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料桩基础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51926719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资料桩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建筑资料桩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建筑资料桩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滑坡体,江岸,抗滑桩,岩土工程桩基础现场,F,Q,c,Q,p,Q,s,桩基础,1,桩基础概念,上部结构,桩群,承台,桩基受力示意图,基桩,(,1,)按桩的根数分:,1,)单桩基础;,2,)群桩基础。,2,桩和桩基的分类,桩基础,1,桩基,的分类,(,2,)按承台的入土,深度分:,1,)低承台桩基,2,)高承台桩基。,F,桩基示意图,地面,桩群,承台,分类的依据(技术规程),1,)按承载性状分类,2,)按桩身材料分类,3,)按成桩方法分类,4,)按桩径大小分类,5,)按功能分类,2,桩和桩基的分类(续),桩基础,2,桩的分类,F,Q,c,Q,p,Q,s,桩基示意图,3,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1,桩在竖向荷载下力和位移的传递,桩基础,Q,截面位移,(,式,3),0,l,N,0,=,Q,轴向力,N,N,l,=,Q,p,Q,s,摩阻力分布,(,式,2),u,p,为桩的周长,Q,s,0,l,d,z,摩阻力所需位移很小,端阻力发挥,滞后于,侧阻力且需要较大位移,;,不同阶段二者分担比不同,S(mm),Q(kN),Q,s,Q,p,Q,3,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续),桩基础,侧阻的深度效应,(510d),1,桩在竖向荷载下,力和位移的传递(续),2,桩侧负摩阻力,桩基础,(,1,)负摩阻力,桩身,周围土,由于,自重固结、自重湿陷、地面附加荷载,等原因而,产生大于桩身的沉降,时,土对桩侧表面所产生的向下的摩阻力。产生条件详,p217,。,(,2,)中性点,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中性点是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在中心点处桩身轴力达到,最大值,。中心点位置根据条件变化。,(,3,)应尽量减少负摩阻力,。,3,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续),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定义,是指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地基土对桩的,支承能力,和桩身的,材料强度,。,4,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桩基础,公式为:,2,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1,)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静载荷试验);,(,2,)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强度指标法);,(,3,)按静力触探法确定(静力触探法);,(,4,),按经验公式法确定,(经验参数法);,(,5,)按动力试桩法确定(动力测试法)。,4,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续),桩基础,3,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桩基础,4,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续),静力触探法、物理指标经验法,载荷试验法,桩基础,4,桩基规范,与,地基规范,的区别:,(,1,)定义不同:,地基规范,叫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基规范,叫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2,)荷载取值不同:,特征值对应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设计值对应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4,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桩基础,5,水平受荷桩的内力和位移分析,k,h,z,n=0,常数法,n=0,“,k,”,法,z,l,n=1,“,m,”,法,“,c,”,法,n=0.5,H,0,x,x,z,z,l,6,群桩基础计算,桩基础,群桩基础示意图,1,群桩效应:,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它受土性、桩距、桩数、桩的长径比、桩长与承台的宽度比、成桩方法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F,Q,c,Q,p,Q,s,6,群桩基础计算(续),(,1,)不考虑群桩效应的情况,特点:,1),各基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桩基本一致;,2),群桩承载力等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3),群桩效应系数为“,1”,。,桩基础,端承型群桩基础,大间距的摩擦型群桩基础,(,S6d,),桩基础,小间距摩擦型群桩基础,(S=34d),特点:,1),存在群桩效应,即承载力小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2),沉降量大于单桩沉降值;,3),群桩效应系数,1,。