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252641275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安倩倩,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 下册,选用教材,目 录,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教法与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6,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第,3,课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是中职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为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前,n,项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增长率、银行贷款、浓度配制、坏境绿化等一些实际问题。,2,、学情分析,班级现状,知识现状,预测困难,我所带的班级是,12,级就业班计算机专业,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对等差数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职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在公式推导的过程比较抽象,运算过程也比较繁琐,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就业班的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中职生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探究式、小组合作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多媒体,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再通过实例的确认与体验。经观察、猜测、探究、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来形成新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体验,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教法分析,学法分析,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前,n,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应用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建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难点:,用倒序相加法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建立模型,以旧探新,3,、提出猜想,证明结论,4,、讲练结合,巩固新知,5,、解决问题,知识内化,6,、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1+2+100=?”,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请问:同学们,高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寻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善于观察,敢于思考,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二,),建立模型,以旧探新,1,、三角形面积:,补全,分开,结论:,S =2 S,计算:你能否用这种倒序相加法求,1+2 +3+,98,2,1,+,得:则,1+2+3+=,2,、,探 究,思考:能否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分小组讨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更深一步理解倒序相加法,为下面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三、提出猜想 证明结论,1、设是等差数列 ,公差为d,是表示它的前n项的,和,则,2,、证明结论: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再把次序倒过来,两式相加,得:,由此得出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为:,公式,(用上述公式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将,带入上式,可得:,公式,(用上述公式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培养学生自觉主动探究新知的能力,俗话说的好,“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方法,自己证明,得出结论。,要能知三求一,(四)讲练结合,巩固新知,例1 已知数列 为等差数列.(幻灯片出示),解:,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分析:如果你做这个题,你会用哪个公式?教师补充。,(,2,)根据,,,得,练习巩固,1,:书第,13,页 练习 第,1,题 第,2,题,例,2,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54,?,教师提出问题串:已知首项是多少,公差是多少,已知哪三个量,要求什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最后得出解题方法),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前 项和是,,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所以等差数列,-10,,,-6,,,-2,,,2,,,前,9,项的和是,54,。,练习,2,:等差数列,10,9,8,7,,,的前多少项和是,0,?,(学生独立完成),例,1,是对公式的直接应用,考察学生的公式理解掌握情况。例,2,是公式,2,的使用,知三求一,以及考察学生对于项数 的取值情况。,(五)解决问题,知识内化,某种卷筒卫生纸绕在盘上,空盘时盘芯直径为,40mm,,满盘时,直径为,120mm,,已知厚度为,0.1mm,,则满盘时卫生纸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精确到,0.1m,)?,(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让学生了解生活,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归纳小结,提炼精华,LOGO,作业布置,必做题:,书,14,页 习题第,2,题 第,4,题,拓展题:,已知数列的通项,六、板书设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一,=,公式二,=,6.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多媒体,展示区,例,1,解答,学生练习区,例,2,解答,本节课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知识的应还不够熟练,,练习的设计梯度不够,不能照顾到各个 层次的学生,,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多重视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课后对其适当辅导,使其尽快跟上教学节奏。,改进措施,不足,收获,:,学生对于等差数列又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又掌握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倒序相加法”,以教师提问为主线,以学生探究为主体,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多重视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课后,课后对其适当辅导,使其尽快跟上教学节奏。他们底子薄弱,平时要精讲多练,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七、教学反思:,谢谢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