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产业经济学,Industry Economics,School of Economics,产业经济学School of Economics,1,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概述,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主要内容:,供给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的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概述一、,2,二、产业结构效应,(一)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二)产业结构扩散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二、产业结构效应(一)产业结构关联效应,3,三、产业结构优化机理,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三、产业结构优化机理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4,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和内容:,(一)涵义:,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和内容,5,1、产业素质是否协调。,即相关产业之间是否存在技术水平的断层、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盈利状况的强烈反差。,2、产业关联关系是否协调。,即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协调,分工、协作是否合理。,3、产业相对地位是否协调。,即产业结构内部各产业的排列组合、各产业之间的主次、发展的轻重缓急关系是否协调。,4、产业供求是否协调。,(二)内容:,1、产业素质是否协调。(二)内容:,6,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基准,国际基准:,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基准:,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断基准,7,(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定,国际比较法:,与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相对比,大致判断。,(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定国际比较法:与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8,供求判断法:,依据各个产业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衡量其是否合理的方法。,需求适应性判断法:,是依据产业结构是否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并能否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来衡量其是否合理的方法。,结构效果法:,是依据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和总利润的变化来衡量产业结构是否在向合理方向变动的方法。,供求判断法:依据各个产业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衡量,9,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一)涵义:,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指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各种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10,创新:,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从供给方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范围,提高管理水平等途径来实现的。,从需求方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生产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出口,即借助于需求结构的变动来实现的,属于间接影响。,(二)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创新: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二,11,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志及衡量,(一)高加工度化和加工度衡量法,(二)高附加值化和附加值衡量法,(三)技术集约化和技术集约程度衡量法,(四)知识化和知识化程度衡量法,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标志及衡量(一)高加工度化和加工度衡量,12,四、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和措施,(一)产业结构优化机制,1、以市场机制为基础,2、以政府调控为辅,(二)产业结构优化措施,1、正确选择主导产业,2、鼓励技术创新,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4、实行制度创新,四、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和措施,13,第四节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一、地区的界定:,1、均质区域法:,按内部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而外部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标准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强调所属区域的共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地区、西北地区。,第四节 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一、地区的界定:,14,2、极化区域法:,按照区域增长极的关联方向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强调增长极对关联地区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发挥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区域增长极:,在区域内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强辐射力,并能促进和带动周边地区增长的中心或内核。,2、极化区域法:按照区域增长极的关联方向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15,3、行政区域法:,一国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并有利于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主要按照行政区划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强调经济区域中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我国:,4个直辖市、22个省、4个自治区、3个特别行政区,3、行政区域法:一国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并有利于实现一定的经济目,16,二、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一)地区产业结构,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二)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1、地区要素禀赋,2、需求结构导向,3、地区间经济联系,4、生产的地区集中度,二、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一)地区产业结构,17,四、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一)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的经济指标,区位商:,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区位商=(某地区A部门就业人数/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全国A部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就业人数、产值、产量、固定资产等。,四、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经济指标(一)反映地区产业结构专业化,18,人均产量系数和人均产值系数:,反映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人均产值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人均产量系数和人均产值系数:反映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19,地区产业区际输出标准:,区域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该地区A产业产品生产总量,区际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全国各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总量,区域产业输出系数:,区域产业输出系数=某地区A产业输出/该地区各产业输出,地区产业区际输出标准:,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