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评价,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评价,1,信息系统的评价,信息系统开发阶段完成后,就得到了一个可以运行的系统。但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提高资源管理效率?这需要把新系统与预定目标作个比较,并请有关专家评价才能定论;经评价认可的系统便是合格的系统,可以正式移交给用户使用。启用新系统,将,1.,系统的技术效果,对信息系统技术方面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系统的性能。包括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适应性、可维护性、易用性、可移植性等。,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系统软,/,硬件可靠性和数据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安全保密性。,系统的高效性涉及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联机响应时间、数据处理速度、信息吞吐量等指标。,系统的适应性一方面是指系统适应运行环境的广泛性,能适应不同的硬件接口或操作系统;另方面是系统能适应用户需求等客观因素变化的能力,以及系统的可扩充性,体现在性能和功能的可扩充性。,系统的可维护性要求整个系统的模块化程度要高,通过提,1. 系统的技术效果,原系统切换到新系统。此后,新系统便替代原系统正式投入长期地运行与维护阶段。,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的评价?如何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1.1,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估,是从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的战略目的出发,考察信息技术应用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信息系统是企业利用,IT,既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现代管理理念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由于企业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的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建设阶段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建设需求。,原系统切换到新系统。此后,新系统便替代原系统正式投入长期地运,传统的评估方法注重直接效益是因为投资的主要部分是以有形资产,如实物、货币、土地、厂房的方式出现的。有形资产的直接产出,可以用提高产销率、提高质量等指标来衡量。也就是说,可以“归集为效益的货币形态”。传统的衡量标准关注量化的指标,大多是财务的指标。与传统的建设项目评估相比,信息系统完全不同。信息系统对企业的整体贡献,在间接效益及价值潜力方面得以更充分的体现。正是由于信息系统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其评估方法要比传统建设项目复杂得多,评估的难度比较大。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复杂性还在于,评估的对象和评估的标准体系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信息系统的评估需要借鉴新的思想和方法,比如,360,度绩效评估、平衡记分卡等。随着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监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的指标将逐步量化。,传统的评估方法注重直接效益是因为投资的主要部分是以有形资产,,新系统的开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样大的投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差距多大?是否会得到预期的收益?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是用户和项目开发组都关心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对系统作全面考核与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肯定系统的正确的功能和合理的指标,也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便于做出改进。,系统评价的目的:检查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程度如何?差距如何?检查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包括人、财、物,及硬件、软件资源的利用情况。,评价的根据是系统规划中规定的新系统的各项指标。如性能指标、经济指标、管理指标。,1.2,信息系统评价内容,对信息系统产生效益的评价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工作。信息,新系统的开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样大的投入是否达,系统产生的效益,是广泛的,即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不仅有当前效益,还有长远效益;不仅有明显效益,还有隐含效益;不仅有固定效益,还有机会效益;不仅有固有效益,还有派生效益。,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有定量,/,定性方法和动态,/,静态方法。根据信息系统是一个社会的、发展的系统特点,要对系统有一个全面、正确、公正的评价,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包含定量、定性、动态、静态指标。这种多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各指标参数对系统的贡献,通过加权等方法组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是评价信息系统的依据。,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系统的技术效果、系统的管理效果和系统的经济效果。,系统产生的效益,是广泛的,即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不,高每个模块的内聚度,使系统设计和实施达到简明、高效、易于纠错、易于修改。,系统的易用性遵循用户是上帝的原则,系统应该具有友好的界面和简捷快速的输入。新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操作;老用户能快速完成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是指现有系统能通过很少的工作量就能移植到新的软,/,硬件环境中去。