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52313385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心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趣味心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趣味心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趣味心理学,趣味心理学,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2,心理学的地位,前苏联科学分类学家凯达洛夫院士把心理学定位于他们所绘制的“科学三角形”的中心,而三角形的三个顶角分别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后来,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凯达洛夫时科学三角形做了补充(如,左,图)。他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更接近于自然科学)加了一个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加了一个技术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共同构成了人文科学,数学和哲学共同构成了思维科学。,因此,,心理学是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从心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与它们的关系来看,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提供分享和解决问题独特视角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它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的地位前苏联科学分类学家凯达洛夫院士把心理学定位于他们,3,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二、,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作用一、认识内外世界,4,趣味心理学的现象,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从众现象,鲇鱼效应,晕轮效应,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期望效应,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趣味心理学的现象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5,我们对世界的感知,部分依赖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另一部分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思维。,詹姆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部分依赖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另一部分可,6,它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动物?,7,它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动物?,8,它是什么动物?,它是什么动物?,9,米勒莱尔幻觉,米勒莱尔幻觉,10,你看到了一组同心圆和全等的正方形了吗?,你看到了一组同心圆和全等的正方形了吗?,11,谢泼德桌面,谢泼德桌面,12,棋盘,棋盘完全是平面的,这个棋盘以瑞典艺术家奥斯卡路透斯沃德的一个设计为基础,又布鲁诺危斯特创造,。,棋盘棋盘完全是平面的,这个棋盘以瑞典艺术家奥斯卡路透斯沃德,13,隐藏的拿破仑,拿破仑就藏在两树之间。两树的内侧树干勾勒出了站立的拿破仑像,隐藏的拿破仑拿破仑就藏在两树之间。两树的内侧树干勾勒出了站立,14,你看到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你看到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15,他们是在不同平面还是同一平面工作?,他们是在不同平面还是同一平面工作?,16,看到了什么?左边的人在生气,右边的人表情平和?,站起来,离开座位后退几步,从远处再看看,所以,请不要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你已被看到的东西欺骗了。,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事物的真实面貌,,让我们保持怀疑精神吧!,不要完全相信第一眼印象,看到了什么?左边的人在生气,右边的人表情平和?所以,请不要,17,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对,这些就是心理学中称之为错觉(illusion)的一种现象。那什么叫错觉呢?当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时产生的知觉就是错觉。那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呢?一般来说,对错觉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把错觉归结为刺激取样的误差;第二种是把错觉归结为知觉系统的神经生理方面的原因;第三种是用认知的观点来解释错觉。,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18,40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 心理学家 米切尔,耐心和意志力,棉花糖实验,40年前棉花糖实验,19,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实验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实验跟踪调查的结果体现,和没耐心地吃一个棉花糖的小孩儿比起来,有耐心等待两个棉花糖的小孩儿长大后社会地位更高。,棉花糖实验,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实验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棉,20,给我们的一点启示,面对诱惑时,能自制的孩子通常是懂得分散注意力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棉花糖实验,给我们的一点启示棉花糖实验,21,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美国斯坦福大学,实验把征募来的通过了专门测试的受试者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22,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开始的相遇是尴尬,毕竟对于看守和囚犯双方而言,都需要时间进入角色。,耳濡目染于当时美国反越战学潮的学生囚犯开始挑战权威:撕掉缝制于衣服身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看守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作为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的津巴多则告知看守们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看守们采取措施对囚犯进行“镇压”:脱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 等等。,斯坦福监狱实验,23,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看守”学得好快,如果看过任何一部关于监狱电影的话,这都是看守的狱警常用的策略。随着实验进行,看守们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重,以至于实验人员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提醒。,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了实验。,实验仅仅进行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个好人已经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濒临崩溃。,斯坦福监狱实验 这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看守”学得好,24,看来环境能把“好人”变成“坏人”,环境把人内心的邪恶显露出来,如何看待“社会青年”、“问题学生”,这实验说明了什么?,看来环境能把“好人”变成“坏人”这实验说明了什么?,25,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关注!,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