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1,提纲,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儿童哮喘的,鉴别诊断,儿童哮喘的,治疗(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儿童哮喘的,教育与管理,提纲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2,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影响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近二十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的上升比成人更为明显,哮喘患者中约半数是在12岁以前开始发病的,因此,对儿童哮喘的防治是 整个哮喘防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概述,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影响儿童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3,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儿童哮喘的定义及诊断,4,儿童支气管哮喘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5,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6,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后15min FEV,1,增加12%,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7,8,婴幼儿易患喘息的原因,与其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关,ONE,TWO,婴幼儿期细支气管内腔狭窄,气流阻力增大,气流速度慢,由于婴幼儿的各种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支气管粘膜上IgA水平较低,尚不能起保护作用,8婴幼儿易患喘息的原因与其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关 ONETWO婴,8,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5岁以下儿童哮喘分成3种临床表型:,早期一过性喘息,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迟发性喘息/哮喘,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9,儿童喘息的表型,Age (Years),Wheezing Prevalence,Non-atopicwheezers,Transient earlywheezers,IgE-associatedwheeze/asthma,03611,Martinez.,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9;104:S169-S174.,Transient,early wheezing,暂时性早期喘息,Persistent early-onset wheezing,持续性早发喘息,Late-onset wheezing/asthma,晚发喘息,/,哮喘,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8,儿童喘息的表型Age (Years)Wheezing Pre,10,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随年龄增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 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5岁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8,早期一过性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5岁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11,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主要表现为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病人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2岁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感染有关,5岁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8,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主要表现为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12,迟发性,喘息/哮喘,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5岁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8,迟发性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5岁儿童喘息,13,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用于,对学龄前喘息儿童作出哮喘的确定诊断,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多于每月1,14,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用于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次要危险因素:,(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主要危险因素:,(1),父母有哮喘病史,(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儿童哮喘危险度临床预测指数,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用于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15,儿童哮喘的治疗评估,尽管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性,但与使用抗生素相比,抗哮喘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学龄前儿童喘息发作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喘息时间,对于反复喘息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学龄前儿童,建议使用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26周后进行再评估,学龄前喘息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因此,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儿童哮喘的治疗评估,16,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17,肺功能检测,过敏状态检测,气道无创炎症指标检测,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肺功能检测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18,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 2次/周,任何1周内有3项,以上的部分控制,活动受限,无,有,夜间症状/觉醒,无,有,缓解药/急救治疗的需求,无(,2次/周),2次/周,肺功能(PEF或 FEV,1,),正常,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急性发作,无,1次以上/年,*,任1周内有1次,哮喘控制的分级 *任何时候发生急性发作都应立即评估维持治疗方,47,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急性发作,控制水平,维持治疗并确定最低控制方案,考虑升级治疗以达到控制,升级治疗直至达到控制,按急性发作治疗,治疗选择,TREATMENT STEPS,降级,STEP,1,STEP,2,STEP,3,STEP,4,STEP,5,升级,降级,升级,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急性发作控制水平维持治疗并确定最低控制方案,48,吸入装置,年龄范围, 5,岁,雾化器,成人,pMDI+,带面罩的储雾罐,pMDI,+储雾罐,干粉剂,不同年龄适用的吸入装置,理想的,可用的,不适用的,45岁,吸入装置年龄范围 5 岁雾化器成人pM,49,儿童哮喘的教育与管理,儿童哮喘的教育与管理,50,51,医生24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生7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0人),护士5名(脱敏中心2人,专科护士3人),肺功能(包括呼出气一氧化氮)医师2名,我院哮喘专病门诊的人员组成,51医生24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生7名,主治医师2名,,51,专科门诊运行方式,专科护士取专科病历,填ACT表,患者教育,测峰流速,医生处看病,护士或医生教吸入治疗的方法,护士填电子病历,专科门诊运行方式专科护士取专科病历,填ACT表,患者教育,52,儿童哮喘的诊治1课件,53,哮喘专科病历,哮喘专科病历,54,儿童哮喘的诊治1课件,55,哮喘专科护士的门诊工作,建立个性化档案,皮肤点刺,学习峰流速仪,教会吸药方法,哮喘专科护士的门诊工作建立个性化档案皮肤点刺学习峰流速仪教会,56,目前哮喘专科病历建档情况,纸质哮喘档案已超过15000份,哮喘电子档案建立开始于2009年,已录入患者1400余例,4400次门诊数,目前哮喘专科病历建档情况纸质哮喘档案已超过15000份,57,系统教育的方法及内容,门诊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是医患合作关系起始的个体化教育,集中教育:通过座谈、交流会、哮喘学校、俱乐部、夏(冬) 令营和联谊会,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等推广哮喘知识,系统教育的方法及内容门诊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58,系统教育的方法及内容,网络教育:,www.ginasthma.org,定点教育:与学校、社区卫生单位合作,,有计划开展社区、患者、公众教育,医生教育:定期举办哮喘学习班,系统教育的方法及内容,59,哮喘夏令营活动,哮喘夏令营活动,60,哮喘夏令营活动,哮喘夏令营活动,61,控制,康复,身心健康,哮喘是能够控制的,控制康复身心健康哮喘是能够控制的,62,THANK YOU!,THANK YOU!,6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