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讲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二讲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1,重点问题:,区域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理论,区域经济空间转移理论,重点问题:,2,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1、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指一个区域内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它是区域经济增长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部分,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指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3,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1)经济总量的增加+人口规模的控制与人均产值的增加+产品需求量的增加。,(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的时间表序列过程。,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1)经济总量的增加+人口规模的控制与,4,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5,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劳动力,资本,生产要素,生产环境,资源,技术,硬环境,软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布局条件,生活环境,经济制度(政策),管理方式(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生产组织形式,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劳动力资本生产要素生产环境资源技术硬环,6,(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2、中间投入的拉动机制,3、产业部门的拉动机制,4,、先行地区的拉动机制,(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7,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新增长理论,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8,(一)均衡增长理论,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1)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人口增长会抵消经济增长的努力,因而会出现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因此必须从制度和投入上来打破这种低水平均衡,(一)均衡增长理论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9,(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供给角度,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需求角度,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生产率,低产出,低资本形成,(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供给角度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10,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均衡增长理论1,(1)赖(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2),纳克斯的部门平衡地投资理论,(3)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均衡增长理论1(1)赖(莱)宾斯坦,11,(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战略,2、,区域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战略,12,(三)新增长理论,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阿罗模型,罗默的理论,卢卡斯观点,(三)新增长理论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13,2、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克鲁格曼模型,:,以劳动和技术表示的总量生产函数,YF(L,A),具有收益递增的性质。技术进步具有正的外部性。,卢卡斯模型:,则将技术换成人力资本。这样,经济增长的快慢,就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2、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克鲁格曼模型:以劳动和技术表示的总,14,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后,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行动。,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五个方面,(,),使用一种新的技术,,()开发一种新产品,,()运用一种新的工艺,,()开拓新的市场,()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15,三、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的。,三、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部,16,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如果以,Q,表示国民生产总值,,q,i,表示,i,区域的生产总值,则有公式:,如果我们用,G,v,代表总产值的增长率,G,vi,表示,i,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a,i,为,i,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即,a,i,=q,i,/Q,,,则总量增长与各区域增长的关系是;,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如果以Q表示国民生产总值,17,公式的政策含义,要求我们的区域政策,对两类地区进行重点扶持,,一是,q,i(,生产总值),值较大的区域,二是,G,vi,(GNP增长率),值较大区域。,公式的政策含义 要求我们的区域政策,对两类地区进行重点扶持,18,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认为,以前只注意产量与资本与劳动投入量之比,只能叫部分生产率。,这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因为投入量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效率的变化。,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19,全要素生产率:,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或衡量生产效率的变化,必须使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使用“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强调,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或衡量生产效率的变化,必须,20,模型设计,以,G,vi,为,i,区域的产出增长率,G,ai,为,i,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ki,为,i,区域的资本弹性系数,G,ki,为,i,区域的资本增长率,li,为,i,区域的劳动弹性系数且,ki,li,G,li,为,i,区域的劳动增长率,模型设计 以Gvi为i区域的产出增长率,21,式中设表示规模收益,当l时,规模收益递增,当l时规模收益递减,当l时 规模收益不变。