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2614542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辅导的认知理论,杭州师范学院心理咨询室主任,医 学 心 理 学 教 研 室 主 任,黄 丽 教 授,一、,认知治疗,概述,1.什么是认知,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个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如对自己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或对某事物的见解等。,或指人的认知活动或认知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认知过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接受和评价信息的过程,(2)产生应付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3)预测和评估结果的过程,2.认知治疗,认知治疗是根据个体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达到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其治疗的着眼点强调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的决定因素,并认为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出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受个人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影响。,3.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1,)建立求助动机:,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求助者和咨询师对这一问题达成在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如,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咨询师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性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如,咨询师指导求助者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练习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如,求助者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景或在一定条件下让求助者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求助者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如,在练习过程中求助者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咨询师通过指导性说明来强化求助者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4.认知治疗的理论依据,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阿龙.贝克(,Aaron T.,Beek,),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模型。他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信息做出错误的推论,以及像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他提出,每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如当个体遭遇到应激事件时,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与个体对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有关。,5.认知治疗的具体方法,贝克的认知治疗,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迈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戈弗雷特的应对技巧训练,考铁拉的隐匿示范,德苏内拉等倡导的解决问题的技术,二、贝克的认知疗法,(一)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背景:,基于对抑郁症的临床观察,60年代中期提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认知模型的层次,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schemas),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价行为。,问题在于:人们的这种图式有时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失调。,贝克认为:抑郁患者早年形成的这种潜在认知结构,已不在经过意识审查,就直接地使用于评价和解释事件,而他们的这种图式是消极的。这种图式虽然通常不予表达,但却支配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临床上称为功能失调态度。,评估: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attitudes scale,DAS),功能失调态度:,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主义,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认知哲学,贝克进一步归纳为:,成就(需要成功),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这种潜在的功能失调假设可被重大生活是所激活,产生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测,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的解释。也正是它导致了情绪障碍的症状。,早期经验,功能失调性假设形成,重大生活事件,假设被激活,负性自动想法,抑郁症的症状,身体 行为 动机 情感 认知,负性自动想法的特点:,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内容是消极的,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觉察,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貌似真实。,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蕴含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负性自动想法的评估:,自动想法问卷(,automatic thoughts,guestionnaire,,ATQ),该量表由30个项目组成,采用1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频繁。,量表由,Hollon,和,kendall,编制(1980)。报告有良好的信、效度。,条目:,1.,我觉得活在世上困难重重。,16.,我无法同时对付这些情 。,2.,我不好。,17.,我恨我自己。,3.,为什么我总不成功?,18.,我毫无价值。,4.,没有人理解我。,19.,真希望我一下子就消失。,5.,我让人失望 。,20.,我这是怎么了?,6.,我觉得过不下去了。,21.,我是个失败者。,7.,真希望我能好一点。,22.,我的生活一团糟。,8.,我很虚弱。,23.,我一事无成。