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5197091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人口出生水平分析,人口死亡水平分析,人口自然变动的度量与分析,第三章 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 人口出生水平分析人口死亡,第一节 人口出生水平分析,一、人口出生水平的测度指标,人的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中的主要因素。出生人数能反映特定地区人口出生的规模,但是不能反映该地区出生的强度。,1,、,人口出生率:表示某地区某时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数同该地区平均人口数的比率。,人口出生率通常用于描述总的生育状况,但其数值大小受到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有时不能反映实际生育水平。,第一节 人口出生水平分析一、人口出生水平的测度指标 人,2,、一般生育率:也称育龄妇女生育率,它是某时期内活产婴儿数与育龄妇女平均人数之比,国际上多规定育龄妇女为,15,49,岁的全体妇女。,阿联酋,斐 济,乌干达,泰 国,人口出生率(,),23.2,23.7,51.8,19.4,一般生育率(,),129.0,93.7,237.0,70.0,育龄妇女比重(),18.0,25.3,21.9,27.8,19901995,年,4,个国家生育状况的对比,2、一般生育率:也称育龄妇女生育率,它是某时期内活产,由于各年龄段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不同,一般生育率只能笼统反映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不能反映生育率在不同年龄之间的分布,而且育龄妇女年龄区间大小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生育率数值的高低。,3,、年龄别生育率:某地区某时期内每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生育的活产婴儿数与该年龄妇女平均数的比率。,由于各年龄段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不同,一般生育,4,、,总和生育率:某一时期内育龄妇女各年龄生育率之和。其含义是指一批进入生育年龄的妇女按照当年的分年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数量。,5,、,生育模式:用于描述各个年龄(组)妇女生育活产婴儿的相对比重,即生育水平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状况。,4、总和生育率:某一时期内育龄妇女各年龄生育率之和。,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二、人口出生水平的影响因素,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受特定生产力条件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制约。前者一般是决定性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对人口的供养能力以及决定着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随着生产的技术构成日益提高,对人口质量的提高超过对人口数量增长的要求,使得培养一个劳动的时间延长,从而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经济发展水平还制约着家庭职能及育子的价值观。,二、人口出生水平的影响因素 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受特定,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2,、人口政策,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影响和干预人口发展过程的法令、法规及措施的总和。对生育的干预表现在鼓励生育和节制生育两个方面。,3,、文化教育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与人口出生率、生育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其中以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对生育的影响更直接。文化教育水平对人口生育水平的影响:,伴随着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会相应推延;,文化水平越高,出生婴儿成活率越高;,妇女文化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和比例越大;,文化水平越高,生育观念越易更新。,2、人口政策 3、文化教育水平伴随着人,4,、医疗卫生水平,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生育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对人口生育率产生抑制作用;,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在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5,、其他因素,婚姻家庭状况、养老保障制度、政局的稳定与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灾害)等 因素对人口生育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各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的差异及其制约因素问题,必须同该国该地区的具体国情联系起来。,4、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降低婴幼儿死,三、人口出生水平的变化及社会经济意义,1,、人口出生水平的变化趋势,世界人口出生水平的变化趋势:产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40,及以上;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出生率先缓慢后加速下降,,1965,年跌破,35,1976,年跌破,30,1993,年跌破,25,。,世界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体现出生产力水平的作用和影响。,三、人口出生水平的变化及社会经济意义 1、人口,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及其地区差异,旧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38,左右。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除,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外,出生率多年保持在,30,40,的高水平上(,1963,年高达,43.4,),,,1970,年仍达,33.4,。从,197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工作得以逐步展开,加上婚龄推迟,促成出生率大幅下降,,1979,年已降至,17.8,,至,2005,年已降至,12.4,,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也从,20,世纪,50,60,年代的,5.7,左右降至,90,年代中期的,2.0,2.1,,已达到或略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现阶段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乡村高于城镇;少数民族地区高于汉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高于较发达地区;人口迁入区高于人口迁出区;计划生育强度小的地区高于强度大的地区。所有这些差异的综合表现是:西部省、区高于中部省、区,更高于东部省、区。,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及其地区差异 旧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2,、人口出生水平的社会经济意义,人口出生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其高低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人口出生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人口出生水平的高低通过人口数量的供求关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2、人口出生水平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二节 人口死亡水平分析,一、人口死亡水平的测度指标,死亡是指一个人生命的终结,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死亡作为人口自然变动过程中的一个组成因素,从负的方面影响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死亡的绝对数量(人口死亡规模)和相对数量(人口死亡强度)来表示,。