,2.,系统的管理效果,对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评价主要是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新系统在科学管理方面的贡献。信息系统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环境的变化、新的管理需求而不断更新,通过对信息系统的评价,检查系统是否能够满足新的要求,同时要重新检查目标的合理,高每个模块的内聚度,使系统设计和实施达到简明、高效、易于纠错,性和有效性。在评价中如发现系统目标与实际管理需求不符则要提出修改系统的意见或建议。评价可以从系统目标实现度、资源利用率、管理的科学性、用户满意度以及系统的使用效果等方面,采用现场调查、审计系统文档或运行日志、面谈、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目标实现度是考查信息系统是否实现了规划制定的目标,其管理功能实现的程度如何,可以从高、中、低三层分别进行有关战略、战术、操作管理的检验。,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资源包括物质、技术和信息等企业重要资源。资源利用率从根本上反映了系统开发的成功程度。,管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发展,定量管理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得以实现。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促,性和有效性。在评价中如发现系统目标与实际管理需求不符则要提出,促进组织机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人员结构的变革,使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得到提高。,系统的好坏用户最具发言权,用户满意度是指用户对系统使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包括系统使用效率、功能覆盖面、系统处理速度、用户界面等各方面的满意程度。,系统的使用效果是从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有效性方面考查系统,包括对提供信息的有用程度和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系统的经济效果,对信息系统经济效果的评价是企业必然要考虑的内容,包括运用货币指标和非货币指标评价来对系统的投资额、运行费用、运行带来的新增效益、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效果的评价可以从系统费用、系统收益和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促进组织机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人员结构的变革,使企业的社,标进行考核。对企业经济效果的评价有下列评价方式:,成本和效益的比较分析:通过将系统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货币指标下的经济效益,如降低供应成本、减少生产或服务成本、增加利润、扩大市场份额等,尽量对本系统的各分系统效益加以定量化。,风险的估量:这会给企业提供在选择实施信息系统策略时,减少和避开风险,以保证系统达到预期的效益。,对无形资产影响力的评价:信息系统对企业形象的改观、员工素质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对企业的体制与组织机构的改革、管理流程的优化所起的作用,对企业各部门间、人员间协作精神的加强所起的作用。虽然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也非常重要,但它们是工具,是信息系统的构件。评价信,标进行考核。对企业经济效果的评价有下列评价方式:,息管理系统要侧重信息方面,因为信息系统好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信息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性命攸关的作用。,1.3,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质量评价的关键是要定出评定质量的指标以及评定优劣的标准。由于信息系统的评估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不仅数量多,比较复杂,而且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标也在变化,因此,建立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价值评估模型,我们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中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主要是指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定性指标主要是从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方面对系统进行评价。,息管理系统要侧重信息方面,因为信息系统好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信,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包括了信息系统开发运行者,也就是信息系统主体,也包括信息系统的直接用户即信息系统的客体,更包括对外部社会即环境的影响。评价体系结构可表示为一个三层的同心圆,从核心向外依次为:系统开发运行者、用户、环境。其中环境的范围很大,从理论上讲,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无限的,时间上如此,空间上也如此。下面我们介绍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等人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1.,从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维护角度评价的指标,目前,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建造和运行维护是由信息中心承担的,因此我们这里讲信心系统的建造、运行、维护与管理放在一起考虑。其评价指标有:,(,1,)人员情况,包括信息系统所配置的人员数量、质量及结构。足够的数,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既包括了信息系统开发运行者,也就是,量,一定的质量以及合理的结构可保证信息系统建没的质量以及运行维护水平。,(,2,)领导支持,信息系统主管领导对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的支持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系统正常运行,产生效益的重要因素。