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震旦纪,第四纪,波动,长短不一,一致,气温,地形条件,两次,上升,减小,上升,震旦纪第四纪波动长短不一一致气温地形条件两次上升减小上升,1,名师点拔,气候变化史的划分,(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是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名师点拔气候变化史的划分(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2,(2),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和影响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2)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和影响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3,资源条件,生态系统,牧业,某些疫病的流行,误区警醒,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势,(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资源条件生态系统牧业某些疫病的流行误区警醒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4,(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提起温室气体,多数同学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二氧化碳。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只有针对这,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项目才有可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这六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频繁发生,扩大某些疫病的传播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除了这些危害之外,我们也必须看到,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提起温室气体,多数同学会自然而,5,表层,自然事件,地质地貌灾害,生物灾害,周期,群发,表层 自然事件地质地貌灾害生物灾害周期群发,6,稳定,经济,商业,干旱,地震,季风气候,稳定经济商业干旱地震季风气候,7,名师点拔,图示记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损失,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名师点拔图示记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8,考点,1,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表现,资源条件,的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加剧了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对地表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考点1 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表现资,9,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改变,气候变化会使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对生产领域,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气候变化还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原有生气候变化会使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10,2.,全球变暖的适应对策,2.全球变暖的适应对策,11,学法指导,对碳循环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变暖的因果关系。通过对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碳的循环过程大致如下:,通过碳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吸收。所以减缓温室效应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增加植物的吸收,就是减少植被的破坏和加强植树造林。,学法指导对碳循环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变暖的因果关系。通过对这,12,针对训练,1,(2010,江苏南京一模,),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C,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针对训练1(2010江苏南京一模)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13,(1),有关升温,3C,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C,,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会使农作物减产;高纬度的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比较澳大利亚、西亚、北非、中亚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可知西亚增幅最大,.,故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西亚。,答案,:,(1)B,(2)B,(1)有关升温3C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14,考点,2,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我国洪涝频繁发生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考点2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我国洪涝灾害频繁,15,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16,因素,长江洪灾成因,淮河洪灾成因,防治措施,自,然,环境,洪,水,来量,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泄,洪能力,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河流落差小,弯曲狭窄,滞洪场所不足,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黄河夺淮后,淤塞了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泄洪能力不足,人为因互,滥,伐,森林,中上游山区滥泛森林,使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作用减小,同时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上游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下游围湖造田,2,江淮流域洪灾的成因,因素长江洪灾成因淮河洪灾成因防治措施自洪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17,学法指导,(1),图示法记忆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锋面雨带的推移,(2),图示法记忆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学法指导(1)图示法记忆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锋面雨带的推移(2,18,针对训练,2,(2008,海南卷,),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完成下,列要求。,针对训练2(2008海南卷)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19,(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防洪、灌溉、航运等。,(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20,解析,:,洪涝灾害是我国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考查本知识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这一灾害的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为生产、生活服务。,(1),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由两个因素决定,即气候和地形,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回答即可。,(2),减小洪涝灾害,只要降低河流的水位就行,而蓄洪区分洪、水利枢纽工程、入海新河道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解析:洪涝灾害是我国多发灾害之一,经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21,命题视角,1,主要考查艾丁湖面缩小的影响及原因,例,1(2009,山东文综,),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降低,A,.,B,.,C,.,D,.,命题视角1 主要考查艾丁湖面缩小的影响及原因例1(20,22,(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艾丁湖面海拔为负值,说明湖面低于海平面;湖面水位变化相同的高度,南侧出露的面积较北侧小,说明南侧坡度较北侧陡;湖面缩小,湖泊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弱,含盐量升高。第,(2),题,艾丁湖位于吐鲁番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其湖面缩小,说明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加剧。本区不存在围湖造田问题。绿洲扩大会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缩小。艾丁湖汇水面积没有变化。,答案,:,(1),A,(2),D,(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23,规律方法总结:“暖冬”现象,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每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暖冬的产生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我国处于偏暖期;,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的影响;,纬向环流盛行,冷空气活动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火山爆发次数减少;,欧亚大陆积雪减少。,规律方法总结:“暖冬”现象,24,命题视角,2,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分布和成因,例,2(2009,浙江自选,),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命题视角2 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分布和成因例2(2009,25,(2),分别说明,A,、,B,两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A,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B,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C,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解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山区,土质、坡度、降水温度、植被条件差或人为破坏严重,降水量大或多降暴雨。总结规律须从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出发;地震、滑坡、泥石流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在说明,A,、,B,两地区地质灾害时应心中有数;洪涝灾害的发生多因降水量大、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在分析,C,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原因时,这些背景知识应十分清楚。,(2)分别说明A、B两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A地区滑坡,26,规律方法总结,:,华北地区: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