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结构,第,8,课,模块一 必修一,考点,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特点,1地震波及其特性,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项目,地震波,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性质,能量波,地球内能以波动的方式向四周传播,弹性波,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岩石弹性震动,分类,横波(S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纵波(P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项目,地震波,传播,特性,纵波(P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共性,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向和折射现象,意义,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内部圈层;研究地震的能量和划分,(续表),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突然发生变化。科学家将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的面称之为“不连续面”。,它们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如图所示:,2地球内部结构及其特点,(1),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其中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2),纵波在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3),纵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在2900千米深处(古登堡面)传播速度突然减小至0,即横波在古登堡面处消失。纵、横波在古登堡面的变化说明了外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4),图中未表现出来,横波在5000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这说明内核为固态。,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归纳,如下表所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概念,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 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从古登堡面到地球核心的内核部分,厚度,平均厚度17千米,陆地约33千米,海洋约6千米。,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反之越薄,2800多千米,3400多千米,物质状态,固态,固态,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态,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主要,成分,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其他,特征,厚度不均;,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不连续分布;下层为硅镁层,连续分布,岩石圈下面有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源地,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外核物质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例1】,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同时也提供了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机会,科学家正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来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1)(2)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解析】,该题以科学家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为情境,利用地震波的特性考查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的物理性质。第,(1),题,地震波经过不同的介质,其速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再结合,横波只能穿越固体,推断出在地下2900千米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是当年科学家古登堡推断地球内部2900千米处存在不连续面的主要依据。,答案:1.,D,(2),从地壳到地核,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解析】,第,(2),题从地表到地心,其所承受的重量越来越大,因此压力越来越大,密度也越来越大。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通过,这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释放了大量的热能,导致越接近地核,温度越高。,由于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并不一样,而且外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地震波在经过这些物质时的波速是不同的。,答案:2.,A,地球内部圈层的一些特点,(1),地壳的结构特点水平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垂直方向上:,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缺失)大陆地壳为双层结构,而,大洋地壳,以单层结构为主,规律技巧总结,(2),地壳的厚度差异海陆差异:大陆厚,大洋 薄,地貌差异:高山厚,平原薄,海拔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深度差异:海岭厚,海沟薄,规律技巧总结,变 式 训 练,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变 式 训 练,1,(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答案:,莫霍面,古登堡面,变 式 训 练,1,(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E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答案:,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变 式 训 练,1,(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变 式 训 练,1,答案:,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所示:,变 式 训 练,1,【解析】,本题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变式图,除了要求我们掌握教材插图“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外,还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所学的相关地理原理进行推导、分析。尤其是第,(3),题,教材中只提及横波不能穿越液体。,解题时,应根据此知识点判断出横波在经过外地核时消失,从而不能被阴影部分所代表的地区观测。,考点,2,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的高空作为大气圈的上界,人类发射的许多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的轨道高度在此范围内。,大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氧和氮是,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植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水汽,固、液、气三相的相互转变产生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2.水圈,概念,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了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即水圈,构成,空间,分布,按照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淡水,淡水仅占3%,其中又有,2/3储藏,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冰川中,大气层中也有一小部分水,基本上以水汽形态存在,咸水,意义,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水溶解岩石、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动力:,水循环不仅调节气候,交换,大气,而且几乎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了地球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3生物圈,其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图所示:,【例2】,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开放的、均一的系统,D,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不包括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三圈层共同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人们生活的地表与外部空间保持着物质和能量的联系,是一个开放的、不均一的系统。,答案:,D,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圏层和外部圈层,其,关系图如下:,规律技巧总结,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变 式 训 练,2,变 式 训 练,2,(1),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简单系统,B,水圈是由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等多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变 式 训 练,2,【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并非是简单的字面理解为只有各种气体。水圈中的水有多种形式,按其空间位置属性,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海洋水、大气水、生物水、地下水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变 式 训 练,2,【解析】,生物圈不仅是全球生物的总和,还包括这些生物生存的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内部圈层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特别是同岩石圈的关系最为密切。,答案:,B,(2007上海)(十六),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波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8分),60,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板块与_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游景点,以防_(灾害)侵袭。,6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62,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约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波。,【解题思路】,第,60,题,由图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震在海洋中发生往往会引起海啸。第,61,题,地球内部圈层和分界面名称属基础知识,此题较为简单。,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题眼,【解题思路】,第,62,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体,而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答案:60.,印度洋太平洋海啸,62.,横,61.详见右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