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讲-佛教征服中国汇总

上传人:浪*** 文档编号:252673352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第九讲-佛教征服中国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09第九讲-佛教征服中国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09第九讲-佛教征服中国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佛教制服中国,本讲重点,佛教的根本思想体系,佛教的九大宗派,何为“佛教中国化”,概述,两汉之际自印度传入,东晋十六国时候趋于富强,南北朝时消逝了众多的学派,隋唐时形成了八大宗派,藏传佛教,佛教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及影响,译经、注经、解经和制造学说体系等种种宗教理论活动,建寺造像、坐禅修持等种种宗教实践活动,扩大了中国思想界生疏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信仰生活,带来了简洁的社会影响和多重的社会后果。,一佛教的根本思想体系,一佛教建立的时代背景,公元前1200年间,雅利安文化和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婆罗门教。,达萨首陀罗,雅利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婆罗门即僧侣,是祭司贵族。把握神权。,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者。,吠舍一般劳动者,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奴隶、杂工和仆役。,婆罗门的守旧思潮和沙门意译息恶、修道的革新思潮的抗争。沙门主见公正、禁欲主义和苦行得道。,佛教就是在这两种思潮的抗衡下产生的。,从思想渊源上看,佛教是属于沙门思潮的。佛教的产生受到了释迦族部族宗教影响、土著文化、沙门思潮外,婆罗门教对其也有影响,比方业报轮回。,二释迦牟尼的创教活动,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译为觉悟者。依据佛教的说法,佛是一个“正觉、等觉、无上觉”三觉圆满的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活动构建、宣传自己的教法;建立僧伽生活制度。,教法主旨在于阐发人生的苦痛、苦痛的缘由、苦痛的消灭和消灭苦痛的方法。,释迦牟尼的创教思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谛指四个真理。包括苦谛苦的内容、集谛产生苦的缘由、灭谛苦可以消逝的道理、道谛消灭苦的方法。苦、集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其形成的缘由;灭道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盛阴又称五取蕴,佛教认为人是由五蕴指物质现象的色和精神现象的受、想、行、识通过因缘和合而成,会产生种种欲望,所以人本身就是苦。,“八正道”指八种超脱世间诸种苦痛,消退苦痛根源而到达涅槃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又称“八圣道”,包括:正见对佛教的教义有正确的见解、正思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正语语言合于佛理、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正命生活不违佛门戒律、正精进勤修涅槃之道、正念用四谛之理离尽邪非)、正定修习佛教禅定。,十二因缘:无明无知,不懂佛教的道理行意志和行为识个人精神统一体名色精神和肉体六入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触接触外界事物受苦乐等感觉爱贪爱、爱欲取追求执著有产生业报的种种行为生老死。,三佛教创立的进步意义,1用缘起说反对创世说,2用四姓公正来反对不公正,3用无我论来反对梵我一体,四印度佛教的演化,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五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中叶,2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四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3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至7世纪,乘是梵文yna的意译,梵文本义是乘载如车或船。大乘教认为原与部是小车辆,是小道,是释迦牟尼为小根器的人所说的教法,小到只有一个人渡到此岸的天国。而宣称自己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到达菩提涅槃的此岸。,大小乘在精神和实质上的区分:,对佛的看法不同,修行的结果与境地不同,修行方法不同,教义不同小乘提出“我空法有”;大乘认为“我法皆空”,4密教时期公元7至13世纪,主见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也就是手结契印手式,“身密”、口诵真言咒语“语密”、心作观想佛尊“意密”,三者相应,即身成佛。,二佛教初传中国,一初传时间,一般有两种主要说法。一是西汉末年哀帝传入说。,一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说,综合这两种说法,则佛教的初传当在两汉之际,约公元1世纪的时候。,二初传线路,通常认为:,陆路通过中亚细亚,经丝绸之路,再深入内地。,另两条道路:,陆路西南方遥远地区传入,海路南海路线传入我国内地。,三初传概况,1、东汉时候佛教的教理被认为是“清虚无为”而和黄老之学相提并论。,2、与佛教的经典翻译同步进展的。东汉末年的佛典翻译事业开头于安世高和支罗迦谶,并称汉代两大译师。,四初传内容,1安世高所传小乘禅学,小乘禅学的主要思想是四谛论思想。,小乘修行方法:安般守意的禅法。又称“数息法”。,全义是要求人把思想和意念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来,来思考佛理的修行方法。,2支罗迦谶所传大乘般假设学,般假设学特地争论假有性空的学问。,修行方法:般舟三昧,般舟意译为消逝、现前,佛消逝。三昧,意译为定,定于一境。