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机械制造基础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252558190 上传时间:2024-11-1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机械制造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课件】机械制造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课件】机械制造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第,2,章 钢的热处理,1,一,目的与要求,了解热处理的目的。,初步掌握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2,二 教学内容,本章将介绍钢的普通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重点讨论钢的退火和正火、淬火和回火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特点与应用,并简要介绍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3,三 重点与难点,钢的普通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与应用。,4,第,2,章 钢的热处理,2.1,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2.1.1,钢的退火和正火,1.,钢的退火,(1),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完全退火工艺:亚共析钢加热到,A,cm,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主要取决于工件的有效厚度,),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或石灰中,),至,500,以下在空气中冷却。,5,等温退火工艺: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50,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Ac,1,+30,50,,保温后快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间停留,使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类组织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可缩短工件在炉内停留时间。,6,7,(,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工艺: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80,50C,,保温一段时间以不大于,50,s,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最终获得的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球状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在球化退火之前,若钢的原始组织中有明显的网状渗碳体,应先进行正火处理。,8,(,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的工艺:将钢件随炉缓慢加热,(100,150,h),至,500,650(,Ac,1,),,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50,l00/h),至,200,300,以下出炉。从以上工艺可以看出,由于加热温度低于,Ac,1,,所以在去应力退火中,钢的组织并无变化,残余应力主要是通过钢在,500,650,保温后的缓慢冷却过程中消除的。,9,2.,钢的正火,正火和退火的工艺目的基本相同,工艺也基本一样,只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微快一些,故正火的组织比较细,它的硬度、强度比退火高。,状态,抗拉强度,(N/mm,2,),延伸率,(,),冲击值,(N.m/cm,2,),HBS(W),退火,6500,7000,15,20,400,600,180,正火,7000,8000,15,20,500,800,220,45,钢正火、退火状态的机械性能比较,10,正火工艺:钢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随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应用:,对于低、中碳钢,(0.6C%),,目的为改善切削性能。,对于过共析钢,用于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 化退火作组织准备。,普通件最终热处理。,11,3.,退火和正火的选择,:,(,1,)从切削加工性考虑,(,2,)从使用性能考虑,(,3,)从经济上考虑,2.1.2,钢的淬火,淬火的目的:,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12,淬火的目的:对于工具钢、轴承钢以及经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工件,通过淬火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再配合以低温回火,提高其硬度与耐磨性;对于机械制造用的优质结构钢,通过淬火与适当回火的配合来满足结构零件的各种性能要求,如强度、弹性、塑性与韧性等的不同配合;对于磁钢、不锈钢等特种钢,通过淬火可以改善其某些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如磁性、耐蚀性等。,13,2.,淬火加热的温度和保温时间,(,1,)钢的淬火温度的选择,亚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3,+30,50,。,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30,50,。,过共析钢:淬火温度为,A,c1,+30,50,(,2,)加热时间的选择,t =,KD,t,加热时间,min,,,加热系数,min/mm,K,装炉修正系数,,D,零件有效厚度,mm,14,3.,淬火冷却介质,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盐水,各种硝盐,或碱液,以及各种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水,溶液等。,15,4.,常用的淬火方法,(,1,)单液淬火法,(,2,)双液淬火法,(,3,)分级淬火法,(,4,)等温淬火法,16,(,5,)局部淬火法,17,淬,火,实,际,操,作,18,2.1.3,钢的回火,1.,钢回火的目的,钢的回火和淬火是密不可分的,经过淬火的零件,一般来说都要回火。回火的主要目的如下:,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稳定工件的尺寸。,19,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2.,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20,回火索氏体,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总的趋势是随回火温度提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21,根据钢的回火温度范围,可将回火分为三类。,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件如轴、齿轮等热处理。也可作为要求较高精密件、量具等预备热处理。,适用于各种高碳钢、渗碳件及表面淬火件。,应用,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保持较高的强度,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提高,e,及,s,,同时使工件具有一定韧性。,在保留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同时,降低内应力,。,回火目的,S,回,T,回,M,回,回火组织,500-650,350-500,150-250,回火温度,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低温回火,适用于,弹簧热处理,22,2.2,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表面热处理是指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工件表层进行的热处理工艺。,火焰加热,感应加热,23,2.2.1,钢的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目的:,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24,三种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类别,频率范围,/kHz,淬硬层深度,/mm,应用举例,高频感应加热,200,300,0.5,2,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小齿轮、小轴,中频感应加热,1,10,2,8,承受扭曲、压力载荷的零件,如曲轴、大齿轮,工频感应加热,50,10,15,承受扭曲、压力载荷的大型零件,如冷轧辊,2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淬火机床,26,传动轴连续淬火感应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轮的截面图,感应加热是利用交变,电流在工件表面感应,巨大涡流来加热工件,的,27,利用乙炔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并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淬层深度,2-6mm,。成本低,但质量不易控制。,2.2.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28,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活性元素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2.2.3,钢的化学热处理,可控气氛渗碳,渗碳炉,29,钢的化学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渗碳、氮化和碳氮共渗三种。,1.,钢的渗碳,渗碳目的:,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同时保持心部良好的韧性。,经渗碳的机车从动齿轮,30,2.,钢的氮化,(,1,)气体氮化,将工件放入密,封炉内,在高,温氮化气氛中,氮化。,井式气体氮化炉,31,(,2,)离子氮化,离子渗氮是在电场作用,下,使电离的氮离子高,速冲击作为阴极的工件。,与气体渗氮相比,氮化,时间短,氮化层脆性小。,离子氮化炉,32,3.,碳氮共渗,同时使用煤油和氨气为渗剂,具有加热温度低,工,件变形小,生产效率高的特点。,缝纫机用碳氮共渗件,碳氮共渗的机车曲轴,33,2.3,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形状力求简单,尽量对称,使应力分布均匀。如右图。,34,避免尖角锐边,应将其倒钝或改成圆角,且圆角半径尽可能大,避免应力集中,如图所示。,尽量减少零件上的孔、槽和肋,若确实需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绑石棉绳和堵孔等,),,以减少这些地方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倾向。,35,尽量使零件截面均匀,厚薄大致相同。必要时开工艺孔和工艺槽,并合理地分布孔的位置和数量,或改盲孔为通孔等,如图所示。,36,某些易变形的零件,可采用封闭结构。如弹簧夹头热处理后再把槽口切开,如图所示。,37,当形状特别复杂或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性能要求时,可改为组合结构。如图所示。,38,2.4,热处理技术条件及工序,以机床主轴的热处理为例介绍热处理工艺。,1.,钢材选择,CA6140,机床主轴属于中速、中负荷、在滚动轴承中工,作的机床主轴,选用,45,钢。,39,2.,工艺路线确定,下料,锻造,正火(调质),机加工,高频淬火,回火,磨加工。,3.,热处理工艺确定,正火,,840-860,,保温,1-1.5h,,空冷,,HBS229,;,高频淬火,在高频设备及淬火机床上进行淬火,淬火前应进行一次预热;,回火,,220-250,,,1-1.5h,。,40,4.,工艺分析,正火:在主轴经过锻造后进行正火,主要是为了调整、细化内部组织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为表面高频淬火做好准备。如果性能要求很高,则需将正火改为调质。经过调质处理的主轴,其综合性能要大大优于正火主轴。,高频淬火:主要提高轴颈部的接触精度及接触刚度,可以大大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回火:高频淬火后经过低温回火,主要是为了消除淬火应力,保持表面淬火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