因为即使在系统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可能涉及管理体制的变化,也经常需要运行维护费用。因此,领导不支持,即使建成了一个系统也不会产生足够效益,甚至连正常运行都会遇到困难。,(,3,)先进性,先进性是指所建信息系统在总体上是先进的,是能产生较大效益的,而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所以,这里讲的总体先进性不只是硬件或软件的先进性,而是指整个系统的,量,一定的质量以及合理的结构可保证信息系统建没的质量以及运行,方案、结构、功能、通讯、使用、安装等综合起来是先进的。,(,4,)科学管理性,信息中心的良好运行并产生效益不只决定于系统本身,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的观念越来越被人接受了。所谓管理科学性,是指是否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值班制度和日志记录制度,安全防火系统和制度以及资料和设备的管理制度系统运行维护制度等等。,(,5,)可维护性,系统的维护、扩充、修改是绝对经常的。如果系统可维护性差。则系统的生命力就较差。,(,6,)资源利用情况,信息系统集中了许多高附加值的设备,(,软硬件及其构成的系统,),以及信息和人力资源,这三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方案、结构、功能、通讯、使用、安装等综合起来是先进的。,的利用。目前有些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不能产生效益,成为“死库”,不能为杜会服务,这就是信息利用率不高的表现。也有些信息系统硬软件设备利用率很低,人力浪费,这些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因此,信息资源,(,设备、人力、信息,),的利用程度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7,)开发效率,这是指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一个信息系统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开始到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直到正常运行,这个过程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我们当然希望这个周期越小越好。但实际上许多系统开发周期比预计的长得多。长期见不到效益,装上的设备还未运行就落后,甚至是市场上已淘汰了的产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因此在评价指标中不能忽视开发效率这一指标。,的利用。目前有些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不能产生效益,成为“死库”,,(,8,)投资情况,是指要建立的系统应有合理的投资,有些系统功能不多,但投资却很大。尽管有的单位资金雄厚,“有钱不怕花”,但作为科学的评价而言,投资应作为一个指标。我们倾向多办事少花钱,也就是说投资效益越小越好,(,9,)效益性,这也是从用户角度来考虑的一个指标。信息系统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当然是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有些信息系统建设者从系统本身的技术水平考虑的比较多,而忽视了“效益”是评价信息系统的关键指标。,(,10,)安全可靠,如今,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的存在和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已经成为严重而又,(8)投资情况,深刻的问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一般指信息系统的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2.,从信息系统用户角度考虑的指标,这里所指的信息系统的用户是直接用户,包括领导者和中下层管理者,也有,10,个指标:,(,1,)重要性,信息系统对用户来说处于什么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呢?还是可有可无的?是迫切需要的呢?还是不那么紧迫的?这对用户来说是评价系统的重要指标。如果说,一个信息系统的用户认为该系统对他们无关紧要或者至少说紧迫性不大,那么这个信息系统的建造时机还未成熟。,(,2,)经济性,用户使用信息系统需要支付费用。如果费用很高,用户承,深刻的问题。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一般指信息系统的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担不起,或者说用户感到经济上不太合算,宁愿用手工管理也不愿意使用信息系统时,这个信息系统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强了。,(,3,)及时性,对信息系统用户来说,信息的及时提供并能使用是用户极为关心的事情。由于信息有时效性,及时提供信息,决策者就可以及时做出决策,过时的信息就可能是“马后炮”。,(,4,)友好性,所谓友好性是一个专用名词,即用户使用信息系统很方便,人,-,机界面良好的意思。用户,尤其是高层领导,通常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他们需要的是方便,越方便越好,比如能像使用电视机、“傻瓜照相机”那样方便就好了。对用户来说,设计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傻瓜信息系统”那是很有吸引力的。,担不起,或者说用户感到经济上不太合算,宁愿用手工管理也不愿意,(,5,)准确性,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真实性是信息的第一原则。不真实或不够真实的信息要贻误决策,尤其是伪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6,)实用性,建立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实际使用。水平再“高”的信息系统,缺乏实用性还不如不建。因此实用性是衡量一个信息系统十分重要的标志,对用户来说,没有必要关心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复杂程度,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实际使用能否产生效益,也就是在日常事务中对决策和管理的支持。,(,7,)安全可靠性,这也是信息系统建造者的一个指标对用户来说同样重要。,(5)准确性,(,8,)信息量,所谓信息量是指信息系统能提供的信息数量。信息量太少,信息系统效率不高,实用性也随之下降。从用户角度考虑应有尽可能多的信息量。,(,9,)效益性,从用户来说,信息系统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大越好。由于信息系统效益评价的困难性,也许这个指标很难用定量描述,用定性描述也很困难,尤其是社会效益。,(,10,)服务程度,这里主要是指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服务程度。