,三,.,三国西晋时佛教的初步流传,兴建佛寺,三国译师:支谦、康僧会等,这时期惯于用道家的术语来表述佛教思想,表现了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的趋势。,西晋时候,佛教的主要活动还是翻译佛经,竺法护着重翻译大乘般假设学的经典,阐发般假设性空的学说。,三国魏废帝嘉平二年,中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游化洛阳,译出了戒律僧祇戒心,并进展授戒。这是中国有戒律授戒的开头。自此以后转变了以往僧人只剪掉头发,没有禀受归戒的不守佛制的状态。昙柯迦罗被后来的律宗奉为初祖。,时人朱士行登坛受戒,是为中国正式出家和尚的开头。朱士行还赴于阗寻求经典,他是汉地和尚西游的先导。,四,.,东晋十六国佛教的隆盛,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大多提倡佛教。劳动人民亦希图从求神拜佛中解除苦难。佛教即在此根底上获得了丰厚的进展土壤。,佛典的大量翻译,中国佛教僧侣学术论文的纷纷面世,般假设学不同学派的竞相成立,民间信佛者的剧增,这一切集合成中国佛教进展的第一个高潮。,1,、,十六国佛教,道安:,组织翻译,整理和阐述经典,创立以“本无”为宗旨的学派;弘化南北,建立僧团宣传教法和培育弟子.,鸠摩罗什:,第一次有系统的介绍了般假设空宗学说,对于大乘理论在中国的移植和弘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东晋佛教,庐山东林寺慧远阐发因果报应说和神不灭论,调和儒家名教和佛教教义的冲突,宣扬“儒佛合明”论等,这些对后来佛教的进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康道场寺佛驮跋陀罗、法显,3,、,本时期佛教活动的特点,佛典翻译的重大成就:大乘经论;小乘经论;大小乘禅经;密教经典;律典,西行求法行动的兴起,祈求往生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思潮的消逝,般假设学“六家七宗”的形成和僧肇“不真空论”的建立,两晋佛教理论的主潮:般假设性空学说。玄学中的“无”和般假设学中的“空”可以相互比较,般假设学被玄学化。佛教学者往往用玄学的观点去理解和阐释其中的思想,对所谓“空”的理解产生了种种异义,从而形成了六家七宗。,魏晋时期佛学进展的总趋势是:由佛学的玄学化走向佛学的独立进展。由佛学的玄理化走向佛学的世俗化。由翻译佛经进展为注释著述佛经,自创新说。由般假设学进展向涅槃学。,五,.,南北朝佛教学派的涌现,1、统治者的佞佛与灭佛,舍身,制断酒肉,建寺造像,举办斋会,讲经说法,撰写佛教著述,宣扬神学理论,北魏太武帝屡次限制打击佛教,甚至下令尽杀沙门,为中国佛教史上“三武一宗”灭法之始。,2、各类佛典翻译的进一步开放,真谛;求那跋陀罗;菩提流支,不偏于大乘般假设学典籍,而是广泛涉及各个流派,3、形成不同的佛教学派,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学者都比较重视讲诵佛典,从而形成专攻某一经论之风,涌现出了假设干知名的经师、律师、论师。,涅槃经,和成佛说,弥勒经,和净土说,楞伽经,与顿悟说,大乘起信论,与心性论,成实师;涅槃师;三论师;十诵律师;地论师,4,、南北两地佛教的不同特点,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地域的阻隔,促使两地不同的佛教学风的形成。这种不同的显著表现是:南文北质。南朝偏尚理论,以玄思拔俗为高;北朝崇尚实行,禅风特盛。,六.隋唐宗派佛教的制造和富强,一隋唐佛教势力的消长,1高祖太宗,儒佛道相互斗争,统治者依据自己的需要,不同时期,扬此抑彼。,2武则天睿宗,压抑道教,抬高佛教,3玄宗文宗,由佛道并重到佛教势力渐渐压倒道教,4唐末武宗以后,统治者排佛辟佛,佛教势力遭到打击,走向衰落。,二佛典翻译的重大成就,隋唐时代的译经根本上由国家主持,国家设置译经馆或指定寺宇,组织译人翻译。隋代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唐代的玄奘、义净、不空都是著名的译师。唐代在译籍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前人,总计译出佛典372部,2159卷,至此,印度大乘佛教的要典根本上都已翻译过来了。,三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宗派形成的缘由:一是统一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为统一的宗教和不同宗派的建立供给历史条件。“破斥南北,禅义均弘”。二是寺院经济高度兴盛,成为宗派形成的经济根底和物质条件。,六五代以来佛教的衰微和连续,1、五代,北方:国家对佛教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南方:王朝热心护佛,以南方为依据地的禅宗、净土宗和天台宗分别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2、两宋,宋初疼惜佛教,北宋后期徽宗强令佛教与道教合流,宋代南迁以后,王朝对佛教实行了利用和限制的政策,禅宗和净土宗较为流行,3,、辽、金,刻经、建塔、开凿石窟,风行一时。,章宗以后,朝廷为了筹措军费,滥发空名度牒,促使佛教滥杂腐化,日趋衰退。,4、元,元世祖忽必烈崇奉喇嘛教,奉西藏地区的名僧为帝师,规定每个帝王必需先就帝师受戒,然后才能登基。寺院经济畸形进展,除喇嘛教以外,禅宗也在流传。江南还流行白云宗、白莲宗,明清时代,两宗均遭严禁。,5、明清,明代对佛教进展了整顿,限制佛教的进展。这时期消逝了在家居士争论佛教的风气,清根本继承明代佛教政策,但较为重视喇嘛教。,清代官私刻经事业颇盛,对清末佛教文化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五代以来,佛教各宗派中主要是禅宗在流行,其次是净土宗,再就是天台、华严、律诸宗的宗绪未绝。在此后的长期间里,消逝了各宗派相互融合的趋势,尤其是净土宗和禅宗结合在一起。,“华禅合流”和“禅净双修”禅宗的精神修养不符合下层人民心理,净土宗的极乐世界则适合,宋以后渐渐合流,“快速成佛”和“往生净土”结合。,结论,自从汉魏两晋南北朝以来,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文化集合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种成分的复合构造。佛教在中国流传、进展了两千年,经过摸索、依附、冲突、转变、适应、融合,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文化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