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考点一,#,考点二,核心素养专项提升,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4,-,-,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 ),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常考图形,-,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常考图形,-,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2,.,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是,(,),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常考图形,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南极洲夏季时,昼比较长,阳光透过冰层,让下面的水升温,加上冰层的阻挡作用,形成,“,温室效应,”,水温较高。第,2,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A,项错,;,该地区为干燥的地区,没有冰雪覆盖,冰川作用不明显,B,项错,;7,月是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冰层较厚,不易看到,“,血瀑布,”,现象,C,项错,;,由于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干燥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可能有风成沙丘分布,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C,2.D,-,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常考图形,-,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表所示。,常考图形,-,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3,.,举例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全国,卷,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常考图形,-,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常考图形,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考查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相互关系。解读图文信息可知,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B,项。第,2,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选,B,项。,答案,解析,关闭,1.B,2.B,-,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7,全国,卷,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35,题。,常考图形,-,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4,.,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5,.,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常考图形,D,C,A,思维流程,第,3,题,:,结合图例判读图像,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由,小,到,大,。,第,4,题,:,文字信息,“,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长江带来的营养盐从河口向外逐渐,减少,与浮游植物西少东多不相符。图示海域纬度、天气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差别,小,。图示海域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沿岸流应该是向,北,流,与浮游植物东多西少不吻合。夏季长江径流量大,搬运泥沙能力强,河口附近含沙量,大,海水透明度,低,表层以下海水光照少、温度低,浮游植物数量,少,;,离河口越远,含沙量越,少,海水透明度越,高,表层以下海水光照多、温度高,浮游植物数量多。,-,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第,5,题,:,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水温呈正相关,冬季图示海域水温降低,浮游植物总量,减少,。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处于枯水期,带来的泥沙量,减少,河口处水体透明度增加,光照增强,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西即陆地方向移动。,-,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常考图形之,13,地理景观图,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分布、形态特征的实物景观图像,多为地理景物素描图或照片。通过景观图可以显示图示区域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便于人们对图示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如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景观图,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及植被等自然特征。,-,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判读方法,1,.,定特征,:,确定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说明什么地理现象,找出标志性景观,分析景观反映的地理特征,由此对景观图所处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如图,所示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为山清、水秀、石美、洞异的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为沟谷发育的黄土高原,;,为地势起伏和缓的江南丘陵。,2,.,找联系,:,分析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景观成因,;,根据现有景观推知过去或预测未来,注重地理过程性分析。如图,所示桂林山水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深厚的石灰岩地区经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3,.,地与人,:,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探究某自然景观条件下人类活动,(,开发利用方式,),的合理性,或推测某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背景。如图,所示黄土高原因流水侵蚀强烈,沟谷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要以水土保持为核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9,云南检测,),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第,12,题。,1,.,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2,.,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增加大气降水,B.,增强地面蒸发,C.,减小昼夜温差,D.,减少风蚀水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地衣、苔藓等腐烂会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D,项正确。有机质增加,使得土壤的生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项错误。形成过程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B,项错误。,“,微自然景观,”,反映了原生生态环境,C,项错误。第,2,题,生物土壤结皮仅仅是改变土壤成分进而改变,“,微环境,”,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生物土壤结皮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得低等植被增多,蒸发减弱,;,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对昼夜温差没有影响,;,生物土壤结皮有助于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风蚀水蚀。,答案,解析,关闭,1.D,2.D,-,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案例分析,-,2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4,全国,卷,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第,13,题。,-,3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A,D,D,-,3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解析,:,第,1,题,通过计算,生物量,2009,年为,4,2010,年为,4.78,2011,年为,4.93,2012,年为,5.04,2013,年为,5.19,生物量逐年提高,正确,错误。通过读表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变,而草本植物数量增多,因此植株密度增大,正确。植被分布情况无法判断,错误。,-,3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第,2,题,抓住关键词,“,此消彼长,”,。通过计算,植株数量方面灌木植物没有变化、草本植物数量增多,A,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