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252855408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一、课程标准,二、专题线索,三、知识梳理,四、教学方法,五、学科前沿,2,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出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3,专题线索,1、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2、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应调整,3、中国走向世界,在学习本专题时,应注意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重大突破之二,重大突破之一,重大突破之三,外交政策的调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兴区域合作,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背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5,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3,、,最大特点:,1,、,有利形势,:,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背景,:,2,、,不利形势:,国际环境,:,4、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6,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个,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个,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8,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2),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5),意义,: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5),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9,“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10,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11,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12,重返联合国(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2)新中国初期美国与新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处于孤立、封锁和包围状态。原国民政府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3),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13,中美关系解冻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另外,美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需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支持。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另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这样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了。,14,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意义:,结束长期敌对历史,揭开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5,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这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2、,概况,:,标志: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新篇章,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6,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打破了中国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中美关系改善成为中国外交突破和转机的关键。,(5)对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17,外交政策的调整,(一)原因,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主要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形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国际因素),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判断,(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18,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的内容,:,“一个出发点,两项政策。一个基本目标,两个坚持。”,一个出发点,“,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一个基本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对外政策,根本立足点,二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两项政策,两个坚持,19,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发挥,大国作用。,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和裁军工作,发挥,实质性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参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事务,20,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2、事例,:,(1)参加亚太经合组织(2)中国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2001年10月,意义:,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3)创建上海合作组织,建立,:,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有什么,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的什么,影响,?,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21,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串联知识点、重难点时运用),2、问答法(如“求同存异”方针),3、图示法(在讲解过程中对重大外交活动等,运用表格),1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2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照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历史使命感。,3.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4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教学中需注意的要点,22,学科前沿:,贾江华 著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1日出版。,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张广德著危机博弈变革201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3月1日 出版。是中国国际问 题研究基金会自2004年推出首部文集之后的第七部文集。这部文集记录了 2010年国际形势发生错综复杂变化的发展轨迹。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兴起,南北力量对比均衡化趋势加快;国际体系改革启动并发展,开始“量变”进程: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东亚地区形势急剧紧张:我国国际地 位继续提升,与国际社会合作进一步加强,但面临的挑战、麻烦也日益增 多,经精心谋划、积极应对,中国外交继续取得瞩目成就,为“十二五”开局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23,梁守德,称岳,李义虎主编成就与挑战 世界政治变革中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