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鱼类代谢障碍的流行病学及控制对策,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探索当前鱼类常见,的“肝胆综合症”的病因。,意义:,为防治控制此类病因引起的肝胆病提,供决策依据。,影响鱼类健康养殖的四大问题,鱼类高密度养殖中的拥挤胁迫效应,鱼类在污染水体中的生理适应性反应,配合饲料的毒性安全性对鱼类代谢的影响,过度施放渔药对鱼池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高密度养殖中的拥挤胁迫,高密度养殖的放养密度应遵循合理原则,养殖条件相同,密度与鱼体增长率呈负相,关,养殖条件相同,密度与鱼体死亡率呈正相,关,鱼类增长,相应活动空间减小,呈现拥挤,效应,拥挤胁迫导致代谢障碍,污染水体中鱼类的适应性反应,高密度精养水体渔业污染的普遍性,渔业污染的累积性和复杂性,长时间的恶化环境,导致鱼类适应性综合,症,饲料的安全性对代谢的影响,饲料配伍受市场经济制约,水环境恶化对机体营养代谢的干扰,饲料的不安全因素促进代谢障碍,过度施药对鱼池生态系统的破坏,药物在防治鱼类病原性病中的作用,药物的过度施放,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后果,水体能量流动受阻,水体物质循环障碍,养殖鱼类肝胆病变的病因,病原性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病原性病因,营养代谢障碍,适应性代谢障碍,草鱼代谢障碍性肝病的流行学调查,采用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现患和回顾,性调查结合,在湖北仙桃市、武汉市东西湖区草鱼主养,池做调查,选择饲料来源稳定的养殖户,病症以鳃色、体色、肝色、肝肿、胆肿、,肾肿为依据,流行病调查结果,1,、草鱼肝胆病的发生率及与鱼池大小关系(见表),湖北地区肝胆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池塘面积大较池塘面积小发病率低,表明大型池抗污染能力较小型池强,池塘大小(亩),池塘数(口),调查池塘总面积,发病塘数,发病率,发病塘总面积,面积发病率,6,15,41,465,30,75.61,331,71.18,15,25,53,1032,37,69.81,690,66.86,25,35,26,765,12,46.15,357,46.67,35,5,198,2,40.00,82,41.41,累计,125,2460,81,64.8,1460,59.35,2,、肝胆病发生率与池塘底泥的关系,池塘面积相近,底泥厚度越高,其发,病率也高,池塘底泥的厚度对肝胆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鱼池肝胆病初始发病的季节发布,肝胆病在,49,月都可发生,79,月是肝胆病高峰流行季节,发生率,较,46,月高约,70%,提示温度对肝胆病的关系,4,、养殖水体中若干理化因素与,肝胆病病情关系,不同健康状态鱼类的血液参数,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喂同一品牌的饲料的,草鱼,其血液参数有显著差异,未发病渔池中的草鱼血液参数较自养鱼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类似病原病潜伏期的,血液参数。,血液参数的差异反映出肝实质细胞的损,害,印证代谢失调与环境有关。,小结:,1,、本次调查的资料复杂,仅是初步结果,2,、从初步整理分析,目前常见的肝胆病,水体环境的恶化是该病的诱导病因,应称为“适应性代谢障碍病”,3,、“适应性代谢障碍病”的环境因子是综合性、积累性的。本次调查尚未能确认主要影响因子。,代谢障碍病的控制对策,干塘晒塘,干法石灰清塘,合理放养,一次放养,多次计划捕捞,以改善水体质量为主,合理施放消毒、杀,虫剂,生产抗应激、促代谢的饲料,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加强饲料企业、药物企业的全面合作。促进防治疾病和健康养殖等服务功能。,第九章 代谢障碍性骨疾病,第一节 骨代谢异常,第二节 骨疏松,第三节 骨软化,第一节 骨代谢异常,代谢障碍性骨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1,、骨吸收异常;,2,、骨生长异常;,3,、矿物质沉积异常。,第二节 骨疏松,分类:全身性和局限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因:,1,、成骨不足。,2,、原料供应障碍。,3,、绝经后、老年性、废用性。,X,线表现:骨小梁减少、变细、间隙增宽,松骨 间孔变大,松骨结构粗糙,骨皮质变薄。生长障碍线,骺线,双凹“鱼脊椎”,压缩。,*,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常见于,8,个月,2,岁人工喂养的小儿,成人罕见主要是由于酒精中毒或长期饮食不调而来。,病理:由于,VitC,在体内起着细胞内氧化和还原过程中的触媒作用,对细胞间质粘合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一旦缺乏时,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明显,而引起广泛出血,常发生于四肢肌肉、关节囊、骨膜下和齿龈等处。骨骼的主要改变是由于细胞活动力障碍,不能形成软骨基质和成骨基质或骨样组织,而一些非细胞性的活动如骺板钙质的沉着,骨皮质和松质骨的内吸收并无影响,因此,已钙化的骨骺板厚度异常,骨皮质和松质骨普遍性疏松萎缩。