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5/13,#,2020,年春统编版七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9.13.2,课外古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专题,9,古诗词鉴赏,(中考题汇编),2020年春统编版七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9.13.2课外古诗,1,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13.2,课外古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考题精编 答案版,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参考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2,【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一】,末句的“放过”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一】,3,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2.,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哲理。,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4,【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赚”字写出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二】,5,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2.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6,【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三】,7,(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8,(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9,【阅读赏析】精选习题【四】,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两句告诉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阅读赏析】精选习题【四】,10,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3,.,小明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11,【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注: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赚:骗。,【阅读赏析】精选习题【五】,12,(,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13,(,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2,)“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