对用户来说,信息系统应是他们最好的服务工具;信息系统应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犹如其他服务业一样,信息系统应全心全意的为用户服务。,以上,10,个指标主要是从用户角度考虑的可能有遗漏或重复,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或矛盾性,但这不影响评分。,(8)信息量,3.,从信息系统对外部影响考虑的指标,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对外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很难用定量描述,需要定性打分,是定性问题定量化,共有,6,个指标:,(,1,)共享性,即本系统信息的共享程度。信息系统之间的共享性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重复建造的现象不少,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为本系统服务,自产自销,缺乏市场效果;信息必须走向市场,如其他商品一样,只有放到市场上去才能增加其附加值。,(,2,)引导性,这里讲的引导性是指示范引导的意思。某一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对未建系统产生示范引导作用。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具有市场性质。无论是建造经验开发方法以及具体的,3.从信息系统对外部影响考虑的指标,技术方案,都应放到市场上去,供大家借鉴,使用。,(,3,)重要性,重要性是指对外部环境而言的。有些信息系统如气象信息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对农业、交通、航海人民生活等等几乎所有领域产生影响。又如人口信息系统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治安、交通、供应等等产生影响。,(,4,)效益性,指本系统对外部社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信息量,本系统对社会提供的信息量。,(,6,)服务程度,本系统对社会服务的态度和程度。,上述三个角度考虑的指标共有,20,个,组成指标体系。,技术方案,都应放到市场上去,供大家借鉴,使用。,1.4,信息系统评价方法,1.,多因素加权平均法,该方法把上述,20,项指标列成表,7-1,所示的最上层,然后请专家对每个指标按其重要性打一个权重权重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1,分。再请每个专家分别对被评价系统,20,个指标打分,最高分也是,10,分,最低分,1,分,其打分表见表,7-1,。,表,7-1,专家打分表(专家权重),1.4 信息系统评价方法,专家权重是指专家的权威性。权值大小由评价者根据专家知识面和经验丰富程度决定。根据几个专家的打分表以及专家本人的权重,求得每个指标的权重值,计算方法如下:(,1,)求第,j,个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值),其中: :第,j,个指标的权值(加权平均值);,:第,i,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的权重打分值;,:第,i,个专家的权重;,P,:专家数,(,2,)求第,j,个指标的评分值(加权平均值),X,专家权重是指专家的权威性。权值大小由评价者根据专家知识面和经,其中: :第,j,个指标的评分值;,:第,i,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的打分值;,:第,i,个专家的权重。,由式(,1,)和(,2,)我们得到如表,7-2,所示的矩阵表,表,7-2,指标权重及指标打分表,其中: :第j个指标的评分值;,(,3,)求该信息系统的综合加权平均值,A,其中: :某信息系统的综合评分值;,:第,j,个指标的权值(加权平均);,:第,j,个指标的评分值(加权平均)。,显然专家数越多越好,(,样本数越多,),,评价越接近实际。综合评分越高说明系统越好。,可以规定,综合评分达到,9,分以上者为极好系统;,8,分以上,,9,分以下的为优秀系统;,6,分以上,,8,分以下为良好系统;,4,分以上,,6,分以下为一般系统;,2,分以上,,4,分以下为差系统;,2,分以下为极差系统,如表,7-3,所示。,(3)求该信息系统的综合加权平均值A,表,7-3,系统的分等级,如果同时评价若干个可比系统,则这种方法也是可用的,但计算将会复杂些,专家的打分表如表,7-4,所示每个专家填一张打分表。然后首先求出每张表,(,即每个专家打分的表,),对每个信息系统的加权平均分。计算方法如下:,其中: :第,k,个专家对第,i,个系统的加权平均分;,:第,k,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权值;,:第,k,个专家对第,i,个系统、第,j,个指标的打分值;,m,:被评价信息系统数;,n,:指标项数,如果同时评价若干个可比系统,则这种方法也是可用的,但计算将会,若专家有,P,个,则,P,个专家对第,i,个系统的综合评分值为:,其中: :,P,个专家对第,i,个系统的综合评分值;,:第,k,个专家对第,i,个系统的加权平均分;,:第,k,个专家的权值;,P,:专家数。,表,7-4,多系统评价打分表(专家权重),若专家有P个,则P个专家对第i个系统的综合评分值为:其中:,将所有求得后进行由大到小排序得到各系统好坏的排序表。,2.,层次分析法(,AHP,),1973,年,美国运筹学家,T.L.Saaly,针对现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复杂、模糊不清的相关关系如何转化为定量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缩写为,AHP,。这种方法,是针对系统的特征,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面临的问题之后,把问题中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措施层等等,),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当某个层次包括的因素较多时,可将该层次进一步划,将所有求得后进行由大到小排序得到各系统好坏的排序表。,分为若干子层次。同时,根据系统的内在联系,找出上一层元素与下一层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有关系的元素之间用直线连接。当某元素与下一层的所有元素都有联系时称为全层次关系,否则,为不完全层次关系。,(,2,)构造判断矩阵,为了将层次结构图中上下层次相关元素的相关程度由定性转化为定量的相对值,就必须要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或优劣、偏好、强度等)的认识,一般采用数字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例如,与相比,有同等重要性,则用标度;与相比,比稍微重要,则用标度;与相比,比明显重要,则用标度;与相比,比强烈重要,则用标度;与相比,比极端重要,分为若干子层次。同时,根据系统的内在联系,找出上一层元素与下,则用标度。反之,如果在以上条件下,与相比时,其判断值显然是上述标度值的倒数、,1/3,、,1/5,、,1/7,、,1/9,。当然,重要程度一般采用专家调查法。