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九章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2006年12月,第十九章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2006年12月,1,问题的引出:,为什么要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的任务是什么?,问题的引出:为什么要研究卫生经济政,2,世界范围内卫生改革的主题与目标:,向全体公民和居民公平地提供卫生服务,降低卫生费用或降低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卫生系统的持续筹资,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世界范围内卫生改革的主题与目标:向全体公民和居民公平地提供卫,3,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研究:,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研究:,4,第一节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础,一、卫生经济政策的涵义,政策是实现政策主体所确定的目标的特定手段。,卫生经济政策是国家在社会发展领域里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发展和管理卫生事业的手段,。,第一节 卫生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础一、卫生经济政策的涵义,5,二、卫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社会经济成本与社会经济效益,资源稀缺与选择,机会代价,资源最优配置与分配公平,二、卫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6,三、卫生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是怎样选择的?,假定有两个政策选择:,(1)为人口稀少的非常偏远的山区投资,建设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卫生机构。或,(2)为人满为患的城市大医院投资,继续扩大其服务能力。,三、卫生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是怎样选择的?,7,政策选择的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目标。,目标1,提高所有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目标2,使卫生资金投入的成本效用达到最优,结果?,政策选择的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目标。,8,什么决定目标?,目标的选择取决于价值判断。,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群与社会可以有不同价值标准,因此也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政策决定者接受的某种价值判断,决定其政策目标的选择。,什么决定目标?,9,卫生经济政策的目标,(一)效率,1、,技术效率,在目标产出确定的情况下,投入最小;或以固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目标产出。(正确地做事),技术效率的投入指标,有形投入,无形投入,卫生经济政策的目标,10,技术效率的产出指标,以服务衡量产出(中间产出),以健康衡量产出(最终产出),技术效率的评价,以产出/成本衡量效率,生产函数分析,回归分析 Y=7.378 L,0.3458,K,0.2749,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技术效率的产出指标,11,、配置效率,资源的最优配置。(做正确的事)涉及到价值判断。,、配置效率,12,(二)公平,20世纪90年代前研究:,可得性,可及性,利用水平,前沿的研究:,健康公平,卫生筹资公平,反应性公平,(二)公平,13,公平性如何衡量?,水平公平,垂直公平,收入,筹资负担,高,低,公平性如何衡量?,14,(三)稳定,发展健康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纠正市场失灵,(三)稳定,15,(四)可持续性,筹资可持续,政治支持可持续,组织管理可持续,(四)可持续性,16,(五)质量,标准、规范,安全,可及,反映良好,(五)质量,17,四,、卫生经济政策研究的类型,1、实证研究,研究“是什么”。不涉及价值判断。,2、规范研究,研究“应当是什么”,“什么是好的”。离不开价值判断。,四、卫生经济政策研究的类型,18,五、卫生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一)筹资,筹资的方式:,税收筹资,使用者直接付费,社区筹资,其他,五、卫生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19,(二)支付,1、基本卫生服务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政府不以取得物品和劳务为目的支出,转移支付的对象:针对贫困人口的基本卫生服务等。,2、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直接生产,购买服务,3、外部效应的补偿,(二)支付,20,(三)管制,1、干预保险市场失灵,限制、减少,逆选择、风险选择和道德损害。,2、干预医疗市场失灵,管制效果、效率、公平、责任,(三)管制,21,(四)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药品价格政策,公共卫生服务价格政策,(四)价格,22,第二节 我国的卫生经济政策回顾,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卫生经济政策及其得失,(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经济政策,卫生事业的定位与主要政策,福利事业,计划下的低价格,鼓励多方办医,免税和补贴政策,对卫生机构给予补助和优惠,第二节 我国的卫生经济政策回顾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卫生经,23,具体的政策,1医疗机构预算补助政策,2药品加成收入留用政策,3预防保健机构预算补助政策,4税收政策,5医疗保障制度,具体的政策,24,(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卫生经济政策的得失,成就,人民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得到控制,发病率下降,死亡率下降(特别是婴儿、孕产妇),期望寿命提高,问题,国家、政府负担过重,补偿不足制约卫生机构发展,条块分割,资源分布、利用不合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资源严重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卫生经济政策的得失,25,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卫生经济政策及其对卫生发展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财政体制(分级财政政策)改革的影响,计划体制改革的影响,价格改革滞后的影响,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卫生经济政策及其对卫生发展的,26,主要的卫生经济政策,对医疗机构的预算补助政策,药品加成留用政策,对预防保健机构的预算补助政策,税收政策,医疗保险政策,主要的卫生经济政策,27,本时期卫生经济政策得失,成就,多渠道筹资发展卫生事业,供给不足得到缓解,卫生机构资源增长快,问题,医疗机构经营行为扭曲,费用增长过快,对卫生系统的长远负面影响,本时期卫生经济政策得失,28,第三节 卫生经济政策的完善,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善乡村卫生医疗条件,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搞好环境卫生建设,树立全民卫生意识。健全卫生监管体系,保证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节 卫生经济政策的完善 强化政府,29,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主要的政策,改革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促进卫生机构和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主要的政策 改革目标:,30,(一)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2000年:,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政事分开,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并逐步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2004年:,按属地化原则,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分行政隶属关系、不分所有制形式,实行全行业监管。依法管理医疗机构准入,打击医疗服务领域的各种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完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行为和医疗质量监管。加强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监管。,(一)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 2000年:,31,(二)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2000年:,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国家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税、价格政策。,2004年:,按社会功能和服务性质:将城市医疗机构分为政府所属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经营性医疗机构三类,分别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式。,(二)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2000年:,32,(三)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2000年:,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2004年:,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将现有城市基层卫生机构和部分城市二级医院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市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要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指导、诊疗服务、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减轻医院门诊负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三)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33,(四)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2000年,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和控制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2004年,各级政府集中力量办好部分为社会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代表区域医疗水平的医疗机构。政府所属医疗机构的布局、数量和规模,应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人口疾病情况和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合理确定。,(四)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 2000年,34,(五)改革预防保健体系,2000年,建立综合性预防保健体系,负责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领域的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并提供技术咨询和调查处理传染病流行、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004年,增加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切实履行卫生领域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整预算和卫生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五)改革预防保健体系 2000年,35,(六)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自主权,实行公立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六)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运,36,(七)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2000年,在逐步规范财政补助方式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先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收支结余全部上缴卫生行政部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合理退还,主要用于弥补医疗成本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其他卫生事业。,2004年,各级政府集中财力扶持政府所属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规范经济补偿结构,,(取消药品加成,),分级分档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七)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 2000年,37,(八)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对大中型医疗机构定项补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用、重点学科研究、医院发展建设支出和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等;对基层医疗机构定额补助其承担的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任务。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同级财政按其承担的责任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补助。卫生执法监督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八)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 对大中型医疗机构定项,38,(九)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设或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挂号费;适当提高手术费、床位费等;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需医疗服务价格。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九)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增设或调整诊疗费,39,(十)加大药品生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药品生产企业准入条件,控制新增生产加工能力。,按照剂型类别,分阶段限期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新药审评机制,降低新药研制和审批管理成本,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产品。,(十)加大药品生产结构调整力度 严格药品生,40,(十一)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整顿药品流通秩序,组建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公司,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推动药品零售业的连锁化经营,暂停审批和登记新设药品批发企业,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试点,(十一)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整顿药品流通秩序,41,(十二)加强药品执法监督管理,对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依法实行监督,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分类监管,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十二)加强药品执法监督管理 对药品的研制、生产、流,42,(十三)调整药品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