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论文资料)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52460010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论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章 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论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章 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发展(论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1章 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开展,1.1 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与开展,1.3 近50年来国外的化学课程开发,1.1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每一个合格公民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迅猛开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根底,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群体的“分化,1未来的化学家,2有志于以科学为根底的其他职业如生,物学家、地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营养学家等,3技术人员如工业、保健科学或农业技术人员,4潜在的各级管理人员,5普通公民,化学课程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化学课程是形成科学价值观和判断力的需要,化学课程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化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和训练科学方法的需要,科学素养,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局部,即,对于科学知识到达根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到达根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到达根本的了解程度。,化学课程中将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化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及应用,化,学学科根本技能,等。,化学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1.科学方法的层次,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是科学认识主体为从实践上和理论上把握科学认识客体即科学对象而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之总和。,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等,一般方法,观察、比较、计算、测量、实验、概括、抽象、,形式化、公理化、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模拟以及假说的方法、历史的方法、想象和分类,的方法等。,特殊方法,化学学科的特殊方法如:别离和提纯方法、研究化学反响机理的原子示踪法、定量分析中的滴定法、测定气体组成的气相色谱法、研究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法等。,仅是化学中的分析方法就至少包括:,定性分析法、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热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法、,荧光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等等。,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应该着重于哪个层次?,化学教学中培养科学方法的途径:,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选定科学方法。,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相互为用。,关键是要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训练的时机,在此前提下,,教师予以恰当指导。,知识,教学活动,科学方法,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认识到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会闻到花香?蔗糖溶解后变成了什么?,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用研钵研碎,高锰酸钾小颗粒放入水中,稀释。,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实验、观察,想象,推理,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演示实验:烧杯A中蒸馏水,滴加几滴酚酞;烧杯B中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个烧杯罩住。,学生观察、猜想。,实验、观察,分析、想象、推理,三、微粒之间有空隙,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学生实验1:水与酒精混合,测量体积变化。,学生实验2:压缩水和空气。,学生交流讨论。,播放视屏:水加热成水蒸气微粒间空隙的变化。,实验、预测、观察、测量、分析,模拟、比较、想象,案例:“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中的科学方法内容,化学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目的与内容的厘定是学校化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物化的表征,化学教育教学与化学课程的目的和内容二者是同一事物学校化学教育系统的两个侧面,中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始于1865年,至今已经历了近150年,19世纪40年代,近代化学从西欧传入中国,1855年具有化学教育的萌芽,1865年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堂,1.2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与开展,近代化学的诞生,波义耳R.Boyle,16271691:1661年,?疑心派化学家?,运用微粒说解释化学现象,并提出了相对于古代来说是科学的元素概念,使化学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元素是确定的、实在的、可观察到的实物,它们应该是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为更简单物质的某些实物。他认为,实验和观察是形成科学思想的根底,指出了化学开展的科学途径。,波义耳认为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作为培根的信徒,竭力主张研究方法的改革,认为只有运用严密的科学实验方法才能够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燃素说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很多化学家和医学、生理学家曾广泛地研究了燃烧和呼吸现象,并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各种学说,其中,以德意志医生兼化学家G.E.施塔尔为主提出的“燃素说影响最为深远。他认为一切可燃的物质中都含有一种要素,即所谓燃素,它在燃烧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这就是火;油脂、蜡、木炭等都是极富燃素的物质,所以它们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石头、木灰、黄金等都不含燃素,所以不能燃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可以归结为物质释放燃素或吸收燃素的过程。例如,煅烧锌或铅,燃素从中逸出,便生成了白色的锌灰和红色的铅灰;而将锌灰和铅灰与木炭一起焙烧时,锌灰和铅灰从木炭中吸收了燃素,金属便又重生了出来。,酒精,是水和燃素的结合物,酒精燃烧后,便剩下了水;金属溶于酸是燃素被酸夺去的过程。