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声的世界,16,(10,分,)2016,秋,利辛月考,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1),同学们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产生的,(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_,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_,(3),小明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小明与同学一起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小,_,(,选填,“,大,”,或,“,小,”,),由此可以推理:真空,_,不能传声,_,(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搜集证据;,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EADCB,_(,填字母序号,),解析:,(1),讲话时声带发生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振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两个现象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据此可以推测如果空气全部抽净,瓶内是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EADCB.,10,2016,秋,安庆期中,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小明选取一种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距离你认为小明选取的最佳声源和研究方案是,(,C,),A,闹钟方案,B,音叉方案,C,闹钟方案,D,音叉方案,解析:,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作实验的声源;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故,方案不合适;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判断隔音效果,故方案,更合适,17,(14,分,)2016,秋,东至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_,超声,_,,,_,音调,_,(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次声,_,(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20Hz,_,左右,声具有,_,能量,_,(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与,_,频率,_,有关,关系是,_,频率越高,音调越高,_,解析:,(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应是超声;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应是音调;,(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3),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因为声波能够把内脏振坏,所以声波具有能量;,(4),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