,(,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通过判断矩阵的特征根的末解(,AW=maxW,),得到解,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为进行层次单排,(,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一致性指标为,:,则用标度。反之,如果在以上条件下,与相比时,其判断值显,对于,1-9,阶段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如下,:,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10,时,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4,)层次总排列,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若上一层次,A,包含,m,个因素,A1,、,A2,、,、,Am,,其层次总排序权值分别为,a1,、,a2,、,、,am,。下一层次,B,包含,n,个因素,B1,、,B2,、,,,Bn,,它们对于因素,Aj,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分别为,b1j,、,b2j,、,、,bmj,。,(,当,Bk,与,Aj,无联系时,,bkj=0),。,对于1-9阶段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如下: 当,(,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的。如果,B,层次某些因素对于,Aj,单排序的一致性指标为,Cij,,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则,B,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类似地,当,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索取值。,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可用于解决不太复杂的问题。当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采用扩展的层次分析法,如动态排序法、边际排序法、前问反向排序法等等。,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用于解决难以用其他定量方法进行决策的复杂系统问题。它将定量,(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类似地,当CR0.10时,认为,与定性相结合,充分重视决策者和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能大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因此,AHP,法非常适合于信息系统的评价,尤其适合于多个信息系统的比较但是,AHP,法要比前面多因素加权平均法评价方法的技术复杂,目前已有现成的,AHP,软件,不需用户自己编写程序。,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分析过程分解为层次式的结构。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因素、标准、政策等组织成层次结构。并对它们赋予一定的优先数,利用严格的数学方法算出各种决策意见或方案的优良度。决策就可以参照这些优良度做出。,3.,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经营决策水平。减少管理中的失,与定性相结合,充分重视决策者和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将决策者的主,失误,使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评价其应用的经济效果,可以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1,)直接经济效果,直接经济效果是可以计量的,它取决于应用计算机管理后,由于合理地利用现有设备能力、原材料、能量,使产品产量或提供的服务增长;由于劳动率提高,物资储备减少,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非生产费用降低,使生产或服务的成本降低等。,直接经济效果主要通过以下三项经济指标表示:,年收益增长额(,P,)。计算公式如下:,失误,使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评价其应用的经济效果,,式中:,A1,、,A2,:应用计算机前、后年产品销售总额(千元);,P1,:应用计算机前产品销售的收益总额(千元);,C1,、,C2,:应用计算机前、后每千元商品产品的成本费(元)。,2,)投资效果系数(,E,)。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K,:信息系统的投资总额(千元);,:国家规定的定额系数,3,)投资总额(,K,)。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式中: K :信息系统的投资总额(千元);,式中: :系统开发和转换费用(千元);,:设备购置、安装和厂房建设费用(千元);,:系统实施后流动资金的变化。,如果计算机的实际效果系数(,E,)等于或大于定额效果系数( ),就认为计算机应用是有益的。,投资回收期(,T,)。计算公式如下:,(,2,)间接经济效果,间接经济效果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方法有效化,管理效果最优化,基础数据完整、统一。管理人员摆脱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真正用主要精力从事信息的分析和决策等创造性工作,提高了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式中: :系统开发和转换费用(千元);(2)间接经,总之衡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回报的核心就是“物有所值”。投资回报更多地反映在节约企业运作成本、缩短资金偿还周期、雇员收入提高相生产力提高等方面。,思考题,1,说明信息系统维护的重要性,给出信息系统维护的分类。,2.,信息系统中软件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3,信息系统维护活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如何应对这些困难?,4.,为什么要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评价?,5.,在制定信息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6.,常用的信息系统评价方法有哪些?,总之衡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回报的核心就是“物有所值”。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谢谢观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谢谢观看!,4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