,1,、,人口,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之比。,第二节 人口死亡水平分析一、人口死亡水平的测度指标,人口死亡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人口总体死亡水平,也称为平均死亡率。,2,、,年龄别,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某年龄(组)死亡人数与同期该年龄(组)平均总人口之比。,年龄别,死亡率反映的是死亡状况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人口死亡率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人口总体死亡水平,也称为平,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3,、婴儿,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不满周岁死亡的婴儿与全部活产婴儿数之比。是反映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特别是妇幼保健水平的敏感指标。,3、婴儿死亡率: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不满周岁死亡,第三章人口自然变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5,、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某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死亡水平条件下出生时预测未来寿命的长短。,4,、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为一定时期内死亡人口年龄的总和与死亡总人数的比值。,表示人口的总体死亡水平,受人口年龄结构、按龄死亡率影响。,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某时期分年龄死亡率进行计算的,不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综合反映了地区人口的死亡水平,是评价整体健康水平及其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人口预测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来说,死亡率愈低,平均预期寿命愈长。,5、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某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死亡水平条件,6,、标准化死亡率:在比较不同地区人口死亡率水平时,对比各方用自己的年龄别死亡率和同一个人口年龄结构来计算标准化死亡率,以消除各方因年龄结构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性。,Sd,为标准化死亡率,,Da,为研究区,a,年龄的死亡率。,6、标准化死亡率:在比较不同地区人口死亡率水平时,年龄组,(岁),瑞典,(,1993年),佛得角,(,1990年),年龄组,(岁),瑞典,(,1993年),佛得角,(,1990年),0,4.2,44.3,4549,1.9,3.6,14,0.2,3.4,5054,2.7,3.3,59,0.1,0.5,5559,4.5,6.3,1014,0.1,0.6,6064,7.4,11.1,1519,0.3,0.5,6569,12.2,13.1,2024,0.3,1.0,7074,20.1,30.0,2529,0.3,1.0,7579,37.0,43.9,3034,0.5,1.5,8084,69.8,84.5,3539,0.7,2.7,85,162.2,151.8,4044,1.1,3.4,总,平均,10.8,6.6,瑞典与佛得角各年龄别女性的死亡率对比,两国采用,199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计算的标准化死亡率为:瑞典,3.0,,佛得角,5.2,年龄组瑞典佛得角年龄组瑞典佛得角04.244.345491,二、人口死亡水平的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人口死亡水平受到生物规律、自然环境、医疗卫生水平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各年龄别死亡率存在很大差异。婴儿死亡率最高、儿童死亡率较高,以后各年龄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以,10,20,岁年龄最低,,20,岁以后缓慢上升,,50,岁以后急剧上升。,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女性的免疫力较强,其体内产生免疫抗体的基因比男性多,1,倍。,二、人口死亡水平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山崩、海啸,),可能使灾区人口突然大批死亡和死亡率空前提高。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4.2,万人丧生,,70.8,万人受伤。,1985,年哥伦比亚火山爆发约,3,万人丧生。,2004,年末印度洋海啸,15,万人丧生。,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由于地球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或者过多,使居民患有某些地方病,如地甲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导致这些地方居民死亡率增高。,世界上有一些长寿地区,如俄罗斯的高加索山区和帕米尔高原,明显与地理环境有关,因为那里的环境有利于人类长寿。,环境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严重,,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四天内就有,4000,余人死亡。,2、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地,3,、经济因素,一个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主要取决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而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在当代各种类型国家的横向对比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平均寿命越长。,经济发达的“副产品”“文明病”、“富贵病”、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故。,3、经济因素,4,、社会因素,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的死亡率比相对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要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的平均寿命比相对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要高。,医疗卫生水平是与人口死亡率关系更为直接的社会因素。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霍乱、天花等得到控制,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婚姻分为未婚、有配偶、丧偶和离婚四种状况。研究表明,在这四种状况中,有配偶人口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种婚姻状况人口的死亡率。,战争一方面它直接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另一方面它所引起的饥荒、传染病、公共卫生系统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以及难民人口的增加,都会间接地导致人口死亡。,4、社会因素 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三、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化及社会经济意义,1,、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产业革命前的高死亡率阶段、,19,世纪,20,世纪,60,年代的持续下降至低水平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略有回升阶段;发展中国家目前处在发达国家的第二阶段。,不同年龄组:一般地,随着年龄的递增,死亡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幅度递减。,不同性别结构:生物学因素上具有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的自然规律。,三、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化及社会经济意义 1、人口,2,、人口死亡水平变化的社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