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单元 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1,第二单元 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1,复习目标,识记:1.左传的相关知识,2.背诵全文,理解:1.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理解并翻译句子,应用:挖掘使用文本写作素材,2,复习目标识记:1.左传的相关知识2,复习方法,逐字逐句梳理,做到“整句能翻译,个别会解释”。(15min),3,复习方法逐字逐句梳理,做到“整句能翻译,个别会解释”。(1,基础知识,4,基础知识4,文学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5,文学常识1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文学常识2,6,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供应。,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聪明。,(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通假字,7,已,通“矣”,了。(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假字7,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即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因人之力而敝之,共其乏困,退,,使动用法,使撤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词类活用,8,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词类活用,(1),东道主,(2),行李,(3),乏困,(4),夫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那人。,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古今异义,9,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特殊句式,10,1、判断句特殊句式10,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4、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11,3、宾语前置11,1、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重要虚词,12,1、而 重要虚词12,2、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13,2、以 13,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14,3、焉 14,4、之,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4、之15,5、其,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以,其,无礼,(郑国,代词),16,5、其16,课堂检测,完成配套练习。(5min),17,课堂检测完成配套练习。(5min)17,延伸拓展,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1.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后,以烛之武的经历为素材围绕,爱国,写一议论文片段。100字左右。,18,延伸拓展 挖掘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示例一】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烛之武 虽已风烛残年却仍挺身而出的勇敢;爱国,是烛之武为国之利益而不计私怨的大义;爱国,是烛之武唇枪舌剑独斗秦王的机智和聪辩。爱国,烛之武做到了,我们更应做到!,19,【示例一】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烛之武 虽已风烛残年却仍挺身,【示例二】爱国,是抛却私念、临危受命的胸有成竹;爱国,是以退为进、舌战秦王的坦然;爱国,是临危不惧、心怀国家的责任;爱国,是簇拥在清晰言辞里的难以湮没的 激情;爱国,是闪烁在智慧的星光里的心忧天下的情怀。烛之武懂得一个人应当热爱自己的家园,更懂得逞匹夫之勇只会葬送爱国的资本。于是,他凭借无形的攻击,巧妙地保住了自己的国家。,20,【示例二】爱国,是抛却私念、临危受命的胸有成竹;爱国,是以,2烛之武的事例还可以运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呢?任选一个话题再写一个片段,并与之前所写片段比较它们在选材上的不同。,21,2烛之武的事例还可以运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呢?任选一,话题:,顾全大局,以天下为己任,。,郑国危亡的那一刻,你毅然挺身而出。冰冷铁青的城墙上,滑过你孤单的身影。你已经忘记:是郑伯的不重视苍白了你一生的抱负,浇灭了你半世的豪情。你只记得:国家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你想的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是“为天下贡献自己的光和热”。,22,话题:顾全大局,以天下为己任。郑国危亡的那一刻,你毅然挺身而,话题:,智慧,。,面对郑伯,你没有主动请缨,却以一言换得郑伯的信任;面对秦王,你没有似荆轲般逞一时之勇,而是通过分析利害令秦王撤了兵;面对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你放弃武力,用不卑不亢的坦然和知己知彼的自信化解了国家危机。这就是烛之武的智慧,没有惊天地泣鬼神,却以柔克刚,用三寸不烂之舌战胜了百万雄师。,23,话题:智慧。面对郑伯,你没有主动请缨,却以一言换得郑伯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