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寡人之于国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2345670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学课件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学课件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主张,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一书文辞雄辩,文采华美,舒畅流利,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很有鼓动性;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论辩,逻辑严谨;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二、背景材料,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也不例外。孟子便以此为话题,宣传施仁政与行王道。,目标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无失其时,(,),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1,“无”通“毋”,不要,2,“无”通“毋”,不要,3,“颁”通“斑”,头发花白,4,“涂”通“途”,道路,二、一词多义,1,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2,兵非我也,兵也,(,),草木皆兵,(,),3,王梁惠王曰,(,),然而不王者,(,),4,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以 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1,几,若干,/c,密,2,兵器,/,士兵,3,君王,/,为王,4,比,/,对,/,在,5,用,/,凭借,/,按,/,把,三、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用于形影孤单的人。,2,河,内凶,古义:,。,今义:泛指河流。,古义:,。,今义:凶恶。,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4,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常指一般的行走。,5,或,百步而后止,古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今义:转折连词。,答案:,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2,黄河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可以凭借,4,跑,这里指逃跑,5,有的人,不定代词,6,供养活着的人,7,这样(做了)却,目标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5),王无,罪,岁,(,),2,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答案:,1,(1),敲鼓,(2),种植,(3),穿上,(4),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5),归咎、归罪,2,活着的人 死去的人,3,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3.,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答案:,1.,判断句译文: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2.,状语后置句译文: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3.,状语后置句译文: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4.,状语后置句译文: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奔走了。,5.,宾语前置句译文:这样做却不称王的情况,是不曾有过的。,目标三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1.“,巧用比喻,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富有可读性,说服力”是,孟子,散文的一大艺术特色,以本文为例,说说“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理的妙处。,答案:他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目标四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2.,孟子在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后,趁机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正面揭示了如何才能真正使“民加多”。孟子的描述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请简要分析归纳。,答案:孟子是从“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加以回答的。孟子指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发展农业,教化百姓,使民心归顺,才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外,孟子还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批评统治者的虐政,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些具体的措施体现的正是孟子重视人民,重视教化(“驱而之善”),反对武力兼并的“仁政”思想。,目标五探 究,3.“,仁政”思想在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答案:,(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精彩回放,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技法点拨,这节文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论证。为了回答一个不便于直接说出的问题,孟子把梁惠王的问题比喻成一次打仗,以此让梁惠王自己体会答案之所在,这种比喻论证的好处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生活化、简单化。这一点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3.,成功运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到常识的身边,把灵魂浸染到常识的精髓。,我从小就接触书,接触常识。也因如此,我与书、与常识便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愫。我爱读书,爱琢磨常识。书,就像一个指南针,在我迷路的时候,给我指点方向,;,常识,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苦闷的时候,给我以光明,;,书,就像一位良师,在我困惑的时候,给我以引导,;,常识,就像一位益友,在我孤独的时候,给我丝丝温暖。,在家安静地从书中领悟常识,是人生一大享受。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心仪已久却一直没空看的好书,在茶气氤氲中神游常识的平凡世界,感受书中描绘的另一番人生常识,实为乐事。一本渗透着常识的好书,仿佛鲜花一般芳香,好像月色一般柔和,宛如雨后空气一般清新,让人回味,令人不舍。,(作文,品名篇,悟常识,),点评:古今名著、古今诗文给“我”所带来的常识,可谓精彩纷呈,精髓不竭。文章用比喻的方式把书本与常识的密切关系论述清楚后,马上点明了“常识,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苦闷的时候,给我以光明”的主旨。,4.,我来试试,Unit 6 Design,Chinese Paper Art,Lesson 3,The Art of Paper,Have you ever tried paper-cutting?On what,occasions would you use paper cuts.,Background,Paper-cutting is one of Chinas most popular forms of visual,Art.Paper and scissors are the usual materials utilized,but sometimes,an engraving knife is also used.Paper-cutting has been a,traditional art form for hundreds of years.It can be traced back to,the 6,th,century;but only became apparent a few centuries after,paper cuts are mainly used as decorations for religious and ornamental,purposes.,A short paper cut movie.,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Are they true or false?Write“T”for“true”,and write“F”for“false”.,()1.Mr chen learned paper cutting from an early age.,()2.Paper-cutt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3.Paper cuts of animals have been found in tombs dating,back to the Song Dynasty.,()4.The young lady would look at the mans paper-cutting,skills to choose her husband.,()5.People like to use paper cuts to decorate things 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