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5266953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9/14,#,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1,(一)试题特点,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求运用学科内知识及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值高,但答案文字要求简明扼要。,设问角度灵活,能力层次分明,试题难度不大。,(一)试题特点,2,(二)审题方法指导,一般来说,一道完整的历史问答题,包含四种构题成分:,1,、,提示语,: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题目中的,“,概括,”,(归纳)、,“,分析,”,、“简述”、“比较”、“论证”等等。根据这些解答的提示语可确定题型。,2,、,主干语(或中心语),:即指明答项内容的对象的成分,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3,、,答项语,:即要求回答的内容的成分,如,“,原因,”,“情况”、“意义”、“内容”、“结果”等等。,4,、,限定语,:限定解答内容或解答对象的时间、空间、角度、频率等等的成分。,(二)审题方法指导,3,【例】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例】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4,【例】,概括,(,提示语),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中心语,),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求答项,),,,指出(,提示语,),他们在,目标追求上(,限定语,),的,共同之处,,并,分析(,提示语,),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限定语,),产生的,影响,(,求答项,),。,【例】概括(提示语)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5,派别,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3),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1),派别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6,(三)历史信息整合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历史信息整合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技能,通过阅读理解文字、图像、统计数据等形式的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按信息资料性质的分类,,可分为四类: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三)历史信息整合的一般途径和方法,7,一 文字资料的信息整合。,文字资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信息资料,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其信息整合的一般思路是问题、材料、教材“三结合”:根据问题,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分析和论证。,一 文字资料的信息整合。,8,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9,【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4分),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分),【答案】,10,二 图像资料的信息整合。,近年来,图像型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尤以上海高考历史卷突出。该类型试题不仅丰富了试卷题材的表现形式,使卷面生动清新,时代感强,而且使历史试题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能力考查的空间更为广阔和适宜。因此,它反映了历史试题形式改革的方向,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因此,对于此类型试题,广大师生应引起高度的关注。,该类型试题信息整合的一般思路是:()根据设问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图像,提取历史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对比、联系和比较。()依托教材相关知识把图像信息与历史事实相结合。,二 图像资料的信息整合。,11,(,2015,年山东卷),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5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16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据图15和图16,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10分),【答案】说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弱到复兴的历史性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援,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10分),(2015年山东卷)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12,三 地图资料的信息整合。,地图资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信息资料,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而且往往是以跨学科综合试题的面貌出现。,该类型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是:,(,1,)利用图例和注记识认历史地图。(,2,)把地图资料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相结合来阐释历史问题。,三 地图资料的信息整合。,13,经典示例,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经典示例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14,【答案】特点: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6分),【答案】特点: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15,四 统计资料的信息整合。,统计资料的信息整合指的是利用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其解题的一般思路是,:,(,1,)根据设问分析数据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数据变化的深层信息。,四 统计资料的信息整合。,16,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17,(四)答题步骤:,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1、审题抓,“,问题,”,的关键词,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四)答题步骤:,18,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19,3、链接所学内容,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3、链接所学内容,20,4、组织答案答题,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第三种问题是文综考试以来的新问法,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就需要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第四种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就对学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了。,4、组织答案答题,21,(,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8分),(2015年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概,22,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2)问题:台湾问题。(2分),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6分),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23,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答案】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分),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