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A,历史选修,1,第,1,课,梭 伦 改 革,第1课,2,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回顾,表现,职位,阶段,代表,君主制,政权属个人专有,世袭制和终身制,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希腊各邦,贵族制,集体领导,平等协商,选举制和任期制,城邦时代,雅典,民主制,公民大会决定国家大事,公民都可参加行政司法,城邦时代,雅典,认识,君主制,:,是人治,贵族制,:,少数人,(,贵族,),掌握国家权利,由人治向法治转化,;,民主制,:,合法公民掌握国家权利,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回顾表现职位阶段代表君主制政权属个人,3,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1,、雅典贵族政治的确立,年代:公元前,7,世纪城邦时代希腊君主制瓦解,贵族制确立:雅典的贵族制也在此时确立起来,2,、雅典贵族政治的特点,权力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有,9,名,(,从贵族中选出,任期,1,年,);,战神山议事会的集体决策,政治特点:选举制,任期制,;,贵族集体当政,;,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4,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1,、雅典贵族政治的确立,2,、雅典贵族政治的特点,3,、雅典贵族政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进步性: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主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局限性:是少数贵族集体统治,普通民众没权力参与,;,缺少民众监督和有效制约,雅典贵族侵吞平民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贵族制危机,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5,二、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主要原因。,(,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2,)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工商业的发展。,(,3,)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外部环境。,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二、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6,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二、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经济领域:,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政治领域:,创立财产等级制,.(,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政治机构民主化。,(,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两个新的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2.,改革的内容,:,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7,二、梭伦改革,3,、,如何评价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课标要求,),积极:,(,1,)经济方面,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2,)政治方面:,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局限:,(,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二、梭伦改革 3、如何评价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8,四,、,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二、梭伦改革,三、克里斯提尼改革,四、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9,五、小结:,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促进完善,),五、小结: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10,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期间比较短。,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11,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必修,(1)P36.P38,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机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陶片放逐法,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必修(1)P36.P38人民,12,4,、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参见必修,(1)P36.P38,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扩大,);,科学文化的繁荣,(,民主政治下形成的自由宽松的学术条件和允许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地发展的氛围,);,公民表现出极高的爱国主义热情,.,消极:,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外邦移民,女性,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一切公职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2.,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必修,(1)P36.P38,4、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或评价)参见必修(1)P36.P38,13,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与民族融合,第5课,14,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居农耕,;,建立政权定都平城,),2,、,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3,、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贵族的巧取豪夺,),5,、,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一、北魏统一北方 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15,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均田制,:,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受田农民纳租,纳调,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政治,三长制 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文化,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16,认识北魏均田制,发展: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核心内容:,政府将国家控制的荒地授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意义:,均田制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认识北魏均田制 发展: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17,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概况:,迁都洛阳是孝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改革大事,之前的改革决策者是冯太后,设巧计迁都洛阳,为何迁都洛阳会成为改革的一项内容?,迁都原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经济上,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很不安全,地理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迁都洛阳,推动改革的深化概况:迁都原因:,18,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2,、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四,、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2,、孝文帝胆略和卓识。,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19,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第6课,20,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1,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募役法,最具争议,(,负担沉重,),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物稳定市场,以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最具争议(强制,22,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保马法,减少政府支出,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3,、,选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培养了人才,改革恩荫制,太学生优异者直接任官,精减军队,废诗赋取士旧制,重经义策论考试,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由固定将官带军队,贯彻择优录用原则,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23,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结局,1,、历史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2,、最终结局,:,失败,原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新法变质,徽宗时蔡京以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三、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结局 1、历史作用:2、最终,24,(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答:“三冗”原因:,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实行“恩荫”制度,对象过滥。官员数量剧增,成为“,冗官,”的主要原因。,为防御辽和西夏,大量扩充军队,同时还采取“荒年募兵”的办法,将大量青壮年流民招进军队。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财政负担,形成“,冗费,”。,“二积”原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1)归纳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二积”局面的原因。答:“三冗,25,(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答:,关键问题,:财政危机,国家财政人不敷出。,指导思想,;以“理财”为中心,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和节省开支。,具体措施,:通过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精减军队,缩减编制等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保马法也节省了国家的开支,;,改革科举制度,考经义策论,.,(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对此,王安石变法的基,26,(3),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为什么最后失败了,?,答:,成效:,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失败原因,:,王安石变法触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