作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低下,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减少而下降,热负荷得以减轻。因此,这种抑制可看作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但由于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表现出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工伤事故。,6泌尿系统,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肾血流量和肾小球过滤率下降,经肾脏排出的尿液大量减少,有时达85一90。高温对脑垂体的作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尿液浓缩,加重肾脏负担。如不及时补充水分,由于血液浓缩使肾脏负担加重,可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等。,(五)热适应,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同等强度的劳动,热适应者出汗量增加,可增加30甚至100,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110;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在机体热适应后可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protein,HSP,),,以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六)中暑,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 illness)。,1.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2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heatstroke,包括日射病,sun stroke),热痉挛(,heat cramp),热衰竭(,heat exhaustion),(1)热射病: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2)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3)热衰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或血容量的相应不足,以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3中暑的诊断,根据职业史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参见,GBll508-89),,按临床症状的轻重可分为:,(1)先兆中暑:劳动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2)轻症中暑: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诊断为轻症中暑。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肛温升高达385以上。,(3)重症中暑:凡出现前述热射病、热痉挛或热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4中暑的治疗,中暑的治疗原则:主要依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应迅速降低体温。,(1)轻症中暑:应使患者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重症中暑:,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对症处理。静脉给予盐水虽可促进恢复,但通常无必要,也不必应用升压药,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慎用,以避免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衰。,(七)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我国生产场所气象条件卫生标准以车间内外温差()规定了夏季车间工作地点的容许温度(表-1)。,表6-1 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规定,当地夏季通风室外 工作地点与室外 计算温度()温差(),22及22以下 10,2328 94,2932 3,33及33以上 2,表6-3 高温作业工作场所综合温度容许限值,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综合温度(),地区,地区,15,31,32,20,30,31,25,29,30,25,28,29,(八)防暑降温措施,1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2)隔热,(3)通风降温,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2.保健措施,(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2)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3,组织措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高温作业分级和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搞好厂矿防暑降温工作。,二、低温作业,(一)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体温调节,2中枢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体温过低,(二)防寒保暖措施,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2注意个人防护,3增强耐寒体质,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