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名著导读,论语,11/15/2024,名著导读论语,1,名著导读论语10/7/2023名著导读论语1,万世师表,,百代馨香,德配天地,道贯古今,万世师表,百代馨香,德配天地道,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桃,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5,走近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走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6,一、孔子的家世,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世为鲁人。孔子的祖父叫孔父嘉,他的父亲名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世家说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葬在防山。母亲没有告诉他父亲的葬地,后来,他十七岁时,母亲去世,问了别人才知道父亲的葬地,将父母合葬了。但是,这种说法的可信性难以肯定。,一、孔子的家世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祖是,7,二、求学生涯,孔子自称“十五志于学”,他求学范围很广,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孔子所求之学,并非一般求名求利之学,而是“志于道,据于德”,是求道德的完善,寻求合理的人生态度和行事准则。他所学习的内容,既不同于向往来世的宗教趋向,也不同于观察自然的科学道理,而是着眼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社会的实际,即“务实致用”的“政本位”人生观、文学观、政治观等等,这是儒家哲学的特点,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约在二十岁之后,孔子做过两次小官,一次是做会计的委吏(管粮仓),一次是做乘田(管牛羊)。,二、求学生涯孔子自称“十五志于学”,他求学范围很广,他,8,三、步入中年,私人讲学,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他要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世,于是,他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私人讲学事业。他所用的教材是选取以前已有的材料而整理改编而成的,所以他说“述而不作”。他所教的科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担负起济世的重任。,在教学方法上,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因此,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三、步入中年,私人讲学 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9,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10,四、离开鲁国,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昭公失败后,孔子对季孙氏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所以,就在公元前517年(34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到了齐国,他做了高子的家臣,想要借此与齐景公通上关系。在齐国他向齐景公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齐国,他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乐,并且深入学习,竟然入迷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景公想给孔子封地,但是遭到晏婴的反对,而且把孔子当成了季氏的间谍,甚至齐国大夫想要加害于他,孔子未能成功,只好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四、离开鲁国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氏为首的“,11,五、回鲁授徒,从齐国回到鲁国之后,孔子便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此时,他的知识已相当渊博,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的学说更加成熟完善。在他47岁时,阳虎曾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但他都没有答应。,五、回鲁授徒从齐国回到鲁国之后,孔子便专门从事教育事,12,六、仕宦生涯,在51岁那年,孔子正式出任中都宰,由于政绩突出,升为小司空(主管工程),52岁任大司寇(主管司法)。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大会”,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从孔子世家所记的这次大会的情况可以看到,孔子不仅看重礼乐,而且注重文武并重、礼法并重。此后,孔子曾经和鲁定公谈论治国方略。,六、仕宦生涯在51岁那年,孔子正式出任中都宰,由于政绩突,13,五十六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使“齐人闻而惧”,认为“孔子为政必霸”。从此可见孔子的治国才能决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非常实用的。孔子的政绩引起了齐国的忌妒和担忧,于是,齐景公一面离间鲁国的内部关系,一面又送了八十名美女,鲁定公欣然接受了,并且三日不理朝政,对孔子的态度也怠慢了,孔子知道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率领众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十四年的生涯。,五十六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14,周,游,列,国,15,回到鲁国之后,孔子曾经与鲁哀公谈论政事,季康子也曾经专门向他请教过,孔子对他们都是讲王道仁政,但是,似乎孔子本人并没有在朝廷做官。倒是他的弟子冉有、子路等在季康子手下做官,辅佐朝政,不过,弟子的行为一直都是向孔子请教的。回到鲁国后,孔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门徒,整理典籍。尤其是在整理典籍方面,成就最突出。“六经”至此才成为定本。也许是因为政治社会的理想未能真正实现,所以,孔子才更加重视以书面的形式来为后世提供治国方略吧!,八、晚年情况,回到鲁国之后,孔子曾经与鲁哀公谈论政事,季康子,16,孔子的晚年生活是不幸的。回到鲁国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年仅五十岁的孔鲤去世,又过了两年,最喜爱的弟子之一颜回也死了,这对孔子打击很大。就在颜回死的那年,齐国国君被大夫所杀,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但是鲁哀公因为有所顾忌而未答应,孔子在政治上又受到一次挫折。接着,弟子子路又死于非命。到了鲁哀公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孔子与世长辞,时年七十三岁。,孔子的晚年生活是不幸的。回到鲁国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年仅五,17,追求礼乐的一生,立志学习礼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从政失败,周游列国,整理典籍(“六经”),追求礼乐的一生立志学习礼乐,18,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人们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19,于丹论语心得,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于丹论语心得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20,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21,含义:,地位:,方法:,“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克己复礼”(个人、社会),.核心内容:,礼、仁、义、孝、,忠、信、智(中庸),“礼”的思想,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规范人与人之,22,“仁”的思想,含义:,地位:,方法:,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忠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忠”,“仁”的思想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核心、,23,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24,(3)君子人格,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其一,君子必须重视仁德修养。,其二,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三,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君子人格 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25,(4)中庸之道,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中庸与仁礼的关系,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4)中庸之道 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26,(5)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5)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27,(6),“,鬼神,”,思想,鬼神思想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神秘恐惧心理的表现,也是人类对人生命运的一种虚幻寄托。孔子对鬼神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敬而远之的态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子不语怪、力、乱、神”,,“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6)“鬼神”思想鬼神思想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神秘恐惧心理的,28,(7)务政思想,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对象。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基本要求和标准。从政者必须勤勉忠诚;要言行一致,举止端庄;要眼光远大,依次而进。“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务政思想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29,(8)治国安邦之理,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治国的前提在于严于律己,还应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治国的基本方法是“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8)治国安邦之理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即“君君,,30,儒学对后世的影响,图,儒学对后世的影响图,31,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32,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半部论语治天下,33,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对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的是韩国。,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越南,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