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剖析题型,提炼方法,实验解读,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答题语句,探究高考,明确考向,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重点,),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及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难点,),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1.掌握,基础认知,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核心突破,巩固练习,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基础,认知,学习,思考,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教育方针,(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3)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人民大众,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人民大众,2.,具体实施,(1),刘少奇倡导,“,”,和,“,两种劳动制度,”,。,(2),改革办学体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3),新建一批多科性工业大学和多种专门学院。,(4),充实和新建了一些紧缺学科和新的专业。,两种教育制度,2.具体实施两种教育制度,3.,成就及意义,(1),成就:,到,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意义: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1965,骨干力量,3.成就及意义1965骨干力量,易混易错,新中国发展人民教育,不是把旧教育完全否定,而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了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同时借鉴苏联经验而形成的。,易混易错新中国发展人民教育,不是把旧教育完全否定,而是以老,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信息?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的什么特点?,学习思考,提示,图一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图二工农业余学校的老师举办速成识字法学习班,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怎样的信息?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提示,(1),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2),特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特点。,提示(1)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展扫盲和工农识,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主要表现,(1),上山下乡:各地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1968,年经毛泽东批示,全国掀起知识青年,“,”,运动。,(2),“,教育革命,”,:各地开展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各级学校实行所谓,“,开门办学,”,,建立校外学工、学农基地。,(3),高考制度废止:,1970,年各级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这实际上废止了高等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2.,主要危害:,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上山下乡,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上山下乡,思维点拨,反思,“,动乱中的教育,”,,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经济、科技、民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思维点拨,2,.,右,面,材料中的教育呈现了怎样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学习思考,提示,(1),特色: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特点。,(2),原因: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教育革命,”,和,“,开门办学,”,等因素影响的结果。,提示,2.右面材料中的教育呈现了怎样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教育界拨乱反正,:,年,恢复高考;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2.,“,三个面向,”,战略,(1),提出,:,年,,邓小平提出。,(2),内容:教育要,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3),意义: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77,1983,现代化,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9771983现代化,3.,“,科教兴国,”,战略,(1),提出,:,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正式提出。,(2),内容:坚持,以,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4.,“,依法治教,”,战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颁行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规,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95,教育,3.“科教兴国”战略1995教育,5.,教育成就,(1),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优化,实现普教和职教并举。,(3),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且体系齐全。,九年,5.教育成就九年,思维点拨,“,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思维点拨,3.(,教材第,89,页学习思考,),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反响?,学习思考,提示,提示,因为它使得,“,公平竞争,”,等重新得以实现,使莘莘学子的苦读有了回报,并与国际接轨,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机制,尤其是使,“,文化大革命,”,中的大量失学青年有了升学机会,所以其社会反响巨大。,3.(教材第89页学习思考)学习思考提示提示因为它使得“公,提示,4.(,教材第,91,页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探讨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提示,原因: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技、教育战略位置重要;科技先进、教育发达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提示4.(教材第91页材料阅读与思考)提示原因:落实“科学,深化,探究,核心,突破,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史料一,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史料,二,图,一,农民,在,田间,图,二工农业余学校的,老师,参加,扫盲学习,在举办,速成识字法学习班,主题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图,教你读史,指出,“,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表明已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表明向工农,“,开门,”,是新中国教育的重要方针和内容。,问题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是怎样保证工农子女受教育机会的?,提示,提示,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教你读史问题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2),史料二中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2)史料二中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2.,社会主义教育的曲折,史料一,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教你读史,史料画线部分说明当时出现了教育,“,大跃进,”,,这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表现。,问题思考,史料一中的现象反映了中国教育出现怎样的问题?史料中,“,某时期,”,是指何时?,提示,提示,问题:,“,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社会主义教育的曲折教你读史提示提示问题:“左”倾错,史料二,改革教育,改革文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教你读史,史料出处和画线部分表明该文件对新中国教育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这一方针对教育事业造成空前严重的破坏。,问题思考,史料二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提示,史料二改革教育,改革文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提示,错误估计:错误地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教育方针使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提示错误估计:错误地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3.,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复兴,史料,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基本方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3.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复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你读史,史料给出的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既是对新中国教育的经验总结,又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问题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方针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提示,提示,改革开放后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明确改革的方向。,教你读史提示提示改革开放后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缩短与,(2),“,三个面向,”,的实质是什么?,“,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提示,提示,实质: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意义:这一方针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对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历史性的指导作,用。,(2)“三个面向”的实质是什么?“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有,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史论总结,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的关系 史论总结,记知识纲要,课堂小结,记知识纲要课堂小结,背核心,术语,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2.,“,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前提是政局稳定,拨乱反正;重要保证是教育立法。,3.,改革开放后,,“,三个面向,”,的提出和教育立法的开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背核心术语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巩固,练习,随,堂反馈,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答案,1,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