,6,群桩基础计算(续),(,2,)考虑群桩效应的情况,桩基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群桩基础计算(续),桩基示意图,F,Q,c,Q,p,Q,s,承台,根据:土的类别;,桩距,-,桩径比,S,a,/d,;,承台宽,-,桩长比,B,c,/l,;,查表确定群桩效应系数,(,3,)如何考虑群桩效应系数,桩基础,(,1,),桩数,不超过,3,根,时,,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为:,静力触探法、物理指标经验法,载荷试验法,2,群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6,群桩基础计算(续),F,基桩,桩群,分项系数,=,1.6,1.7,(,2,)对于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桩基,宜考虑群桩、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其,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值为:,静力载荷试验,其它方法,桩基础,相应于任一复合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的总极限阻力标准值,6,群桩基础计算,2,群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续),7,桩基础设计,桩基础设计,的要求,桩,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承台,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地基,要有足够的强度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F,G,桩基础,承台,基桩,地基,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地质资料情况、当地经验情况、施工条件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经验教训。,7,桩基础设计(续),桩基础,2,选择桩材、桩型及其几何尺寸,一般采用钢筋砼桩、预制桩与灌注桩、承台底入土深度(,600,)、桩的持力层,般为相对硬土层或岩石、成桩工艺选择。,3,确定桩数及布置桩位,R,单桩承载力设计值;,F,作用在承台上的竖向荷载,设计值,;,G,承台底面以上承台与土的自重设计值。,7,桩基础设计(续),桩基础,(,1,)初步确定桩数,F,G,R,桩位的布置,:桩在平面内可布置成方形、三角形和梅花形;尽量做到“,心心相印,”,上部荷载的,中心,与桩群横截面,形心,重合或接近。,桩的中心距,:要求,2.5,d,,,4d,一般为(,34,d,),;,对扩底桩要求,1.5,d,b,或,d,b,+1,,一般为(,1.52,d,b,)。,3,确定桩数及布置桩位,(续),7,桩基础设计,桩基础,(,2,)桩位的布置和桩的中心距确定,4,桩基中各,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桩基础,7,桩基础设计,(续),F,桩基示意图,地面,基桩,承台,G,R,M,H,基桩受力分析,N,i,H,i,R,4,桩基中各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水平力作用下,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下(一般不考虑)。,(,1,)桩顶作用效应(力),桩基础,7,桩基础设计(续),F,桩基示意图,地面,基桩,G,R,M,H,(,2,)承载力的验算条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水平力作用下。,4,桩基中各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续),7,桩基础设计,注:,对应荷载的,基本组合,,R,为设计值,;,r,0,的取值(一、二、三级分别取,1.1,、,1.0,、,0.9;,单桩基础提高一级,一级单桩取,1.2,),桩基础,5,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及桩基沉降验算,7,桩基础设计(续),桩基础,F,l,B,0,t,z,G,z,(,1,)软弱下卧层验算,1,),S,a,6d,时,按整体基础,软弱下卧层,G,未扣除,d,土的自重,也未考虑桩的自重,5,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及桩基沉降验算(续),(,2,)沉降量验算,S,允许沉降量,S,(,规范,5.3),7,桩基础设计,桩基础,F,l,B,0,t,z,G,z,软弱下卧层,2,),S,a,6d,时,,验算原理同单桩,p237,(,1,)软弱下卧层验算(续),6,单桩的设计,7,桩基础设计(续),桩基础,(,1,)单桩的构造要求,p242,砼等级要求,(预制桩,C30,,预应力桩,C40,,灌注桩,C20,),;,配筋率要求,(,0.2%0.65%,),;,配筋要求,(主筋锚入承台,30d,g,保护层,35,,水下,50,),;,与承台的连接(,100,,,50,)。,6,单桩的设计,(续),(,2,)单桩的内力计算,运输、起吊和锤击的最不利情况下的强度校核;,抗裂或裂缝开展宽度验算;,桩侧负摩阻力验算,p237,。,7,桩基础设计,桩基础,(,3,)桩的接长,7,承台的设计,抗冲切、抗剪切、抗弯和上部结构的要求。,7,桩基础设计(续),桩基础,300,500,150,(梁,75,),d,承台构造,100,(中桩,50,),600,(,1,)承台的构造要求,尺寸要求;,配筋要求;,与桩的搭接要求;,承台之间的连接要求。,(,2,)承台厚度的确定,承台的厚度应根据冲切和剪切要求确定,先按冲切计算,然后按剪切复核。,(,3,)承台的配筋计算,主要指抗弯计算。,7,承台的设计(续),7,桩基础设计,桩基础,承台厚度确定,45,0,剪切破坏面,冲切破坏面,7.8,绘制施工图,7,桩基础设计(续),桩基础,8,其他深基础简介,1,、沉井,多用于工业建筑和地下构筑物。,重力,=1.151.25,倍的沉井外侧四周总摩阻力。,2,、沉箱,要求高,很少采用。,3,、地下连续墙,多用于工业建筑和地下构筑物。,桩基础,3,、,沉井,现场浇筑、挖土下沉方式没入地基中的深基础,沉井的横断面形状,4,、,地下连续墙,通过专门的施工技术形成一道连续的现浇地下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