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Sort out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汇报人:,2023.10.14,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目录,CONTENTS,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口与城市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PART 01,地球与地图,Earth and Maps,地球呈椭球形,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因此地球呈椭球形。,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厚度约为30-50千米,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直径约为3470千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即一天,时间为24小时。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观察日出日落的时间来验证。,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天,地球公转一周,即一年,时间约为365.25天。这一数据来源于科学家对地球历史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其中地壳厚度约为5-70公里,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地核半径约为3486公里。,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其厚度在地球表面到地下约5-70公里之间,占地球总体积的约8%。,地图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地理知识体系,地图种类,政区图,气候图,地形图,水文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等,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据统计,80%的学生表示地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传统地图制作技术仍具有价值,尽管数字地图在现代地理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传统地图制作技术如手绘地图、印刷地图等仍然被广泛应用。例如,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每年都会举办手绘地图比赛,鼓励学生运用传统技能创作地图。,地图的可视化效果有助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发现,使用地图进行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例如,一项对英国中学生的研究发现,使用地图学习的学生在空间思维能力测试中的得分比不使用地图的学生高出30%。,地图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地图制作不仅需要掌握地理知识,还需要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技能。例如,制作一幅高质量的世界地图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等信息,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色彩搭配和图形设计能力。,传统地图的制作,数字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地图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据统计,使用数字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以上。,制作数字地图的技巧和方法,制作数字地图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软件,理解地图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以及如何添加图例、比例尺等元素。这些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数字地图的制作,PART 02,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形成四季更替。这些自然现象对气候、生物等地理要素产生影响,如赤道地区气温年均在20-28之间,而两极地区气温可达-89。,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地貌对气候具有显著影响。例如,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气温常年低于0,成为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方。,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影响农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9年全球粮食减产约1.3%,其中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气候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引发人口迁移。例如,研究发现,当气温升高超过2时,一些地区的人口可能会向海拔较高地区迁移以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影响农业种植。,地形地貌对农业种植具有显著影响,如山区的坡度和海拔高度会影响作物的分布和生长。据统计,我国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但粮食产量却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30%。,地形地貌影响交通建设。,地形地貌对交通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山区地形陡峭,建设公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据统计,我国山地地区的铁路里程仅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20%,而平原地区的铁路里程则占到了80%。,-,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根据IPCC报告,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约1.2,并预计在本世纪末可能上升3-5。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开发土地等行为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根据WWF数据,全球约有一百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森林砍伐、过度捕捞、污染等行为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物种丧失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工业污染的影响,工业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根据IPCC(2014)的报告,工业活动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50%。这些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变暖”。,工业污染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每年有约700万人死于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肺癌等。,农业活动的影响,地理知识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地理知识如气候、土壤等对农业种植、养殖有直接影响,如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多在水热充足的地区。,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施肥等活动会影响地理环境,如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地理知识在农业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地理知识,可以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利用地形地貌进行梯田建设。,PART 03,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的基本分类,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19数据,全球约71%的水资源、45%的土地和33%的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占全球总能源储量的8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应达到30%,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其可持续性,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远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根据数据,201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3.3%,显示出中国在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重要地位。,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能源,仅在2019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就达到了585.3吉瓦时,比2018年增长了12%。,风能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风能装机容量达到了651GW,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830GW。,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renewable resources,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全球石油储量预计在50年内耗尽,天然气储量在60年内耗尽。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将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合理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保障人类长远发展,各国应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技术,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但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例如,2019年全球森林覆盖率为31.8%,而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至30%。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开发策略,如植树造林、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能有效地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使用GIS技术,成功找到了页岩气田的位置,推动了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环保政策对资源开发的影响,环保政策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欧盟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和利用率。例如,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深海潜水器、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同时,科技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保护和恢复环境,如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地理知识体系包括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开发原则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从而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决策。,地理知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开发原则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在可持续开发中的应用,可持续开发原则,合理利用与保护并重原则,地理知识体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理知识体系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例如,通过学习气候学、地质学等知识,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并重原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合理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例如,在教授资源开发的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资源的珍贵性,还要教授他们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PART 04,人口与城市发展,Popul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与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36%,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8%。,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不同影响。,以中国为例,2019年农民工数量达到2.88亿,他们主要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迁移趋势改变。,根据联合国数据,2019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9%,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6%,这将导致大量年轻人向发达国家迁移。,气候变化影响人口分布与迁移。,根据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等现象,进而影响人口分布与迁移,如沿海地区的人口可能减少,而内陆地区可能成为新的人口聚集地。,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东京都心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927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8人,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人口密度与城市化程度正相关,根据联合国数据,2018年全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5%,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68%。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例如,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2018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到59.6%。,人口密度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美国国家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34人,而该州的死亡谷地区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人。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高人口密度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