,9.,我的生活不按我的愿望发展。,24.,我不可能干好。,10.,我对自己和不满意。,25.,我觉得孤立无援。,11.,我觉得一切都不好。,26.,有些东西必须改变。,12.,我无法坚持下去。,27.,我肯定有问题。,13.,我无法重新开始。,28.,我的将来毫无希望。,14.,我究竟犯了什么毛病?,29.,这根本毫无价值。,15.,真希望我是在另一个世界。,30.,我干什么事情都有头无尾。,ATQ,涉及四个层面:,个体适应不良及对改变的渴求,消极的自我概念与消极的期望,自信不足,无助感,抑郁症患者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境遇或推测未来的变化。他们的有些解释似乎很切实际,但如果要他们重新审视或检验其解释,他们就可能认知到原先的解释是错误的或站不住脚的。他们会发现自己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而对事实进行了取舍,结果导致了认知失真或认知曲解。,认知曲解的类型:,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任意推断: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选择性概括:根据个别细节,对整体作结论。,过度引申: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个人化: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选择性消极注视:,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应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应该倾向”:,乱贴标签:,(二)认知疗法的原则、技术和方法,1.原则:,目标:发现错误观念以及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并加以纠正,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途径:认知疗法相信,充分调动求助者自己的潜能来解决问题。认为求助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情绪或行为障碍,而在其他方面能正常地运用其思维。,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合作,在目标、使用的方法、咨询时间上共同制定计划。,客观化:使求助者能对自己和外部世界采取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具体有:距离化和去中心化。,目标:,改变求助者的现实评价,正常个体能够区了:主观和客观、假设和现实,在接受现实前对假设进行检验,患者不能区分以上内容。,咨询师帮助患者:,感知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完全反映现实,最多只能是接近现实。,个体对感知的解释和评价依赖于认知过程,认知又受多因素影响,改变求助者的价值观念:常见的价值观念有:,快乐-痛苦原则:个体将快乐与痛苦绝对化,非此即彼,达到目标就快乐,达不到目标就痛苦。如:,必须事事成功,才能有快乐和幸福,不取得第一,就是痛苦,不被他人认可,就是不幸,如果我失败,就意味着我不行,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就是不欣赏我,应该-不应该原则:如,我应该待人和气,不伤害别人的感情,我应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我应该能预测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事情,我应该理解和体谅别人,具体技术:,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错误,真实性检验,去中心化,检测紧张和焦虑水平,识别自动思维的技术,基本问题:,刚才你心里在想什么?,识别自动思维:,1.,当注意到求助者在会谈中有情感变化或增加时提上面的问题。,2.,让求助者描述困境或他体验到情感变化的一段时间,并问以上问题。,3.,如果有必要,让求助者用想象详细描述这一特地部分处境及时间段(犹如现在发生的一样)让后问上面的问题。,4.,如果有必要有兴趣得话,让患者与你表演特定的角色互动,然后问上面的问题。,其它识别自动思维的问题:,1.,你推测一下刚才在想什么?,2.,你认为会是在想,或,吗?(举两个似乎有理的可能性),3.,你是不是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或想起已发生的什么事?,4.,这一处境对你以为着什么?(或谈谈自己吧),5.,你是不是在想,?(举一个与预期的回答相反的思维),三、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on therapy,RET),是上世纪50年代由,Ellis,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是,ABC,理论,该理论主要来源于,Ellis,对人的基本看法。,(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1.关于人类本质的看法:,人生来就是一种既理性又不理性的潜在性质,表现为:,自制力、自我完善、幸福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冲动、自我毁灭、回避思考、重复错误、迷信,团结他人、创新意识,自私、守旧,情绪是伴随思维而产生的,没有不伴思维的情绪,也没有无情绪的思维。,人既具有生物学本性又具有社会学特点,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非理性的不合理思维。,不合理的思维可借助于语言或内化语言而逐渐形成,最后导致难以解脱的负性情绪。,持续的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语言持续的结果。正如,Ellis,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我所说的话,即使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Ellis,认为,人并非完全是生物因素决定的,也不是一切都受本能驱使的动物。人可以改变自己,从童年开始形成的价值系统、信仰及其他观点都可以改变。,(二)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Ellis,认为,人的思维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人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个体按照理性思维去行动时,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性及行为是有成效的。当个体按照不合理、非理性思维去行动时,就会产生心理或情感上的困难。控制和矫正了非理性的思维就会使不良情绪消失。,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各类心理行为障碍就是人类非理性的思维和行为。,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这种性质。它之所以根源很深,是由于在个体与他人所生活的社会里,其信仰和非理性的思维可从别人那里学到,并可通过暗示、自我暗示和自我重复不断地强化这种非理性的思维,以至于出现情绪或心理困惑,最后形成各种形式的功能障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直接引起,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这一理论也叫,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可以是一个事实、一个事件或一个个体的行为某一或态度的客观存在,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的信念(,Beliefs),C,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因素,而,B,才是引起个体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