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恕伯 05.4.2,怎样考科学探究?,一、关于科学探究试题命题的总思考,1.对科学探究的考查,着眼点是考过程,不是考结果,2.考过程,要求学生在考场中有探究行为,3.学生的探究行为应以标准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为根据,能力要求,4.科学探究试题的知识内容有以下几种情况,科学探究题,的知识内容,标准中探究项目(13项),非探究项目,标准中知识内容,非标准中的知识,不同情况下的命题思路(命题要求)不相同,学生可以根据记忆来回答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结论等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探究结论等问题,给命题带来了很大的空间,过程目标,二、标准规定的探究项目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2)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3)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定律。,(5)探究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6)探究并了解光折射规律。,(7)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探究白光的组成。,(10)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1)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2)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13)探究并了解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二、标准规定的探究项目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2.命题思路和注意事项:,避免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以标准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免贴标签。,试题,对同一个灯泡来说,用两节电池供电就比用一节电池供电更亮。对此,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二、标准规定的探究项目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对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的项目,不要把传统教材中的相关结论作为解题的根据。,2.命题思路和注意事项。,避免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以标准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免贴标签。,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试题,在进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线圈的导线上标明了电流的方向,请在,各,个圆圈内画出放在这几个位置上的小磁针的指向,标出小磁针的,N,极。,本题并没有考查探究的过程,修改后的试题,两个通电螺线管,它们的一端位于图中的虚线框内。为探究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场方向,把一个小磁针分别放在方框内9个点的位置上。记录小磁针在各位置上的指向如右图对应圆圈内的磁针所示。请画出方框内两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感线。小磁针涂黑的一端为,N,极。,根据磁针指向判断未知磁场的磁感线,该过程跟原探究活动的过程相同。,二、标准规定的探究项目科学探究试题的命题,对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的项目,不要把传统教材中的相关结论作为解题的根据。,2.命题思路和注意事项。,避免让学生复述教科书上的探究过程,以标准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命题的立意,避免贴标签。,1.共13项。其中有的只有过程要求,没有结果要求。,3.试题设计案例,关于浮力的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的固体体积,1.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浸入的深度,固体的形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的固体体积,1.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讲故事,猜想,溢杯,实验,学生根据可以回忆答题,“,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试题设计,固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浸入液体中,的固体体积,1.探究浮力的教学过程,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讲故事,猜想,溢杯,实验,2.命题举例,试题,固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在进行该问题的实验探究时,小李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提出:,“,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请你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小李的猜想。器材有:测力计、多个相同的钩码、高度足够的烧杯、水。,(1)简明陈述实验步骤。陈述时,请用英文字母表明所测量的物理量。,(2)如果小李的猜想得到验证,所测得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对哪些考生有利、对哪些考生不利?,对猜想的必要性(猜想与设计实验的关系)有认识,能根据猜想自主思考实验目的的人,对以下学生有利,对以下学生不利,实验目的比较盲目,机械记忆实验步骤的人,能根据具体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人,能根据具体实验过程描述实验数据的人,能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人,习惯按照教材、教师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的人,只会在现成的实验数据表格中填写数字的人,只会把书上的粗体字作为实验结论进行填空的人,能力要求,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了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中。,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4,14,14,14,20,30,40,60,47,26,22,18,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6,16,16,16,20,30,40,60,80,34,27,22,倒立,倒立,倒立,倒立,请分析以上数据,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结论一是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_,。,(分析数据),试题,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4,14,14,14,20,30,40,60,47,26,22,18,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凸透镜的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16,16,16,16,20,30,40,60,80,34,27,22,倒立,倒立,倒立,倒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短。,结论二:,_,。,知识要求: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2.,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4.,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能力要求,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