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52485363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6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农业及农村现代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 农业及农村现代化,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概述,第二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道路,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五章 农业及农村现代化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概述,1,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最艰巨的部分。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解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问题,而我国的总人口和农业人口的规模比任何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多出几倍或十几倍,这就更加增加了我国农村及农业现代化的难度和复杂性。,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2,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概述,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内容,(一).农业现代化概念的界定,1.现代化的概念,关于现代化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基本一致的看法有: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是同质化过程;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概述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内容,3,由此看来,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最近人们干脆将其定义为:为追求理想的境界而不断合理化的过程;或是把现代化作为结果或目标来定义。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中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它广泛涉及国际政治、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由此看来,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最近人们干脆将,4,2.现代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现代农业应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农业。现代农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没有一套或一个不变的标准。,2.现代农业的概念,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准会不断提高。21世纪中国追求农业现代化目标,已不能用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以及与之匹配的教育程度等加以简单地度量,而应不失时机地加上信息化和公平化指标。现代农业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生产流通的组织制度,将持续提高“三大效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准会不断提高。2,6,3.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进而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7,在实践中,现代化农业涉及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存在与发展。应将农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分析视野,把农业置于国民经济系统来分析与考察,而不是简单地就农业论农业。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区域现代化互为基础、相互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际或区域现代化。相反,没有农村现代化或区域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在实践中,现代化农业涉及复杂的社会系统,它在一定,8,4.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抑制农村发展的因素,释放农村资源的潜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面的现代化。它包括实现人的现代化、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4.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9,(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一般说来,农业现代化的标志至少应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农业经济结构 现代化,2.农业基础实施现代化,3.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4.农业经营产业化,(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10,5.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6.农业服务现代化,7.农业劳动者现代化,8.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9.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5.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11,(三)农业现代化的特性,1.动态性,2.区域性,3.世界性,4.时代性,5.整体性,(三)农业现代化的特性,12,(四)国内外主要农业发展模式演变,1.常规农业发展模式,“石油农业”,“绿色革命”,2.“替代农业”发展模式,3.持续农业发展模式,4.农业发展新思潮:基因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都市型工厂化农业。,(四)国内外主要农业发展模式演变,13,(五)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启示,1.农业现代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现代工业尤其是支农产业比较发达,农村非农产业比较发达,2.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3.完善的农业保障机制和国家政策干预与引导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外在条件,4.扩大农业规模,实现农业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5.农业现代化应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五)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启示,14,第二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与道路,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应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优化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及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工农差别及城乡差别、促进农村走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二节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与道路一.中国,15,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评估指标,(一)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了提高农业的土地生产率,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维持农业持续高速发展,满足人们对产品质量和种类的需求,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评估指标,16,在我国,第一个层次农业现代化,是从自然生产向半商品生产的转变过程,是从自然经济走向物质经济的过程;第二个层次的农业现代化,是半商品生产走向商品生产的过程,是从物质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过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层次递进中,科技进步仅是必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充分条件。,在我国,第一个层次农业现代化,是从自然生产向半商品生产的,17,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决定着不同的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农业现代化的层次递进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第一次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蕴含着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当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完成之时,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正在进行之中。,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决定着不同的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因为社,18,1.指标选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农业规模经营,灌溉率农业水利化,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农业化学化,单位耕地占有拖拉机数量农业机械化,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耕地面积谷物产量农业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力文盲率生产者素质,1.指标选择,19,2.标准值确定,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应根据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判断。如按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的有关数据,计算不同收入国家的以上7项指标的平均值。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以当年人均国民净收入(GNI)计算,人均GNI755美元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NI=7562995美元为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I=29969265美元为中高收入国家;人均GNI9266美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2.标准值确定,20,基本实现第一层农业现代化应达到的标准:,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5公顷,灌溉率应达到22%,每公顷化肥用量应达到185千克,每百公顷耕地占有的拖拉机数量应达到200台,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应达到6000美元,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应达到3100千克,农业劳动力文盲率应低于3%,基本实现第一层农业现代化应达到的标准:,21,(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1.农村人均耕地农业规模经营,2.农产品标准化率农业标准化程度,3.精细农业实现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率农业信息化程度,4.单位耕地面积生物制剂使用量农业生物化程度,5.实施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农业设施化程度,(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评估指标,22,6.农产品商品率市场竞争能力,7.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农业劳动生产率,8.单位耕地面积谷物产量农业土地生产率,9.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生产者知识化程度,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数据还不齐全,目前还难以确定相应的标准值。,6.农产品商品率市场竞争能力,23,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一)主要障碍:,1.耕地资源严重短缺,人地矛盾突出,2.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3.农村人力资源缺乏,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困难,4.投资效益欠佳,农业资金匮乏,5.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制约整体发展水平,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因素,24,(二)面临的难题,1.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有效益并且有较高的比较利益。,2.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剩余劳动力有转移出路并且要求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有较高的素质。,3.农业现代化要求生产经营有一定的规模并且耕地不能过于分散。,(二)面临的难题,25,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1.在发展目标上,要把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放在第一位,2.在增长方式上,必须由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3.在发展思路上,要走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道路,4.在城乡关系上,要走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5.在发展模式上,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在建设方案上,要走技术高起点、产品高价值的道路,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26,五.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1.确立农业专业化生产目标,制定相应扶持政策,2.培育核心农户,强化农业现代化实施主体,3.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实施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计划,五.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27,5.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土地经营规模,6.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7.加速第二次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5.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8,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以经济学的供求原理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而产生的剩余。用边际分析方法可知,当劳动力处于剩余状态时,其边际生产力趋于零。基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绝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剩余劳动力两种。,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29,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是指:在播种和收获阶段,在有邻里协作生产的情况下的绝对剩余劳动力。它的数量介于无邻里协作生产情况下的绝对剩余劳动力与相对剩余劳动力之间。由于这一部分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有负面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就业。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个总量概念,即全国总的供需相抵所产生的剩余,而不是特指某个地区、某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剩余。,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是指:在播种和收获阶段,在有邻里协作生,30,二.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1.人多地少,高度紧张的人地矛盾决定了农业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因而降低了对人的劳动的需求。,二.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31,三.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及效益分析,(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历史的自然的过程,2.整个国家的市场化改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3.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城市体制改革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动力量,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