所决定的规模收益的变化,使产业的聚集出现不同的情况,,区域经济增长就表现在产业部门的发展和聚集上,式中设表示规模收益,当l时,规模收益递增,当l时,22,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区域经济开发概论,(一)区域开发的含义,(二)区域开发的特征,、开发对象的位置、范围的明确性。,、,开发的时效性。,、,开发行动的综合性。,、开发目标要达到区域的普遍增长,第二节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一、区域经济开发概论,23,(三)区域开发的内容,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产业部门间转移。,(三)区域开发的内容,24,二、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区域总产值性=经济乘数,主导部门产值,以Y为区域总产值,X为主导部门产值,K为经济乘数 则有模型,Y=KX,其中,经济乘数,=1/(1消耗系数)以C为消耗系数,即可表示为,K=1/(1C)。,二、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25,26,(二)增长极模式,增长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命名。,增长极的特点:,极化效应,增长极形成后,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增长极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 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二)增长极模式增长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27,这种扩散强度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式中:S为离增长极远的扩散强度,So为增长极的扩散强度,为距离衰减系数为距离。,这种扩散强度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式中:S为离增长极远的扩,28,增长极模式通过培育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这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是把区域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主导部门的发展上来,通过对主导部门的投入激活产业链条,扩大区域市场需求,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增长极模式通过培育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29,(三)发展轴模式,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发展轴(或称为“点轴),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 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发展轴同样存在着聚集和扩散效应,而且效应的强度更强,对周边的影响更大。,发展轴在不断地丰富之后,力量更强大 最后将成为一条发展地带。发展带是发展轴的成长结果及其演化的最后形式。,(三)发展轴模式 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30,(,四)网络型模式,由若干紧密联接交叉的发展轴集合而成的网络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是一种由其规模经济所产生的更具辐射效应的高级区域发展模式。,(四)网络型模式由若干紧密联接交叉的发展轴集合而成的网络状的,31,三、区域开发中产业部门的更替模式,(一)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增长依靠要素的投入,但要素投入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才能够获得产值的增长。,如果主导部门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在区域内已经形成经济的继续增长,就必须要靠将投入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三、区域开发中产业部门的更替模式(一)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32,产业部门的生命过程,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发展部门,成长部门,成熟部门,衰退部门,兴旺部门,衰退部门,产业部门的生命过程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发展部门成,33,(二)判定产业部门的兴旺或衰落的方法,1、,第一种方法:按照产业部门的增长率进行判定。,但缺乏区域比较。,A,发展部门,B,发展部门,C,成熟部门,D,衰退部门,前一时期产业部门年产值增长率,后一时期产业部门年产值增长率,前一时期各部平均平均增长率,后一时期各部门平均平均增长率,(二)判定产业部门的兴旺或衰落的方法 1、第一种方法:按照产,34,2、第二种判定方法:评分法,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的资料,综合,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工业部门在国家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等三个因素,,来对各工业部门进行评分。,兴旺部门10分-7分之间。,停滞部门6.9-3.5分之间,,衰退部门3.4分以下者,结构如表32所示。,2、第二种判定方法:评分法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35,36,四、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模式,(一)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区域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会有流动性,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有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本能。而一个区域资本投入与一个国家的资本投入最大的区别,是区域资本的流动性强,区域之间如同不存在贸易壁垒的阻隔,资本与劳动等要素会向收益率高的区域流动。,四、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模式 (一)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37,流动性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流动性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38,区域发展的目标预期与环境的影响,除了产业部门的转移受到资本收益率和工资率的影响外,区域之间产业部门的转移还要受区域发展的目标预期和软硬环境的影响,如基础设施、政府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等等。,产业部门的转移实际上要受收益预期的影响。因为资本收益率和工资率现期收益率可能不会高,但会由于产业的转移和要素的集聚而提高,这里很可能是发展环境开始转变而产生了目标收益的预期。,因此发展环境有时起非常重要的前导作用。,区域发展的目标预期与环境的影响除了产业部门的转移受到资本收益,39,(二)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规律,高梯度地区经济发达以人工成本为主的生产成本增高出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的趋势,低梯度地区的两种情况:,一是经济落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有接受资金技术转移的需求和主动性。,二是低梯度的资源型地区,随着资源耗竭,需要发达地区转移新的产业来重新开发。,(二)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规律高梯度地区经济发达以,40,结论,通过梯度转移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对落后地区来说其目的是接收先进产业,提高经济结构的水平;对先进地区来说,其目的是淘汰衰退产业,改变要素投入方向。如果先进与落后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差并没有那么大,这种转变就没有多大意义。,由于比较利益原则的作用,对于落后地区来说,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