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1,常见症状,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色异常血尿、乳糜尿,其它水肿、高血压、贫血、肾绞痛,常见症状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2,尿量异常,正常人每日尿量,1000-2000ml,平均,1500ml,少尿(oliquria):尿量,400ml/24h,无尿(anuria):尿量,2500ml/24h,尿量异常,3,(临床诊断学ppt课件)少尿与多尿,4,(临床诊断学ppt课件)少尿与多尿,5,(二)问诊要点,1 询问、记录尿量,2 原因、诱因:,失血、失水、药物、肾脏病、心衰、肝硬化,3 起病病程:突然急性肾衰竭,逐步心衰,4 内环境紊乱:K+,、Na+,、代谢性酸中毒,5 伴随症状:,伴皮肤干燥、脱水严重失水,重度贫血失血,心衰、肝硬化有效血容量不足,伴高血压、血尿肾小球肾炎,重症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二)问诊要点1 询问、记录尿量,6,(三)临床意义,肾前性少尿,:有效血容量不足,休克,尿比重高,尿渗透压高,血钠高,肾性少尿,:肾小球滤过面积下降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张尿,高钾血症,氮质血症,水中毒,肾后性少尿,:尿潴留,非尿液生成减少,下尿路梗阻,(三)临床意义肾前性少尿:有效血容量不足,7,(一)肾前性因素,:,1、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血流减少:休克早期、急性心力衰竭等。,2、高血压晚期: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血管腔狭窄,肾血流减少。,(一)肾前性因素:,8,(二)肾性因素,:,1、肾小球、肾间质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节结性多动脉炎等。,2、,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占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4575。,(二)肾性因素:1、肾小球、肾间质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狼,9,2),肾毒物,:,包括以下几类。,重金属类,,如汞、砷、铅、锑、铜、铋、铀等。这类重金属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与多种酶的巯基、羟基、氨基结合,影响酶的活性。,药物类,,如磺胺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这类药物也是干扰酶活性,与DNA核苷酸成分结合、结构改变,功能受影响。磺胺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其结晶阻塞肾小管。,生物性毒物类,,包括蛇毒、毒蕈、生鱼胆、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这类毒物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后,其分解产物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物类,: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二醇、甲醇等可引起肾小管坏死。,2)肾毒物:,10,三)肾后性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肿瘤、宫颈癌等压迫尿路)。,三)肾后性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尿路结石、肿瘤(前列,11,多 尿,多 尿,12,(一)发生机制,非溶质性利尿,:,1,水摄入过多,2,肾脏水排泄增加,(1),抗利尿激素,(ADH),减少或缺如中枢性尿崩症,(2),肾小管对,ADH,反应障碍和肾髓质高渗区损伤肾性尿崩症,溶质性利尿,:,(1),有机溶质排泄增多,(2),电解质排泄过多,(一)发生机制非溶质性利尿:,13,(二)问诊要点,确定多尿,:连续3天收集尿量均大于,2500ml/日,原因、诱因,:用药饮水史、慢性肾病史、糖尿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史、多尿前一过性少尿史,伴随症状,:,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糖尿病,视力障碍、偏盲、颅内高压继发尿崩症,高血压、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肌软弱、周期性瘫痪、代酸肾小管酸中毒,(二)问诊要点确定多尿:连续3天收集尿量均大于2500ml/,14,(三)临床意义,溶质性多尿,1 糖尿病,急性肾衰多尿期,2 渗透性多尿 输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非溶质性多尿,1 抗利尿激素缺乏,2 肾小管疾病,3 精神性烦渴,(三)临床意义溶质性多尿,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