骨膜下出血可形成血肿,日久血肿钙化,尤多见于较大的长骨。,临床表现:四肢肌肉尤其在关节附近常有出血现象,亦可见齿龈出血,患肢少动,触痛明显,呈假性麻痹状态。好发于生长最迅速和最活动的软骨化骨的部位,如膝、肩、踝、腕等。,X,线表现:,1,、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增厚,密度,呈不规则碎片状,即碎屑带,“曲姆尔带”或“弗兰克尔白线”,并向两旁凸出于干骺端之外,形成刺样改变,称“皮尔坎氏征”。在先期钙化带之下有一带状骨质稀疏区,称为坏血病带或赖多夫带。此处可因骨折而分裂和移位。,边缘骨皮质和松质骨可呈单侧或双侧性缺损,或形成透光裂隙。,2,、骨骺改变与干骺端相似,骨骺四周围钙化增多而呈密度增高的环状,中央则因松质骨萎缩而呈毛玻璃样密度,使骨骺呈指环状称“温伯格环”。,3,、骨质普遍稀疏萎缩,骨小梁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皮质薄,髓腔宽。,4,、骨膜下出血,出现较晚,,X,线下最初为软组织肿胀,密度,其后在骨旁出现三角形掀起的钙化阴影。日久血肿机化钙化可呈包壳状。,5,、,VitC,治疗后,病变很快痊愈,表现为“坏血病线消失”,骨小梁结构清晰,增厚的先期钙化带可随骨干生长而以一条增白细线埋入骨干中,骨皮质增厚。骨骺中央稀疏区和骨膜下血肿的钙化包壳,也持续数年之久。“坏血病线”处的分离和移位可自行复位愈合,.,第三节 骨软化,是指成骨过程中,骨样组织的骨盐沉积不足,即,1g,骨组织所含钙质较正常为少,使骨在质上发生异常。,成人,骨质软化症,.,儿童,佝偻病,.,一、骨质软化症,由于成人缺乏,VitD,和钙质引起,以骨质软化和骨胳畸形为特征。多见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原因:日光照射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供应不足;消化吸收不良(肠炎);维生素,D,代谢障碍;多次妊娠,长期哺乳大量地消耗钙质等。,病理:,VitD,缺乏,Ca.p,代谢失调骨样组织无机盐沉积少,使新生的骨样组织不能骨化。骨胳可塑性,在重力或肌肉拉力等作用下发生各种畸形,如骨盆呈三叶状,脊柱后突或侧突,椎体呈双凹形,髋、膝关节常有内、外翻畸形。常可并发骨折,骨折后可形成大量骨样组织,然而不能骨化。,临床表现:初发症状肌肉无力,以下肢明显,致行走困难,以后出现全身疼痛和压痛,骨胳变形身体畸形。,血清钙正常或偏低,血磷低,血硷性磷酸酶。,X,线表现:,1,、骨质密度减低。(骨钙化不全)骨皮质变薄,严重者呈线条状。,2,、骨小梁粗糙而模糊。粗糙,骨样组织,模糊,钙化不全。,3,、广泛的骨骼变形。典型表现有:三叶状骨盆,髋内翻,膝内翻,成“,X”,形腿,脊柱侧突、后突,椎体呈双凹,松底凹陷。,4,、骨折和假骨折线出现。假骨折线为一细长带状透光区,可完全或部分贯穿骨胳,与骨皮质成直角相交,边缘较清晰,外围骨质可稍呈硬化,常呈对称而多发“,Looser,带”。,5,、经,VitD,和钙质治疗后,骨质密度和骨小梁可渐渐恢复,骨胳畸形则常永久存在。,二、佝偻病,VitD,缺乏症,VitD,的主要机能是调整钙、磷代谢,维持钙、磷在体内的生理比例:直接促进钙从肠道内吸收;间接影响磷从肾脏的再吸收。通常食物中只包含足量的,VitD,原,胆固醇等,在肠道吸收后必须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才能转变为,VitD,。,病理:,Vit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骨样组织钙化不良骨质软化。可影响全身骨胳,以生长迅速的干骺端为最严重,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骨的生长速度成正比,表现为干骺端膨大,骨样组织大量增生而不能如期钙化,干骺端膨大呈喇叭状。肋软骨与骨交界处的骨骺板也增粗突起,形如肋串珠,“鸡胸”畸形。四肢长骨软骨化骨障碍,使长骨增长受阻,重者导致佝偻病性侏儒,脊柱弯曲,骨盆变形变扁,下肢“,O”,、“,X”,形腿,囟门延迟闭合,颅缝增宽,方颅。,临床:,6,个月,3,岁小儿,,3M,多由母体中得病,为胎儿性佝偻病,表现为躁动不安,哭闹,多汗,方颅,鸡胸,“,O”“X”,腿等。,X,线表现:,1,、活动期:干骺端先期钙化带模糊,不则,与骨骺的距离增宽,干骺端横径增宽,受重力压迫呈杯口状凹陷、骨小梁紊乱,疏松而粗糙,模糊呈毛刷状。,骨骺按时出现或略晚,边缘毛糙不齐,其内骨松骨稀疏,有时变小甚至消失。骨干长度沿纵轴缩短,由于钙质少,骨质呈普遍性稀疏、密度,皮质变薄,常伴多发性青枝骨折。由于负重,出现“,O”“X”,畸形腿。,2,、痊愈期:接受治疗后,干骺端骨比渐趋正常,其杯口状凹陷及毛刷状边缘渐趋整齐,密度呈一带状。干骺端与骨骺的距离缩短,骨骺也发生同样的变化,先出现环形致密影,渐增厚与中央骨质明融合。骨皮质致密而清晰,但变形可长期存在。,佝偻病与坏血病的鉴别,坏 血 病,佝 偻 病,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增厚致密,且向两侧伸展,有骨刺形成,超过干骺端宽度,其下有透亮带。,先期钙化带模糊,干骺端边缘呈毛刷状,并扩张成杯口状凹陷。,骨,骺,中心呈磨玻璃样改变,周围有密度增高环状影。,密度普遍减低,轮廓模糊,体积小,骨,干,皮质变薄征轮廓清楚,似铅笔划线,骨干弯曲畸形少见。,皮质变薄而模糊,常有骨干弯曲畸形,骨,膜,有骨膜下出血,晚期出现骨膜钙化,骨膜增厚多偏于干骺端,一般无骨膜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