,燃素说对燃烧现象正好做了颠倒的解释,把化合过程描述成了分解过程,但却使当时的大多数化学现象得到了统一的解释,帮助人们摆脱、结束炼金术思想的统治,使化学得到解放,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燃素说本身是错误的,但它却引导和启发人们去思考、探索,并不断地实践、验证、修正假说或是得到新的发现。也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科学实验材料,为科学的燃烧理论的创立准备了条件。,氧化学说17721785年间,法国化学家A.-L.拉瓦锡对一系列燃烧现象进行了周密的定量研究,并从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那里了解到从氧化汞制取氧气的方法,于是提出了正确的关于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彻底批判了燃素说;并确认氮、氢、氧为元素;对水的组成那么从分解和合成两方面做出了科学的结论。拉瓦锡在他的一系列化学实验和论述中实际上都自觉地遵循和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又以严格的实验对这一定律做了证明,并在1789年作出科学的陈述,从而对化学的开展建立了革命性的功绩。,第一张元素表1789年拉瓦锡在其?化学概要?著作中列出了第一张元素表,并把元素分为简单物质、金属物质、非金属物质和成盐土质四大类。此外,他还以元素的特性和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做为元素和化合物的新命名原那么。拉瓦锡的一系列新思想很快为各国科学家普遍接受,从此,化学科学的开展进入了新纪元。,最早的化学根本定律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化学领域中,根本定量的研究,确立了酸碱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等最早的几个化学根本定律。,化学迅速开展:,相继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理论迅速开展:,道尔顿-化学原子论,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迈尔和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科学的化学各分支领域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形成。,从1661年波义耳提出元素概念到1860年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确立,近代化学已开展了两百年,在两百年里近代化学由新生、成长到逐渐成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而当时的中国化学仍然停滞在黑火药、造纸、酿造、冶炼等工艺方面,根底研究处于完全空白状态。,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摧毁了闭关的中国大门,才让国人清醒过来。“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师夷制夷。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将近代化学科学的化学知识传入中国。,咸丰五年1855年,墨海书馆翻译出版了英国医生、教士合信所著的?博物新编?一书,书中内容包括天文、气象、物理、动物等各种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它是西方传入中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化学等科学的书籍。,近代化学传入中国,?博物新编?,第一集里介绍“天下之物,元质即元素五十有六,万类皆由之以生。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元素理论。,元素总数仅为56,这反映了1840年以前西方化学知识的水平。,书中还介绍了H2、O2、N2、CO和各种强酸的制备方法。,所用的化学名词与现代通用的名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现代名词“氢气在?博物新编?中写作“轻气或“水母气,再如“硝酸在?博物新编?中称为“硝强水或“水硝油;“硫酸在?博物新编?中称为“磺强水或“火磺油。,?博物新编?没有提到化学这一科学分支,没有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在书中提及“化学这两个字。,上海墨海书馆的翻译家最早把Chemistry译作“化学并将化学介绍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化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六合丛谈?(月刊,1857年)创刊号的“小引中。,该词后来还传入了日本,并为日本亦使用至今。,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所设置的化学课程,其水平大致与现今的初级中学化学的内容相当或略低,1905年新式学堂,依1903年?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5年设 格致课,高等小学堂4年设 格致课,化学局部“寻常化学之形象 “原质及化合物,中学堂5年:第五年级学化学,4小时/周,高等学堂3年:在第二、三年级开设化学。进入理工 农医大学堂必修课,第二年级:化学总论和无机化学,第三年级:有机化学,大学堂 3年4年,通儒院 3年4年,1929年,民国教育部公布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初中三年级 学化学,5课时/双周,实验1课时/双周,高中二年级 学化学,6课时/周,讲授、实验各半,1936年,公布?六年制中学课程标准草案?规定:,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总体看,中国化学教育在以下几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即:,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大学实科的注重程度;,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新中国化学课程设置,1950年7月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化学精简纲要草案?,8月公布了?中学暂行教学方案草案?,化学课程在 初中二年级 4课时/周,高中二、三年级 各3课时/周,1952年3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颁行,规定:从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均开设化学课程,同年,公布全国统一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化学教学目的、任务,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方法等原那么规定,1956年、1963年 又颁行了?修订草案?、?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1月 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方案试行草案?规定: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设置化学课程,课时为3、3、4每周,1981年4月 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方案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方案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义务教育法?公布后的化学课程设置,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实行,1986年9月 新中国审定中小学教材的权威机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1988年9月 国家教委颁发?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方案试行草案?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以及8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和一套小学复式班使用的教材,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初草稿?,1990年秋 在全国局部县区试用初中化学新课程,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在“化学教学目的中的界定:,1996年 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验?,同年5月,公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