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肺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全萌,2015-08,肺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肺胀,一、生活起居,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2.,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二、饮食指导,1.,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2.,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肺胀 一、生活起居,3.,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4.,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5.,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肺病科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汇总课件,三、情志调理,1.,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2.,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三、情志调理,四、康复指导,1.,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锻炼,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2.,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四、康复指导,3.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4.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3.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哮证,一、生活起居指导,(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指导患者戒烟,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二)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哮证一、生活起居指导,(三)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四)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三)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五)自我保健锻炼,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运动量由小到大。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中速步行,以后可采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2.按摩保健穴位:经常按摩列缺、气海、内关、足三里等。,(五)自我保健锻炼,3.叩齿保健:指导患者叩齿,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叩齿时可用双手指有节律的搓双侧耳孔,提拉双耳廓直到发热为止。,4.传统养生操:可选择五禽戏、太极拳或八段锦,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15分钟。,3.叩齿保健:指导患者叩齿,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二、饮食指导,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二、饮食指导,三、情志调理,1.,患者发病时,常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2.,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引起哮症的原因和转归,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鼓励患者积极防治,消除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改善其治疗依从性。,三、情志调理,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保持乐观开朗情绪,避免忧思恼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4.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5.已婚者,当节欲。避免劳力太过。体质太虚者,可适当服用扶正固本之品,但切记杂药乱投,反伤正气。,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保持乐观开朗情绪,避,风温肺热病,一、生活起居指导,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3.,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服用预防药物。,4.,避免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鼓励患者戒烟,风温肺热病一、生活起居指导,二、饮食护理,1.,邪犯肺卫,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宜,忌食辛辣、生冷。,2.,痰热壅肺,饮食宜清淡滋补,忌过甜、过油,以免生痰。,二、饮食护理,3.,痰浊阻肺,以润肺化痰食物为主。多食梨子等多汁的瓜果。,4.,正虚邪恋,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流质或半流质。进食宜慢,避免呛咳。,3.痰浊阻肺,三、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实热证可偏凉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四、情志调理,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学会驾驭“七情”,注意情志养生。,三、用药护理,谢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